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探案:老汉慢性咳嗽伴多发肺结节,您能一眼看出病因吗?
原创 姚雨濛 金文婷 SIFIC感染视界 2019-07-08 21:22
作者:姚雨濛 金文婷
审阅:胡必杰 潘珏
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68岁、山东人,2018-05-28收入感染病科。
主诉:反复咳嗽5年余,加重伴发热3周。
现病史:
患者2013年起出现反复咳嗽,干咳为主,不伴发热,外院胸部CT报告两肺炎症(未见CT片子),未予特殊治疗。2015年8月间因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不详,查胸部CT(2015-08-06):两肺散在慢性炎症,两肺多发小结节灶;支气管镜检查:右中叶病灶刷检,涂片未见异型细胞,予头孢美唑+阿奇霉素治疗(疗程不详)后体温转平,但仍有反复咳嗽。2017-12-04随访胸部CT示右肺上叶和下叶新增少量斑片病灶,右肺中叶、左上肺舌段病灶与前相仿,未进一步诊治。
入院前3周劳累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Tmax 38.2℃,咳嗽、咳痰较前加重,咳少量白痰,盗汗明显,自行服用阿奇霉素、疏风感冒片等药物4天无好转,遂就诊当地医院。2018-05-08胸部CT示两肺炎症,WBC 8.0*10^9/L,N 76.2%,ESR 32mm/h,CRP 80.6mg/L, ALT/AST 92.3/56.3 U/L,痰涂片找真菌、痰细菌培养阴性,T-SPOT.TB A孔/B孔 2/2、GM试验、G试验、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AFP/CEA/SCC)均阴性。予莫西沙星+美洛西林抗感染治疗14天,体温转平,但咳嗽、盗汗症状无好转,痰少不易咳出。
2018-05-22复查WBC 5.8*10^9/L,N 77.4%,CRP 9mg/L,胸部CT示双肺病灶较前略增多,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6天。仍咳嗽,就诊我院,为进一步治疗,2018-05-28收入我科。
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否认吸烟史;否认慢性病史;2014年曾因腹股沟疝于外院手术。
二、入院检查(2018-05-29)
体格检查:
T:36.4℃,P:84次/分,R:20次/分,BP:137/72 mmHg
身高170cm,体重65kg,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脏各瓣膜区未及杂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及干湿罗音,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4.57*10^9/ L, N 69.8%,Hb133g/L,PLT 187*10^9/L;
炎症标志物: ESR 8mm/H;hsCRP 0.7mg/L;PCT 0.04ng/mL;
生化:Alb 46g/L,ALT/AST:31/28U/L,sCr:61umol/L;
糖化血红蛋白15.8%;
免疫球蛋白E:32 IU/mL;
细胞免疫:正常范围;
肿瘤标记物:CA724 、proGRP、SCC、AFP、CEA、CA199、CA724、PSA等均阴性;
T-SPOT.TB A/B: 1/ 0;隐球菌荚膜抗原:(-);
EBV-IgA, IgM(-);CMV-IgG(+),IgM:(-);
ANA 、自身抗体谱、ANCA均(-);
甲状腺功能:fT3、fT4、sTSH :(-);
血气分析:pH值:7.43, PaO2 90.0mmHg, PaCO2 38.0mmHg, BE:1.0, SpO2 97.0%;
辅助检查:
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胸部CT( 2018-06-02 ):两肺散在炎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左下肺小结节,建议随访复查。
心脏彩超(2018-06-05):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三、临床分析
患者老年男性,无明确免疫抑制基础,慢性病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长达数年。期间有几次短时间的发热、盗汗,血WBC正常,炎症标记物中血沉、PCT正常范围,发热期间测CRP有过升高,后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两肺斑点、斑片和结节病灶,3年内逐渐增加、扩大趋势。需要考虑以下疾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老龄、慢性病程,胸部Ct显示缓慢进展的斑点、斑片、结节影,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炎症标记物多正常范围,T-SPOT.TB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首先考虑。应当送检痰找抗酸杆菌,明确诊断需多次咳痰行分枝杆菌培养,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肺组织送检病理学检查,灌洗液及肺组织送检分枝杆菌培养。
肺诺卡菌病:常呈亚急性起病,免疫抑制宿主可急性起病,肺内表现为多发浸润阴影、大小不一的单发或多发结节,易出现空洞,半数肺诺卡菌病患者可合并包括脑、皮肤、骨骼等肺外表现。本患者胸部CT病灶以斑点和小结节病灶为主,渗出实变病灶少,而且病程较长,也无明确免疫抑制基础,无肺外病变表现,因此诺卡菌病可能性较小,明确诊断有赖于微生物和组织病理检查,必要时可借助基因测序技术(mNGS)。
肺结核:慢性病程、胸部CT所见病灶形态可符合结核表现,不过右中叶和左上叶舌段部位,结核少见。尤其是本例T-SPOT.TB结果阴性,同时病程长达数年但毒性症状不显著,因此结核可能性较小。
肺结节病:两肺多发斑点、斑片和结节病灶,持续时间较长,T-SPOT.Tb阴性,非感染性肉芽肿病变需要考虑结节病可能。但本患者系老年男性,肺门纵膈淋巴结不大,也未发现结节病肺外典型表现,因此本病可能性也不大。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2018-05-30 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气管及各支气管管腔通畅,粘膜光滑,未见新生物。于右上叶后段灌入生理盐水30ml,回收液送细菌、真菌及分枝杆菌涂片和培养。透视引导下于右上叶后段阴影处行TBLB(活检5块)及刷检。术后病理报告“炎症性病变”。
刷检、咳出物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
灌洗液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涂片找细菌、找真菌:阴性;
肺组织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组织湿片找真菌:未找见;
灌洗液:普通细菌培养:正常菌群少量;真菌培养(-);
肺组织: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
灌洗液和肺组织分枝杆菌培养:至2018-06-05出院前无生长。
2018-06-01 咳痰细菌、真菌培养阴性;干咳为主,患者不愿雾化导痰,故未重复送痰检。
综合分析,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鸟-胞内分枝杆菌可能大,2018-06-01起予试用抗NTM治疗:克拉霉素0.5g q12h口服+左氧氟沙星0.6gqd 静滴+阿米卡星0.4g qd 静滴(由于患者于外院曾有一过性肝损,故未选用利福平)。
2018-06-02 复查胸部CT示病灶较外院CT片(2018-05-22)略有好转。先前已经用过含左氧氟沙星的抗感染药物6天。
