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于北大医院教授死亡的报道存在错误 支持这个观点 本人看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关于北大医院教授死亡的内容,感觉颇深,感觉题目是惊人的,内容是真实的,根据是充分的,胆量是够大。对中央电视台敢于面对现实,揭露事实真相的精神表示钦佩。 但是“惊人的题目”里蕴藏着巨大的隐患”,“真实的内容”存在着错误的结论,“充分的根据”里面有很多漏洞,“够大的胆量”引起社会的不安。中央电视台的有关节目组对这些结论肯定不服,现具体说明如下: 一、“惊人的题目”里蕴藏着巨大的隐患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节目发表的题目是“北大医学教授为何死在北大医院?”接着是“一位北京大学的医学教授,因为种种蹊跷的原因,最后竟然死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手术室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北大医学教授离开了这个世界?记者的随后调查发现,北大医院竟存在非法行医行为。”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用了很多学生无证行医治死人的案例,引起大量观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气愤北大医院非法行医,草菅人命的事件。中央电视台的煽动是成功的,效果是巨大的,瞬间就成了全世界著名的新闻。但编导和记者们由于专业的限制和粗鲁的工作作风,对这个新闻的播出会产生巨大的隐患并不了解,并不关心。 这个新闻的播出,对中国的医疗,教学、法律都将产生一系列不良效果,下面具体说明。 二、“真实的内容”存在错误的结论 节目里真实的表现了北大医院存在学生参与医疗行为的问题,无可非议,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据此就说北大医院非法行医,学生把教授治死,这个结论是明显错误的。 1、北大是世界著名的教学医院,全世界的教学医院没有一个是没有学生参与医疗活动的。 2、北大医院的学生不是普通本科和专科的在校生,是取得了理论毕业和临床实习毕业的“学士”。尽管硕士和博士还没毕业,但他们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活动的。 3、非法行医的主体,必须是主持整个的医疗行为,包括诊断、治疗、手术,而北大医院的学生只是参与,只是辅助,特别是给教授治病,学生医生根本插不上手。 熊卓为教授的诊断和手术,是骨科主任、教授李淳德,术后第6天(年初二)熊卓为在病房突然跌倒,在医院二线值班的主治医师刘宪义接到骨科病房护士报告后立即赶到病房,此时熊卓为已没有脉搏,也测不到心跳和血压。麻醉科和心内科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也在5分钟内赶到病房。为帮助患者恢复心跳,他们边为患者做心外按压,边把患者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此后骨科、心内科、心外科主任都相继赶来参与抢救,时任院长也亲自坐阵。抢救从当晚9点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点。据病历记载,当天参与抢救的专家有:朱天岳教授(原骨科主任)、丁文惠教授(大内科主任、心内科专家)、王东信教授(麻醉科主任、ICU专家)、李岩主任医师(心外科副主任)、刘宪义副教授(当时的骨科主治医师)、于峥嵘主治医师、洪涛教授(心内科副主任)、赵峰教授(心内科副主任)、赵明辉教授(肾内科主任)、章友康教授(当时的北大医院院长),还有应患者家属要求请来的阜外医院两名院长以及北大医院相关辅助科室多人。如此强大的抢救阵容,在北大医院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的“三个学生”当然也参与了抢救,但抢救的主角怎么可能轮得到他们! l 因此学生参与医疗活动是事实,但因此就判断北大医院非法行医,学生治死教授的结论是错误的。 2、真实不代表全面,也不代表正确,这里仅举一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笼统地认为证据充分,把学生参与医疗活动的行为都认为是非法行医的做法是错误的。暗访中的那位要去手术室的学生医生,是去参加手术,但只是参加而已,而不是主刀。