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丨黄小平
整理丨王盼/刘阳子(榆林市第一医院)审核丨蓝雪0816来源丨2021年SIFIC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或)循环障碍。该病发生率高,每年以1.5%~8.0%的速度上升,且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然而,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对其病情的发展及愈后尤为重要。第十七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暨第五届东方耐药与感染大会(OCAMRI)联合会议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黄小平教授利用高通量测序早期诊断脓毒症病原体,并分享实践工作经验,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提供新颖思路。脓毒症的现状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免疫缺陷患者逐年增多,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通过对195个国家和地区的脓毒症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全球约有4890万人脓毒症发病,1100万人发生脓毒症相关死亡,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9.7%,尽管大量基础、临床学者投入在脓毒症的研究当中,然而该病的诊断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脓毒症的病原体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脓毒症早期病原体诊断对患者的愈后至关重要,每延迟1小时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可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5%~10%,其中30%~50%脓毒症患者难以明确病原微生物,造成治疗延迟甚至失败,从而增加病死率。虽然血培养是脓毒症的金标准,然而其阳性率较低,同时受采血前抗菌药物使用、采血时无菌技术操作、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且传统的诊断技术具有检测周期长、准确率低、检测面窄等缺点。
mNGS技术在脓毒症中的应用及面临的困境
与传统技术比较,mNGS(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具有灵敏度、特异性高等特点,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早期检测血内病原体游离DNA,诊断引起脓毒症的病原体,在血流感染的前3天,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检测血浆中病原体的游离DNA可预测患者血流感染的可能性,为早期干预、控制病情发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