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同时发布了10个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制度,正好有人问,医生将“咽炎”当做医院感染给报告,是否正确。
然后,通过复习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病原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再回顾一下近些年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从感染科医生角度分析分析,画一下思维导图,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不单单是消毒隔离、手卫生等标准预防措施落实和报告中存在问题,更为关键的因素往往是对医院感染的诊断不及时所致的后续隔离、报告及处置措施的延误。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常见感染部位,如手术部位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从病原学来说,更关注法定传染病,耐药菌感染,而对非法定传染病的感染性疾病重视不够,对培养到的病原菌到底是致病菌还是定植也缺乏专业的判断依据。
医院感染,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在于医院这个环境比社区更容易传播。
因诊断延误,医院感染处置不到位,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件很多。如2003年的我国SARS疫情;中东呼吸综合征,也是冠状病毒引起,2015年韩国1例从中东回国发病后多家医院就诊,未能诊断,结果导致185例感染,损失惨重。不断出现的血透感染丙肝事件等等。。。。。。
还有,对“窗口期”缺乏认识,以为检测阴性,就认为没有感染某种疾病,便可以混用注射器、器械。加上平时不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违反一人一管一针原则,便给经血传播疾病留下了隐患。
无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还是医院感染,无论“3I”原则,还是“五早”,诊断是第一位的,是“扳机”。
要做到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要关注常见的症候群、重视流行病学史的询问。
尤其要对3例及以上的聚集性发热病例高度重视。
儿童出现发热、皮疹、呼吸道症状、流感样症状,尤其要关注。
除了法定传染病,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埃可等病毒,同样可以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
还有诺如病毒,感染剂量不到20个,处置不当,也很容易导致暴发。
结合流行病学史、感染性疾病相关症候群,如果怀疑感染性疾病,接下来积极寻求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以便做到早期诊断。
通常来说,病原体感染人体,核酸、抗原最早可被检出,抗体IgM相对较晚出现,而IgG出现更晚。因此,要做到早期诊断,优先开展快速抗原和快速核酸检测,尤其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
但是,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要谨慎解释,从而做出定植还是感染的判断。
当然,至于医院感染暴发的同种同源确定,更离不开诊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