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认识和预防院内感染潜在杀手——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公认的医院内获得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美国每年用于治疗CDI的费用超过30亿美元, 艰难梭菌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随着北美和欧洲高剧毒株的出现,艰难梭菌的影响已经扩展到发展中国家,除了高危人群外,健康人群携带的艰难梭菌被认为可能是传染源。虽然亚洲在现阶段发病率低,但该病原体能迅速传播,很可能会在目前低流行的地区增加或暴发。在马来西亚和泰国,新近研究提示艰难梭菌感染比过去流行率更高,抗生素相关腹泻住院患者的毒素A和B的阳性率分别14%和44%-46%。而在菲律宾44%的肠炎病例是艰难梭菌阳性。因此了解艰难梭菌的传播与感染方式,认识艰难梭菌感染的症状,对于我国规范应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艰难梭菌的特点及致病机制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 存在于环境和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CD属条件致病菌,其产生的芽胞抵抗力强,很难消除,可在医院环境长期存在。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后可导致该菌过度繁殖,引起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艰难梭菌致病主要因为产生A、B两种毒素。当肠道微生态破坏或PH改变,定植于人体肠道内的或经口摄入的产毒型CD导致疾病发生。
2. 高危风险因素及感染方式
2.1 CDI的危险因素:近期应用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年龄大于65岁及以上;近期住院史;既往患过CDI的患者;既往有胃肠道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医务人员等。Arfons等研究表明免疫低下、慢性疾病或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人群中50%为医务人员,说明艰难梭菌可能是医务人员的一个职业暴露因素。
2.2 感染方式:目前认为医务人员手可能是艰难梭菌在医院环境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务人员接触CDI患者时,其手部可能会被艰难梭菌芽孢污染,并通过接触其他物体或患者进行传播。有研究表明对医务人员手进行艰难梭菌检测,59%的医务人员在未带手套的情况下接触患者,导致手上携带艰难梭菌;但可以通过洗手和戴手套的方式可以将艰难梭菌手部携带率降为零。因此,医务人员在接触不同患者时应用肥皂和水洗手,及时更换手套,这是防止艰难梭菌芽孢经手传播的有效措施。另外,除医院内,社区正常成人中同样存在交叉感染。说明正常成人携带的艰难梭菌可能是社区获得性CDI的传染源。大部分疫情发生在医院背景下和长期护理设施下,但门诊病例也有报道。
2.3 临床表现:CDAD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携带者、轻度的自限性腹泻,到严重的致命性中毒性巨结肠。急性艰难梭菌感染的典型征和症状包括24h内水样腹泻(≥3次不成形的大便)、伴食欲不振、恶心和嗜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的白细胞增多,低白蛋白血症(<30g/L)和白细胞增多超过1.5×109/L或者腹部压痛为特征。重症患者白细胞增多>3.5×109/L伴发热、低血压、精神状态改变、血清乳酸水平增高>2.2 mmol/L、终末器官衰竭入住ICU,约有20%-30%死亡率。
2.4 治疗原则:应立即停止致病相关的抗菌药物、PPI等诱发药物,采用针对艰难梭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轻中度病情选用甲硝唑,严重的疾病选用万古霉素,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所有药物应口服给药,避免经静脉途径给药时药物活性被肠肝循环灭活。对多次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采用粪便移植是的首选治疗措施。研究表明用健康捐献者粪便灌输给患者进行胃肠道腔内的粪便菌群移植,治愈率大约90%。另外,益生菌制剂恢复肠道微生态也有一定疗效。
2.5 预防措施:艰难梭菌是通过摄入耐酸孢子经粪口途径传播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是做好手卫生和CDI患者的隔离措施,防止艰难梭菌芽孢的传播;尤其医务工作者要勤洗手,检查不同患者时要及时更换手套,切断艰难梭菌的医源性传播途径;研发以灭活毒素A和B为基础的艰难梭菌疫苗对患者进行免疫接种亦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手卫生是预防CDI的最重要关键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