可是暗访者不细问就笼统地说去参加手术,于是引起主持人一段煽情的话,把生命交给这些学生能放心吗?于是全国人民慷慨激昂,痛恨谴责。 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是真实的,但是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应该由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和记者承担。 三、“充分的根据”实际漏洞百出 中央电视台发布后,收到北大医院的强烈抗议,中央电视台说胸有成竹,根据充分,铁证如山。但是仔细研究这些“铁证如山“,本人发现并不全面,根本不是什么”铁证如山“,根据如下: 1、“根据本案的一审判决“。一审的判决不是终审,在双方都上诉的情况下,一审判决就不一定可靠了。如果二审修改了一审的判决,中央电视台就跟着错了。这样的证据明显不是“铁证如山”。 2、“学生参与医疗”,中央电视台不容分说,有学生参与医疗活动就是非法行医,证据确凿。可是中国卫生管理的最高部门,卫生部不认为是非法行医,中央电视台的观点确实是简单的、片面的。仅根据北大医院的学生参与医疗活动,就说北大医院非法行医显然根据不足,“铁证不如山”。 3、“暗访有学生要去手术”可是手术主刀全是高级医生和教授,参与就是主刀吗?不细问清楚就公布于众,造成大量误解,根本不是“铁证如山” 4、北大医院称“该节目在本案二审的两天前播出,在宣判前的不负责任的报道将有可能干涉司法,严重影响司法的公正性。”这种提法是正确的,但是《经济半小时》回应:节目播出时,我们并不知道二审之事。不了解案情的进展情况就盲目播没定案的节目,中央电视台是什么目的,可想而知。另外是不是真不知道,我表示怀疑。 5、暗访的医生有没有代表性,不得而知。 四、“够大的胆量”引起社会严重的后遗症 任何一个新闻都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社会敏感的话题更要格外慎重。中央电视台的这条新闻播出后,会在社会上引起严重的不良的后遗症 1、人为制造混乱 自从央视的这个节目播出后,针对《经济半小时》的报道, (1)北大医院以中国共产党北大医院党委的名义发出回应称“报道内容失实、断章取义,极其严重地毁坏了医院名誉”。该院表示,节目以北大医院2006年发生的一起正在审理的医疗案件为由,对该院进行暗访。死者熊卓为系该院心血管内科的研究员,因腰椎滑脱在该院骨科诊治,由骨科主任李淳德实施手术,但术后发生肺栓塞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肺栓塞乃骨科术后卧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之一,而手术本身的成功不能否认。 (1)针对北大医院声明中提出的问题,《经济半小时》回复如下: “①.北大医院声明:节目中多次出现“非法行医”或“无证行医”等词汇,亦非属实报道。本案涉及的住院医师于峥嵘已取得医师资格……这在本案的一审判决中已经有了裁定。 《经济半小时》回应:熊卓为的死亡日期是2006年1月31日,但于峥嵘执业医生注册日期是2006年5月25日,这可以从卫生部职业医生注册网上查到。在给熊卓为教授诊疗期间,于峥嵘并不具备行医资质。 ②.北大医院声明:该节目在本案二审的两天前播出,在宣判前的不负责任的报道将有可能干涉司法,严重影响司法的公正性。 《经济半小时》回应:节目播出时,我们并不知道二审之事。 ③.北大医院声明:暗访中违反医院规定未请示上级医师而擅自开具处方乃其个人行为,没有代表性。 《经济半小时》回应:如果真如北大医院所说,医院不知情,学生行医属于个人行为,那为什么于峥嵘、段鸿洲、肖建涛、刘希高这些学生开具的处方,能在药房拿到药? ④.北大医院声明:央视记者通过**的方式进行不实报道。 《经济半小时》回应:事实就摆在那个地方,无可辩驳!” (3)、家属回应北大医院:“非法行医”铁证如山 (4)、中国网11月10日发表文章《卫生部:央视北大医院"非法行医"报道是错误》文中说“10日上午,卫生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发言人毛群安在谈到央视“北京大学医院非法行医”报道时说,中央电视台对这件事情的报道做得不到位,希望媒体在以后重点选题策划方面可以和卫生部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这样不必要的错误。” 国内最高的媒体,最高的卫生管理部门、最高级的医院公然公开激烈论战,这种奇观是建国60年来少有的,这完全是一场人为制造的混乱。