下载学习啦,谢谢分享!
学习中发现有些地方似有遗漏,冒昧试着给予补充,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时间 临床上预防感染的给药途径一般采用胃肠外全身给药,静脉推注以使抗菌药物能在所有易发生感染的危险部位快速达到较高浓度,如滴注以半小时滴完为好。口服,现在一般认为在手术部位切开口前约30分钟即在麻醉诱导期给药最佳,保证了手术部位有效的抗菌物浓度,抗菌药物应具有足够长的半衰期,一次注射给药直到手术结束应能保持药效,即保持血和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至少在最小抑菌浓度以上。对于多数外科手术,在术前给予单一剂量抗菌药物就足以起到预防作用,如在子宫切开术、剖腹产手术、胃部胆道和结肠直肠手术包括阑尾炎手术等手术中单剂量给药均已证明有效,但是鉴于最常用的内酰胺类抗菌素,头孢曲松除外,血清半衰期一般不超过1.5h,因此手术持续超过3 h应再加药1次,否则手术后半期将会出现药物覆盖的缺口,若使用半衰期长或具有较长抗生素后效应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甲硝唑等,则无需追加剂量。
手术后长时间给药的缺点 关于手术后是否继续使用抗菌药物,一般认为择期性手术在术后无需继续应用抗生素。对于术前已有污染者,继续用药一般不超过24 h,伤口无感染再无用药必要。据文献报道凡 Ⅱ类手术,按国际外科手术与种类标准,术后再重复用药1次,以后就不再使用抗生素,Ⅲ类手术以及手术中创伤较大、严重污染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者,除术前或术中用药外,术后继续用药24 h,对于治疗性应用抗生素例外,术后长时间使用抗菌素预防切口感染,并不能降低切口的感染率,却增加了医疗费用,并有诱发肠道菌群紊乱,导致难辩梭状芽孢杆菌性肠炎的可能。延长病人的住院日期,并且术后抗菌素使用天数明显超过规定,这样势必导致手术医生过分依赖术后抗菌药的使用,而忽视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手术间和手术器械的消毒以及全面的医疗护理。 一些特殊病人的预防性用药 一些特殊病人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选用对肝肾影响小的药物,若选用的药物经肝肾排泄,还要注意调整剂量。糖尿病病人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上应顾及对厌氧菌的控制,因该种病人小动脉的退行性改变明显,使周围组织血流减少,组织氧分压下降,故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易于繁殖。老年人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一般认为对有菌手术应在术前使用抗生素,较大的无菌手术也应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并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对一些本身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患有血液病,应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等,更应该重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且确保抗菌药物强、广谱、足量、低毒。 结语在外科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目的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但预防用药必须权衡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以及耐药菌和多重感染等发生的可能性,应选用低毒的抗菌药物,而且不与麻醉剂发生相互作用。另外,应详细了解病人的药物过敏史,严格掌握适应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