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2|回复: 34

[原创] 压力蒸汽灭菌原理《CSSD问答时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转来的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近日有老师说能否聊聊压力蒸汽灭菌的原理,我们也查了一些资料,现分享给各位老师,希望您有所收获。

  蒸汽灭菌用于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已有一个多世纪。蒸汽是水的气态形式,因此,它无毒、易制取且相对易控制。良好地理解基本的蒸汽灭菌原理和周期能够避免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装载物品非无菌、设备性能低、人员伤害、产量低、运行和维护成本高,以及装载物品的破坏。蒸汽灭菌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

六个确保蒸汽灭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1. 时间
2. 温度
3. 湿度
4. 直接蒸汽接触
5. 排气
6. 干燥

1. 时间
  暴露(灭菌)时间之所以关键,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同时死去。在灭菌温度下杀死所有微生物至少需要一定的时间。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t)孢子常用于测试蒸汽灭菌周期,因为其极度耐受温热灭菌,同时也不致病且容易购买。存活数量通常画成对数坐标,常见的是如图1所示的直线型存活曲线。

图1. 典型的存活曲线

  121°C下Bst的D值(微生物数量减少90%所需的时间)应为1.5~3.0分钟。本讨论中采用D121值2.0分钟,灭菌温度121°C。典型的灭菌周期包括至少20分钟 121°C 下的暴露时间,以达到10-4的无菌保证水平(SAL),假设起始微生物数量为1百万(106)。这意味着一个Bst孢子在此过程中存活的概率为万分之一(10-4)。在121°C 下每多2分钟暴露时间,SAL值会下降10倍。不同应用需要不同的SAL值。周期开发时应注意确保设定了正确的SAL值。所灭菌产品的实际生物负载逻辑上会比Bst杀灭得快。这种所造成的“过度杀灭”可以用于耐用物品的灭菌,而且也应尽可能地采用。

2. 温度
  蒸汽灭菌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灭菌柜腔室内饱和蒸汽的温度。图2说明增加温度可以显著地减少达到灭菌效果所需的时间。图2表明了在不同湿热暴露温度下达到等效细菌致死率(SAL10°,起始数量106,D121-值2.0分钟)大概需要的时间。饱和蒸汽的温度与控制的压力直接相关。压力-温度关系见饱和蒸汽表。121°C下典型的周期需要灭菌腔室达到15-17lbs表压(103-107kPa)。实际所需的表压会比饱和蒸汽表中的值略高,因为蒸汽中混有空气,且地理位置比海平面高。蒸汽灭菌柜的最大压力由压力容器(腔室和夹套)的规格(ASME压力等级)限制。

图2. 灭菌时间与温度


3. 湿度
  蒸汽湿度对其蛋白灭活或变性能力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采用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在同一压力下与加热的水达到平衡,也就是说它含有最大量的蒸汽且不含冷凝水。蒸汽灭菌推荐采用饱和蒸汽。不是所有的蒸汽都可以用于灭菌柜,推荐采用专用的洁净蒸汽,应避免使用过热蒸汽、含液态水的蒸汽,以及含过量锅炉添加剂或污染物(如铁锈)。过热蒸汽是指饱和温度以上的蒸汽。过热发生在蒸汽分配系统中,当管路压力经减压阀后降低的时候。压降越大,造成的过热越严重。过热蒸汽不包含确保灭菌所需的湿气。过热蒸汽的过剩能量是暂时的,最终会被灭菌腔室内的物品所消耗,但在按EN285要求验证灭菌柜空载温度稳定性时,会造成困难。用于蒸汽灭菌柜的理想洁净蒸汽系统的输出压力应控制在30-35psig(207-241kPa)。EN285指出,提供的蒸汽压力应不大于操作温度下腔室压力的2倍。过热也发生在饱和蒸汽经过高温表面时。灭菌柜夹套温度应始终稍低于腔室灭菌温度,以避免蒸汽进入腔室时过热。

