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软式内镜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内镜镜腔复杂、管路清洗困难、易产生生物膜等原因,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及监测一直是感染控制的重要关注点,今天我们就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常见问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Q1:请问消化内镜中心的洗消人员是否一定是护理人员吗?经培训后的工勤人员可以吗?如可以培训后工勤人员的洗消过程监测应如何加强?因文化程度有限,无相关医学基础知识,感觉工勤人员存在较大的风险,如何防范? A:可以是工勤人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岗位大多数也是经培训的工勤人员,规范培训和准入很重要。执行中重点应该是做好持续的继续教育和常规的质控考核,从而确保工勤人员工作质量。 Q2:规范中“5.2.6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注水瓶中的水为什么要求灭菌? A:注水瓶中的水通过送水管道冲洗消化道粘膜时,可能直接接触非完整的粘膜,因此要求灭菌。 Q3:能否使用生理盐水代替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 A:不能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代替,应使用≤0.2μm过滤膜过滤后的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因为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会对镜子产生腐蚀作用,并且容易结晶导致对内镜的堵塞。 Q4:规范中规定“5.3.5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是否各个系统都要分别配备清洗设备?较小的医院是否会造成资源浪费? A:清洗过程可能会有残留细菌的污染,考虑到不同系统的镜子污染的细菌种类不同,其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也不同,一旦交叉污染可能会造成感染,规范要求应分开。特别是支气管镜可能污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戊二醛抵抗力较强,与消化道内镜一同清洗易发生交叉污染。(如将来有理想的高水平消毒剂,就不需再强调不同系统的软式内镜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因为不同系统的耐高温高压的手术器械未要求分清洗设备,主要是后续用高压灭菌处理做保障。) Q5:胃镜和肠镜是否可以在一套清洗消毒设备里进行清洗消毒? A:规范规定同一系统的软式内镜可以在一套清洗消毒设备里处理; 有条件的医院,胃镜、肠镜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清洗消毒设备进行处理(分区域) Q6:规范中“5.1.3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胃镜、肠镜诊疗不用分室吗? A:胃镜、肠镜同为消化系统使用的内镜,其诊疗工作可以不用分室。 Q7:不同系统的内镜诊疗工作要分室,清洗消毒不用分室吗? A:规范没有明确要求不同系统的内镜清洗消毒要分室,但考虑到支气管镜可能存在结核污染风险,有条件时建议气管镜的清洗消毒室单独设置;条件不具备时洗消可以放在一个房间,但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和使用。同时必须做好清洗消毒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房间通风换气。 Q8:规范中“5.3.9 b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如果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带有测漏、清洗等功能,是否还必须进行手工测漏、清洗步骤? A:测漏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各种原因造成的内镜破损。规范中明确要求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是先测漏后清洗,因此内镜必须经过先测漏和手工清洗后才能放入机器进行后续流程。另外,由于在测漏时需要旋转大小角度钮使内镜先端向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弯曲,仔细观察各方向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其它部分,才能及时发现管道及外皮的细小漏水情况,而自动清洗消毒机虽然有测漏功能,但不能旋转大小角度钮,因此只有内镜出现较大破损时才能发现;同时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清洗功能不能代替手工清洗,因此还必须进行手工测漏、清洗。 Q9:规范中“6.2.3f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临床上多酶清洗剂一直是感控的问题所在,很多科室做不到一镜一换,仍在重复使用,对此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A:多酶清洗剂长时间使用后,细菌大量滋生会产生内毒素,内毒素无法通过高水平消毒或压力蒸汽灭菌清除。