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活动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新媒体联盟
工具箱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感控见闻、进修招聘与感控文化
›
国外、香港、台湾感控见闻
›
日本福冈市23名患者发生耐多药不动杆菌感染 ,2人疑似感 ...
公告区
+ 发布
系统消息:
SIFIC正在收录全网微信公众号,快来参与吧!还可以加入“新媒体联盟”哦。
03-21 08:09
高山雪莲W
:
2025年2月份优秀回帖
03-17 08:04
高山雪莲W
:
2025年2月份优秀主题贴
03-17 08:03
系统消息:
SIFIC辩论赛奖励机制
03-06 08:48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275
|
回复:
21
日本福冈市23名患者发生耐多药不动杆菌感染 ,2人疑似感染死亡
[复制链接]
gjs661
gjs661
当前离线
积分
6331
发表于 2009-1-2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来源:新华网 作者:钱铮
新华网东京1月23日电(记者钱铮)综合日本媒体23日报道,日本南部福冈市一家医院先后有
23名患者感染耐多药不动杆菌,其中2人疑似感染死亡
。
发生院内感染的是位于福冈市的福冈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入住这家医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的23名患者先后感染耐多药不动杆菌。
院方表示,其间共有4名患者死亡,但只有2人疑似死于耐多药不动杆菌感染。院方调查认为,此次院内感染可能是
通过人工呼吸器传播
的。
据报道,福冈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从23日起已经暂停接诊患者。目前,医院正与福冈市相关部门和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合作,详细调查患者的确切死因和病菌的传播途径。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也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咽部、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它的粘附力极强,主要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感染不动杆菌的临床表现有肺部感染、伤口及皮肤感染、菌血症、脑膜炎等。老年人、早产和新生儿、手术创伤、严重烧伤、使用人工呼吸器和接受腹膜透析等人群容易感染这种致病菌。
http://health.sohu.com/20090124/n261932419.shtml
[
本帖最后由 gjs661 于 2009-1-24 16:1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桂花香
桂花香
当前离线
积分
6347
发表于 2009-1-2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动杆菌是医院ICU常见的感染或定植菌,它广泛分布在ICU的各类环境表面,呼吸管道的污染可以导致感染的暴发。
这种细菌应该是通过接触传播的,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飞沫也会有细菌,但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楚楚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csphq
csphq
当前离线
积分
1169
发表于 2009-1-26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编 号 Strain Number IFFI 10213
拉丁学名 Latin Name Acinetobacter sp.
中文菌名 Chinese Name 不动杆菌
拉丁别名 Other Strain Name
菌株来源 History ← IFO 13644 ← ATCC 31105
分离基物 Habitat
参考文献 reference
用 途 Usage The strain used for produces L(+) tartaric acid with medium GYA
培养温度 Temperature 30 C
培 养 基 Media Number 197
备 注 Note
病原: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分为6种,即醋酸钙不动杆菌(A. calcoaceticus)、鲁菲不动杆菌(A. lwoffi)、鲍曼不动杆菌(A. baumanii)、溶血不动杆菌(A. haemolytius)、琼氏不动杆菌(A. junii)和约翰逊不动杆菌(A. johnsonii)。
流行病学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主要在水体和土壤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如浴盆、肥皂盒等处。该菌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而可能成为贮菌源。此外,本菌还存在于健康人皮肤(25%)、咽部(7%),也存在于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中。感染源可以是病人自身(内源性感染),亦可以是不动杆菌感染者或带菌者,尤其是双手带菌的医务人员。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在医院里,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工作人员的手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易感者为老年患者、早产儿和新生儿,手术创伤、严重烧伤、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行静脉导管和腹膜透析者,广谱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应用者等。在使用呼吸机者中,肺炎发生率约为3%~5%。
机理:条件致病菌
临床表现:
一、肺部感染 就感染来源而言,既有外源性感染,又有内源性感染。口咽部菌体的吸入,很可能是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常有发热、咳嗽、胸痛、气急及血性痰等表现。肺部可有细湿啰音。肺部影像常呈支气管肺炎的特点,亦可为大叶性或片状浸润阴影,偶有肺脓肿及渗出性胸膜炎表现。
二、伤口及皮肤感染 手术切口、烧伤及创伤的伤口,均易继发不动杆菌皮肤感染,或与其他细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临床特点与其他细菌所致感染并无明显不同。多无发热。偶可表现为蜂窝织炎。
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不动杆菌可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阴道炎等,亦可呈无症状菌尿症,但临床上无法与其他细菌所致感染区别,其诱因多为留置导尿、膀胱造瘘等。
四、菌血症 菌血症为不动杆菌感染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达30%以上。多为继发于其他部位感染或静脉导管术后,少数原发于输液、包括输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抗肿瘤药物等之后。有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及肝脾肿大等,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少数可与其他细菌形成复数菌菌血症。
五、脑膜炎 脑膜炎多发于颅脑手术后。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等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实验室: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加.经防污染采样技术获得的痰标本,诊断价值较大。痰涂片发现革兰阴性球杆菌可成为诊断的重要线索。
治疗:
目前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有的上升较快(如环丙沙星),耐药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的有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及氯霉素等。耐药率尚较低的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等。
在经验用药阶段,往往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还可选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新一代氟喹诺酮类。对病情较重者,主张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或利福平)联合应用。然后,则根据药敏结果调整选用方案。
预后:
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是基础病的严重程度、引起感染的诱因能否消除、治疗的早晚以及抗菌方案是否合理等。肺部感染与菌血症的预后较差。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gjs661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1995薰衣草
1995薰衣草
当前离线
积分
3771
发表于 2009-1-2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价值的资料,我们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只是目前没有死亡的。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safihu
safihu
当前离线
积分
12432
发表于 2009-1-28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 23例。。。。。。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09-1-2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院方调查认为,此次院内感染可能是通过人工呼吸器传播的。
医护人员的手也可能是传播媒介?