4. 直接蒸汽接触
  蒸汽要将潜热传给与被灭菌物品,需要与其表面发生直接蒸汽接触。没有与所有表面发生直接蒸汽接触的话,物品就不能被灭菌。蒸汽所携带的能量比同一温度下的干空气或水高出很多。从上述饱和蒸汽表可以看出,将水从0°C加热到100°C需要419 kJ/kg 。这就是水的焓值(hl)。在大气压力下(100°C ),还需要2,257 kJ/kg 的能量才能生成蒸汽。这些储存于蒸汽中的额外能量,就是气化焓(he),也是蒸汽灭菌的关键。蒸汽为了传递其存储的能量,必须在灭菌物品的表面冷凝。

5. 排气
  空气是蒸汽灭菌的最大障碍。灭菌腔窒和装载物必须在直接蒸汽接触前排除空气,才能进行灭菌。在蒸汽灭菌柜中,这是通过灭菌前的一系列真空脉动操作完成的(预调节阶段)。少量空气会始终存在于蒸汽灭菌腔内,但必须尽量减少。排气不充分、灭菌腔真空泄漏及蒸汽质量差(不凝气过量)是最常见的灭菌失败因素。

6. 干燥
  包裹物品必须经过干燥后才能从灭菌柜内无菌地取出。冷凝是加热和暴露阶段中蒸汽接触物品冷表面的自然结果。从灭菌柜取出物品时,冷凝水的存在(湿包装或呼吸袋)可能引起二次污染。蒸汽灭菌通过在腔室内形成深度真空来进行灭菌后的干燥(后调节阶段)。
  有效干燥推荐的真空水平为1.0 -2.0 psia (6.9 - 13.8 kPa)。腔室在在1.0 psia (6.9 kPa)下,水的沸点为38.7°C 。因此,冷凝水将气化,并以蒸汽形式从真空系统排出。使冷凝水气化的能量来源于物品本身。随着物品在冷凝水气化过程中降温,气化(干燥)变缓。当物品温度降到干燥真空水平对应的水沸点时,干燥速率就很慢,可忽略了。在此之后延长干燥时间意义不大。
  最优装载干燥时间主要取决于装载密度和包装。由于其低密度,塑料和橡胶物品可能需要额外的干燥,因为它们冷却迅速(脉动空气或加热脉动空气干燥,后调节过程)。通过对包装在灭菌前后的称重,可以计算出包装的剩于湿分量。通常来说,肉眼检查包装上或内部不存在可见水滴就足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黑旋风 + 5 + 2 赞一个!
石桥wshh1975 + 9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资料,下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jcyyhlb 发表于 2014-9-20 17:10
谢谢老师的资料,下载学习了。

大家一起加油,我有个别的论坛有很多资料,以后会持续更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铅时代
微信号:sinoconcepts 功能介绍:我们关心感控医护人员的的健康,我们传递感控领域专业知识,我们引进最优的环保感控产品,关注“无铅时代”,随时查阅无铅产品使用方法,随时查看感控专业规范,及时收取行业最新动态.  

微信扫描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1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想请教一下,为什么这6大因素里面没有三大要素中的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1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有关供应室的我都努力学习,因为没有实际实践,这是理论,总弄不明白。
感谢老师分享!
同样有疑问:我们做监测时关注的参数就是温度、时间、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资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easyseal 发表于 2014-9-20 17:12
大家一起加油,我有个别的论坛有很多资料,以后会持续更新的

谢谢老师知识分享,期待着老师更多知识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知识,路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学习了  老师分析的很透彻   使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cjl燕子老师的意见,压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们基层医院压力蒸汽灭菌指导意义重大,谢谢老师!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2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对消毒供应中心有指导意义。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2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
同样有疑问:我们做监测时关注的参数就是温度、时间、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已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资料,下载学习了。善于总结才是会学习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的资料,下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