另外,多酶通常是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组成,一旦稀释至有效作用浓度,除分解有机物外,还会相互作用,如蛋白酶会分解其他的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影响酶液的清洗功能。因此清洗一条镜子后酶液已不具备足够的清洗能力,如果重复使用,再用来清洗另一条镜子,将达不到彻底清洗效果,进而达不到高水平消毒的目的,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到一镜一换。 感控科可通过检查每天洗消镜子的数量和消耗的酶液量来进行评估。 Q10: 消毒剂液面下降如何解决?是否可以额外添加消毒剂? A:使用中消毒剂液面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浸泡消毒后取出内镜带走消毒剂;二是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自然挥发。由于已使用的消毒剂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当消毒剂在有效使用浓度和有效使用期限内,液面下降至不足以完全浸没内镜时,不建议添加消毒剂,可直接排弃更换新的消毒剂,如确实需要添加,需注意:应先确认原有消毒剂是否在有效使用浓度和有效使用期限内。新添加消毒剂的使用期限应以原有消毒剂的使用期限计算。 Q11:床旁预处理---为什么要立即执行? A:及时清除内镜表面及管道内污物,避免血液、体液干涸导致内镜不易清洗。软式内镜使用后的主要污染物包括:血液、糖类、脂肪类、蛋白类物质,尤其以蛋白质为主的黏多糖,极容易干涸造成清洗困难,以内腔壁污染更为严重。因此床旁预处理要越早越好提高清洗效果,减少生物膜形成,生物膜会阻碍消毒剂和灭菌介质穿透,导致高水平消毒和灭菌失败,生物膜内的细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比单个细菌高1000倍 Q12:胃肠镜、支气管镜使用时经过的腔道都不是无菌的,有必要非得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流程吗?酒精擦拭一下外表面就可以了,特别是无内管道的内镜! A:切断传播途径!无菌化处理!不能培养病原体的“**人”! Q13:规范中“6.2.7 a)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无菌巾应每4h更换一次”,在操作的过程中,无菌巾实际无法保持无菌状态,镜子也仅达到高水平消毒,为何仍要求每4h更换一次无菌巾? A:使用无菌巾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高水平消毒后对镜子造成二次污染。无菌巾有吸湿作用,经高温灭菌,效果可靠,成本较低,医院容易做到。若不使用无菌巾,无法控制铺巾的卫生质量,无菌巾在使用中不可避免的要潮湿,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对镜子造成2次污染,因此应每4h更换一次。另外,无菌巾在使用过程中太潮湿时即使不到4h也要及时更换。 Q14:对于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血清四项“阳性病人”或确诊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所使用的内镜,是否需要先消毒 - 再清洗 - 再消毒的流程? A:新规范里没有要求患者做内镜之前一定要做“血清四项”,因为少部分患者可能处于窗口期,即使做检验也无法完全排除病人是否携带某种病原体,因此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应将每位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对每条内镜及配件每次使用后都应采用同样的高水平消毒流程。对所有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一视同仁,采取一样的洗消流程,即先清洗再消毒(除外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内镜),一样的职业防护措施。另外,如果患者已确诊分枝杆菌感染,应按空气飞沫传播途径进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同时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消毒。 Q15:关于内镜第二天使用前再消毒问题,国内外一直有争论,对于存放在恒温、恒湿、洁净循环风储存柜内的内镜是否也要再消毒处理? A:内镜第二天使用前是否需要再次消毒,与消毒方法、干燥方法和储存方法等因素有关,在恒温、恒湿、洁净循环风储存柜内的内镜是否再消毒处理应遵循产品说明书执行。
Q16:规范中“5.3.3 如采用机械通风,宜采取“上送下排”方式,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最小新风量宜达到2次/h”,为什么要强调“上送下排”方式、新风量? A:内镜洗消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消毒剂、病原体气溶胶污染清洗消毒室内空气,会对工作人员造成职业伤害。目前使用消毒剂如戊二醛、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等的挥发气体比重都比空气重,会聚集在室内较低的空间里,“上送下排”方式可以高效地将污染物排出。如果没有新风进入,自循环换气次数再多,也只是室内污浊空气的循环,达不到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保护医护人员的目的。因此加以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