预后的因素是基础病的严重程度、引起感染的诱因能否消除、治疗的早晚以及抗菌方案是否合理等。肺部感染与菌血症的预后较差。
多耐株的危险性可能更大,如何预防和控制?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xuzhoulingling
xuzhoulingling
当前离线
积分
574
发表于 2009-1-3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在医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的23名患者先后感染耐多药不动杆菌,由此可见该医院的院感监控管理组织未能及时发挥作用。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shimina
shimina
当前离线
积分
818
发表于 2009-1-3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sphq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也对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深深感到院感工作责任重大.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jiaweilong6
jiaweilong6
当前离线
积分
460
发表于 2009-1-30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发生23例。。。。。。,没有采取措施还是监控不力?
当地的院感监控有问题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拙凌
拙凌
当前离线
积分
7513
发表于 2009-1-30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认为当地的院感监控未必就是疏忽。因为这23例是在三个月多月内发生的,平均每月7-8例,即每4天才有一例,如果是集中在某段时间内,如一周内的暴发倒是可以很容易发现的,很可能是耐药表型不一致,才会忽视。只有集中起来回顾,才能发现问题。
只是该院的消毒灭菌工作值得商榷,因为院方判断是人工呼吸器的问题,这倒是可以看出管理和日常消毒灭菌工作上出漏洞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09-1-3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超级细菌包括耐多药不动杆菌,是院感的难点和重点,世界都面临着由此带来的严重挑战!?
去年卫生部130号文件明确多耐细菌感控的策略是很及时的,面对越来越多的耐药株,确实需要一个科学管理来预防和控制.不然的话,大家一旦让多耐株流行就很被动局面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薇荷
薇荷
当前离线
积分
726
发表于 2009-2-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耐或泛耐药不动杆菌就在我们身边!由其引起的医院感染后果相当严重!
希望院感\临床\微生物室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紫菱
紫菱
当前离线
积分
798
发表于 2009-2-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临床医师不送检,不上报的话,院感科发现就有困难。同意楼上的观点。:gafadfd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拙凌
拙凌
当前离线
积分
7513
发表于 2009-2-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是请微生物室发现特殊耐药菌立即上报,另外也连上微生物室的报告系统,定期查看,尽量不让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当前离线
积分
1708
发表于 2009-2-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胞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通过接触传播,如果ICU收治的病人都是些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加之长期住院,有时发生暴发难以避免,但出现感染一定要及早采取相关措施,分析查找原因,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在国内医疗机构的ICU也会经常出现此类的暴发感染。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愚嘉
愚嘉
当前离线
积分
3070
发表于 2009-2-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ICU的鲍曼不动杆菌多是仅培南敏感,头痛。ICU却习以为常。:Q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smuzhousha
smuzhousha
当前离线
积分
1078
发表于 2009-2-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动杆菌感染,尤其泛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确实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这种感染多见于自身免疫力存在一定问题的患者,往往合并其他脏器功能的损害,为治疗又加了一层困难.故此,首重于预防如尽可能早的撤机等,而一旦发现一定要采取隔离措施.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雨点儿
小雨点儿
当前离线
积分
10716
发表于 2009-2-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耐或泛耐药的监测也是院感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啊。真的要提高警惕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当前离线
积分
1442
发表于 2009-2-13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终于了解了不动杆菌的一些常识。上论坛网真好,有这么多无私奉献的老师,谢谢!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荷
柳荷
当前离线
积分
2731
发表于 2009-2-14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是请微生物室发现特殊耐药菌立即上报,我们也定期查看。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产房与人流室
感染病诊治
呼吸道传染病
Copyright © 2007-2025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ific2007@163.com QQ:2420400092(小小牧童)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