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一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获得性疾病,好发于早产儿或患病的新生儿,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从而使之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腹部X线平片以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病理上为肠黏膜甚至肠深层的坏死,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消化道急症之一,其死亡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本病的死亡率为10%~50%。
1、胃肠道症状
腹胀
腹胀常常为首发症状,早期出现反应差、食欲下降、胃排空延迟,随之出现腹胀,呈进行性加重,重症可出现肠型,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血象
可提示血常规示白细胞异常升高或降低,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而幼稚粒细胞及幼稚粒细胞/粒细胞总数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等,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的重要指标;如伴有难以纠正的酸中毒和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提示存在败血症和肠坏死,即使缺乏肠穿孔的X线表现,也提示有外科手术指征。 3、腹部X线平片
为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依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表现为肠壁间积气,表现为:
肠壁间有条索样积气,呈离散状位于小肠浆膜下部分或沿整个小肠和结肠分布。
黏膜下“气泡征”,类似于胎粪潴留于结肠的征象。
门静脉积气,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枝状,特异性改变多在4小时内消失。
气腹征,提示肠坏死、穿孔。
4、粪便检查:外观色深,潜血试验多呈阳性,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多阳性,以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对于诊断及治疗有辅助作用。
发病原因:感染及肠壁炎症(置入脐静脉)、喂养不当、肠道菌群未建立,使用广谱抗菌素;肠粘膜缺血缺氧等,发生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原因联合所致
该患儿
新生儿的阳性表现:于7/1患儿出现吃奶及反应稍差,吸吮欠有力,6/1有吐奶2次,伴腹胀,有疑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表现。
感染性指标正常。是否感染早期?继续复查
腹部X线平片可提供更加确切的诊断依据。
有无粪便检查
等待培养结果 。
建议综合分析,完善检查,密切观察,积极治疗与防控,防止并发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