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丨张卫红
整理丨宋慧敏
责编丨吴怀英/米宏霏
来源丨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与感染大会
前言
医院建筑是医疗活动的主要载体,对于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控制都有紧密联系。2003年我国SARS疫情更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医院建筑布局流程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如何保证医院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最大限度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一个极具深度的研究课题。在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与感染大会上,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张卫红教授给大家分享感控与医院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张卫红教授
医院建筑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在医院感染发生三个环节中,医院建筑通过有效的空间隔离,以实现流程布局合理、洁污分开,实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布局流程、空间隔离、通风系统、洁污分流的不合理,过程控制、竣工验收的不到位,都会大大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关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布局和流程的管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七条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相关标准对医院建筑布局和流程的管理要求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管理要求:
5.1 建筑布局和消毒隔离设施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医院建筑布局现状
资金投入不足或者预算不充分和利用不合理,缺少科学性,前瞻性;
医院为追逐利润,将有效建筑面积最大化,用于床位或者医疗用房设计导致辅助用房少,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医务人员获得感不强;
缺乏总体规划和全局观念。各临床医技、科室各自为战,或完全不参与基于感控原则的设计,导致布局凌乱,重复设计、不合理;
感控理念被忽略或淡化;
过度建设洁净手术室和不必要的洁净病房。
医院建筑专家的视角
综合考虑,医院总体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多方面的要求。比如医疗流程的便捷、智能化。大型医疗设备的安置、采暖通风,洁净需求及消防设施等等。
医院感控部门的视角
从医院感染防控考虑布局流程,最大限度防止和减少院内感染,关注重点部门的建筑设计,关注与建筑相关的医院感染传播途径。如洗手池的安装位置、装潢的材料是否适合清洁消毒、空气通风的方式、各种用水等等。尽量做到减少洁污交叉、减少患者与工作人员交叉,避免污染区与清洁区交叉,避免人流与物流、洁污气流交叉。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1 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5.1.1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 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
5.1.1.1 低危险区域 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5.1.1.2 中等危险区域 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5.1.1.3 高危险区域 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5.1.1.4 极高危险区域 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有各自对应规范,细化对建筑布局和流程的要求。
引起现状的原因
建筑设计方和医院基建管理部门不了解医院感染防控中对建筑布局和流程设计的相关标准和功能需求。
院感专业人员很难早期介入前期设计,导致很多新建医院因不符合感控要求,拆东墙补西墙。
医院等级评审和检查因院感专家的随意要求,导致毫无院感防控意义的迷宫式通道、地道战式缓冲间出现。
如何将两种视角有机结合?-----江苏的探索与尝试医院
医疗机构在医院新建、改建和扩建前,医院自愿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交新建,改建和扩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方案、建筑设计平面图至专家咨询委员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接到咨询申请后将根据申请单位的具体要求,及时安排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图纸和赴现场进行指导。
专家组指导工作中,院方应有院领导或分管院领导,重点部门科主任,护士长,建筑设计师等人员参与。
指导结束后专家提供专业、具体的建议书。
展望
《江苏省感控流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工作给全国带来的新的视角和经验,医院感控专家、医院建筑设计专家和经济学专家多专业协作,共同参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可以一改“治标不治本”的困局,从源头上改善流程,减少医院建筑设计方面的感染风险,具有前瞻性,值得全国推广!!!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编辑: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