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将来中国谁敢当医生?一旦医院出了事,不管是谁的错,领导们第一反应就是“把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没有正常的法制途径来保障医方或者患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医闹越加猖狂,使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杀医事件层出不穷。
今天是世界红十字会活动日,我的心情很沉重,有些话不吐不快。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不过医生在中国的形象越来越复杂了。
一年前,有感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王浩无辜被戕害,我开始了在搜狐评论的第一篇文章;一年后,杀害王浩的凶手已经被判决无期徒刑(因未满18岁),然而,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却愈演愈烈;王浩被杀害之后这一年里发生的恶性事件就有: 2012年4月中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和航天总医院急诊科医生被同一人接连刺伤; 2012年4月28日,湖南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陈钰娜被杀; 2012年11月3日,广东潮州男科医院院长被砍死,另有2名医务人员被砍伤; 2012年11月13日,安徽医大二附院泌尿外科护士长戴光琼被杀,另有4人受伤; 2012年11月29日,天津中医一附院针灸科医生康红千被凶手用斧头砍死; 2013年1月19日,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科医生朱玉飞出120急救时于患者家中被杀; 2013年4月29日,河北馆陶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王萍被患儿家属辱骂殴打后坠楼身亡; …… 如果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是偶发的事件,有可能还属于个人的行为;但如果这些成为常态,则很可能是社会出了问题。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都会多少遇到患者或家属的言语暴力或肢体暴力;更令人寒心的事,网络上对此类的评论占绝大多数的是对医务人员的喊打喊杀,认为罪有应得。叫好的理由是医院门难进,看病贵,态度差,不负责任,花了钱没治好病,出了事没处喊冤等。如果这些都成为大众默认的可以辱骂、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的理由,如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那么,长此以往,将来谁会在中国当医生? 中国的患者很累很苦,得了病四处求医,倾家荡产,有时还上当受骗,很多人被折磨得痛不欲生。另一方面,整个社会乱象丛生,很多人都遭受过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很多的戾气。医院是个小社会,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集中地。因此,医院里是各类暴力事件的高发地。这种状况不仅中国独有,在各国都曾经有过。但在世界大部分国家,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一旦发生,立刻会被警察带走,而且这类人会被列入医院的黑名单,可以拒绝为其诊治。 在我国,这个问题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一旦医院出了事,不管是谁的错,领导们第一反应就是“把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没有正常的法制途径来保障医方或者患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医闹越加猖狂,使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杀医事件层出不穷。领导们建高楼、买仪器不遗余力,却吝啬在医疗场所配备一套紧急报警系统。 如果说医务人员的职业底线是救死扶伤,那么,媒体的职业底线就是不说假话。诚然,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但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的批评则适得其反。中国某些媒体从业者的尺度之大、口味之重往往超出我的想象力。这是一个拿着“车马费”的人批判“红包、回扣”的年代,同时是媒体和记者不惜一切代价吸引眼球的年代。 只要标榜“医患纠纷”并且把患者置于弱势的地位就可以令群情激昂、引来无数点击,愤青们在燃烧之前,很少去考虑报道是否真实、客观、公正。某报系记者,网上著名的“红嘴乌鸦”至今认为他报道“缝肛门”事件是正义的化身。在某些记者的笔下,患者得了病就是弱势群体,医生开药就是为了拿回扣,开检查就是为了拿提成,关心患者是为了索要红包,手术没做好是故意报复,没钱不用药是见死不救,花了钱还死人是医德沦丧。在这些媒体的眼里,医生的白大衣背后深藏着一个个阴谋,于是乎,医生被打被杀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是弱势群体的抗争。媒体的推波助澜,成为了针对医务人员暴力事件的催化剂。 医生这个行业,天然有种职业使命感和神圣感。所谓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不为良相则为良医,都赋予了这个职业崇高的意义。正是因为这个职业关乎大众的生老病死,才需要吸引优秀的人才来从事这个职业。当今的社会,这种吸引力来源于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如果只有崇高和神圣,那是近乎对圣人的要求。 大部分人选择从医的主要理由是职业稳定,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从大学开始,医学生就面临巨大的课程压力;工作后又面临不停的考试、写文章、升职的压力;现在又要面对病患们的暴力行为的压力,种种原因,使得众多的优秀人才不得不离开这个目前危险性逐渐增加的行业;或者离开公立医院,转投门槛比较高的私立医院。如果优秀人才不断从这个行业流失,医疗从业者的素质不断下降,长此以往,得了病,你还敢去医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