2018-06-05复查血WBC4.38*10^9/L,ESR 9mm/h,CRP1.9mg/L,ALT/AST 31/28U/L。予以出院,继续克拉霉素0.5g q12h+左氧氟沙星0.4g qd口服治疗,嘱门诊随访。
出院后随访
2018-06-14 支气管灌洗液分枝杆菌培养(05-30送检)结果回报:非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菌种鉴定为胞内分枝杆菌。
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患者未再发热,咳嗽、盗汗症状好转,遂继续该方案治疗。2018-07-24门诊随访,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灶均较前有吸收好转,继续该方案治疗。
后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无特殊不适,2018-11-05门诊随访,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进一步吸收好转。继续克拉霉素0.5g q12h+左氧氟沙星0.4g qd口服抗胞内分枝杆菌治疗。
2018年12月起停药观察,定期复查随访。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胞内分枝杆菌肺病
诊断依据:
患者老年男性,慢性病程,以咳嗽为主要表现,3年内多次胸部CT影像学显示逐渐进展的两肺散在斑点、斑片、结节病灶,支气管镜检查病理为“炎症性病变”,支气管灌洗液培养为“胞内分枝杆菌”,予克拉霉素0.5g q12h+左氧氟沙星0.4g抗分枝杆菌治疗6个月,两肺病灶逐渐吸收,据此胞内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可以确立。
六、经验与体会
本例临床过程及胸部CT表现,属于比较典型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LD),在我院就诊后立即考虑本病并很快确诊。但患者之前经历多家医院诊治,从未考虑此病,反映我国临床医师对NTM-LD认知度普遍不足。文献报导,部分病例误诊为结核,长时间予以抗结核治疗。我国大陆地区疑似肺结核患者中,NTM-LD的比例占5.4-7.4%;疑似耐药结核患者中,NTM-LD比例甚至高达占30.7%。因此,提高对NTM-LD的警惕性和诊治能力,对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改善疾病预后十分重要。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NTM患病率最高,可能与潮湿温暖气候有关。引起肺部感染的常见菌种包括慢生长分枝杆菌中的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与快生长分枝杆菌中的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
对于NTM-LD,并非一确诊就必须立即治疗。Hwang长期随访了韩国488例鸟-胞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患者,其中23.6%的患者在未接受治疗情况下,持续保持病情稳定至少3年。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症状不严重、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选择先观察随访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需要抗NTM治疗。本患者病程中的2次发热伴入院前一过性CRP升高,考虑为合并急性呼吸道感染可能,但由于入院前6月内,呼吸道症状加重、双肺病变持续进展,因此认为具有抗NTM治疗指征。
根据2007年ATS/IDSA与2017年BTS 的指南,对于非重症、大环内酯类敏感的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患者的初始治疗,推荐每周三次给予大环内酯类联合乙胺丁醇及利福平治疗,治疗疗程为痰菌阴转后的12月。但对于是否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选择几联药物、间断还是每日给药以及治疗的具体疗程等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仍有待研究探讨。对于本例患者,由于存在对患者依从性及再次引起肝损的顾虑,在实验室培养结果回报前,选择了出院后每日一次克拉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患者耐受良好,并在半年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国际指南和共识推荐对于接受抗NTM治疗的患者进行复查痰培养的微生物学评估指标。对于难以咳出痰的患者,可采用支气管镜检查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但此法有一定风险。如何评判治疗效果是值得探究的另一问题,研究中的评估方式包括胸部MRI与PET-CT等影像学、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评分、新型血清标记物及肺功能检查等。本例患者病初干咳为主,治疗后无痰,无法重复痰检,我们采用了复查胸部CT的影像学方法,很清晰地观察到了双肺病灶的明显吸收情况。
参考文献
[1] Yu X , Liu P , Liu G , et al. ThePrevalence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s in mainland Chin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Infection,2016:S0163445316302444.
[2] Jing et al. Prevalence of 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 Infection, China, 2004–2009. EMERG INFECT DIS. 2012;18(3):527-528.
[3] Hwang J A , Kim S , Jo K W ,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lung disease in untreated patientswith stable course[J].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7, 49(3):1600537.
[4] Griffith D E, Aksamit T, Brownelliott B A,et al. An official ATS/IDSA statement: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disease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175(4):367-416.
[5] Haworth C S, Banks J, Capstick T, et al.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l pulmonary disease (NTM-PD)[J]. Bmj Open Respiratory Research,2017, 4(1):ii1.
[6] Vinnard C et al. Assessing Response toTherapy for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Lung Disease: Quo Vadis?. Front.Microbiol. 2018, 9:2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