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国内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和谐社会。祸根就是中央电视台有的人不懂装懂,简单粗鲁,不考虑后果,挑起事端。 2、医患关系艰难 中国的医患关系近10年越来越紧张,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无论怎样说,都是人们关注的。中央电视台公布这篇报道后,全国的学生参与的医疗活动很多人会被认为是非法行医,凡是于此有关并出现分歧的事件都将遭到审查,甚至起诉,医患关系将日益紧张,艰难。 2、百姓看病更难 世人皆知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也知道中国是看病难的国家。真的难吗?确实难,一个号常常几百元。真的难吗?真不难,医疗广告遍地是,亏损医院处处有,医学院学生常常毕业就是失业。难在什么地方?求有医德医术高的人看病难。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70%的人相信中医,但是这些相信中医的人有一半有病不首选中医,为什么?不是中医不行,而是能行的中医太少了。13亿人口,真正能行的著名中医不超过500人。 中国人多,名医太少了。如果不容许有学士证的学生参与医疗活动,只让他们旁观,他们的水平将很难快速提高。老名医死了,中国还有名医吗?任何名医都有个成长过程。 中国各著名大医院有大量的硕士博士生在紧张工作,如果不允许有学士证的人在医师的指导下参与医疗活动,教授会累死五分之一,中国现在看病更难,以后看病更更难 4、天价赔偿不断 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明显支持王建国的观点,但王建国要求的赔偿是天价赔偿,要求北大医院赔偿512万呀。王建国可能是讲义气的人,如果成功他会赞助中央电视台的。我相信中央电视台不会支持天价赔偿,但是客观效果将不会随中央电视台的愿望出现,类似的天价赔偿,将成为“无形资产”,威胁着医院、医生和已近敌我关系的医患关系,对以后的医患关系不利,对以后的法律判决不利。 要人为制造和谐,不要人为加剧矛盾,中央电视台的这个节目的后果,肯定是不利于创造和谐社会的。 5、名人求医难办 医院和医生都想要为名人看病,因为给名人治好病,医院和医生也会出名,但是也有担心,所有给名人看病的人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如果本案在中央电视台的煽动下得逞,北大医院赔偿512万,从此以后名人将走向有病无人敢医的现象。风险太大了,危险太高了。医学本来就是人类有很多不了解的领域,全世界的专家没有一个人敢说全部精通,从来没有过误诊。在这种情况下去给名人看病,除非特小的小病,稍微麻烦点的病,敢冒险的医院和医生将会明显少了。造成名人有病就医困难的局面。 中国有句俗话,叫“伴君如伴虎”,经常在君主面前的人,说话办事要十分小心,稍有失误就有杀头的危险。北大医院出现的教授死亡的事件,根本不是严重的违法事件,教授的死,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如果把所有责任全部加在医院和医生的身上,显然是极大的不公平。 尽管这些后遗症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中央电视台编导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这些后遗症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的背后可能是巨大的事件,我国已出现若干新闻肇事事件,一个“西瓜注水打色素”事件,坑害几十万瓜农,全国损失上亿,还有人因此自杀。 还有一个香蕉致癌消息让万吨香蕉喂猪。即使是完全真实的消息,也要搞清是整体还是局部,例如不能轻易把北大医院的实习医生说成是非法行医,如果拿不准,要找专家,找专门机构,先问问卫生部,再发表言论,就不会出现太多的混乱。 因为以上的原因,本人建议中央电视台认真查处此事,诚恳向北大医院和全国人民道歉。否则中央电视台的威信会大大降低,甚至遭到起诉。 http://blog.163.com/yht2113@126/blog/static/354459532009101761845202/ http://pufh.blog.sohu.com/1365826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