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这是2005年写的,让大家见笑了.:D
医院感染管理“十一五”规划
总体目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与国际接轨。
1、医院感染监测从全面综合性监测步入目标性监测;
2、不断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有序地为临床一线服务;
3、积极参与医院的建筑设计,使医院卫生学设计更科学、更规范,能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4、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与素质,落实医院感染防范措施;
5、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管理网络;
6、进一步加强物品清洗与消毒、灭菌统一管理——完善和建设中央消毒供应中心;
7、不断完善医疗废物的管理,杜绝医疗废物的流失与再污染;
8、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订和完善职业防护措施;
9、狠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力争抗菌药物使用率<50%,围手术期用药>90%;
10、积极开展分子生物学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11、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传染性疾病统一管理,承担全院感染性疾病会诊;
12、开展专题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管理水平、学术水平、科研水平。
具体措施:
1、不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宣传、培训,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被动为主动,在医疗活动中自觉做好洗手、无菌操作、隔离工作,使患者能得到安全、优质的服务。
2、针对各科感染发生的特点,开展有的放矢控制工作,提高感染控制的绩效。如开展目标性监测:针对感染发生的严重性、经济损失等,开展ICU、外科伤口、血液感染、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等重点监测,并进行分析、整改。
2006年:开展外科感染部位专率调查、ICU中央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
2007年: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专率调查;
2008年:根据国内外情况,结合我院特点,开展专项调查。
3、大力开展“手卫生运动”,降低应医务人员手污染而发生的医院感染与感染的流行。
4、与计算机中心合作,充分利用医院网络系统,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计算机化管理网络建设。
2006年: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的网络直报;感染病例的自动统计分析;门诊计算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2007年:开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时刻监测系统;病房计算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2008年:如能使用电子病历,将开展感染原因的计算机分析系统。
5、通过宣传教育、专题知识讲座、计算机管理、完善考核要求、加强监督管理等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狠抓合理预防药物,力争使抗菌药物使用率<50%,围手术期用药>90%。(目前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围手术期用药率为37%)
2006年:力争抗菌药物使用率<70%,围手术期用药率>60%;
2007年:力争抗菌药物使用率<65%,围手术期用药率>70%;
2008年:力争抗菌药物使用率<60%,围手术期用药率>80%;
2009年:力争抗菌药物使用率<50%,围手术期用药率>90%
6、为让病房护士能全心为病人服务,我们将协助建设好中央消毒供应中心,将全院所有使用后的医疗物品由中央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既规范了清洗、灭菌程序,又减少消毒液对医务人员的损害,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7、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改变传统术前备皮的方式,降低应备皮缺陷而造成的切口感染。
8、建立内镜感染监控网络与侵入性操作监控网络,进一步规范有创操作的消毒与灭菌。
9、根据国务院、卫生部的规范要求,不断完善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使之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加强监督管理,杜绝医疗废物的流失与再污染事的发生。
10、随着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增加,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除经常开展有关学术讲座,将在临床上不断推出相应防护要求与措施,以及预防接种,保障全院职工的健康。
11、全院进一步推广标准预防措施,实行新的隔离标志,提醒医务人员重视消毒与隔离。
12、参与医院建筑设计,提出建设性建议,使医院卫生学设计更科学、更规范;同时对原有建筑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力争使能我院的建筑能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避免传染病在医院的流行。
13、协助建设好微生物中心,做好临床与实验室的桥梁作用,通过学术讲座等手段,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提高标本的阳性率与正确性;开展分子生物学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对发生的感染流行进行细入分析,为查找原因与采取措施提供实验室依据,也为我们提高学术水平与科研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根据医院今后的发展,不断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使之能承担起全院感染性疾病会诊、治疗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