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类切口术中、术后常规采样有意义吧?
本帖最后由 ywd094 于 2013-2-20 15:46 编辑我院对于抗菌药物专项治理,领导非常重视,一年下来各项指标明显改观,连续半年各项指标都基本达标,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100%下降到20%以内,甚至骨科都控制在13-19%之间。
近段时间来,领导又在想如何提高手术切口标本的送检率!
在我的理解中,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分母应该是针对治疗用药患者,不包括预防用药患者,而其他部门却理解为包括预防用药的患者数。为了提高送检率,也为着降低药品比例,当然也为着更好地诊断治疗吧,领导要求院感科出面落实如何对更多的手术切口进行采样。认为:污染伤口的采样有利于确定污染菌,而I类切口采样也有必要,是否可考虑缝皮前采样,以判断有无污染;I类切口术后换药时也采样,以助判断有无感染迹象或发生感染后及时指导抗菌治疗!
我真的无语了!对无菌切口常规采样,有这个必要吗?有多少价值呢?
请教有无老师的医院实行对I类切口术中、术后常规采样的?请专家们指教!谢谢!
I类切口属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需要也没必要进行采样送检,反而增加污染或感染机会,赶紧去开发领导吧。 个人认为对清洁手术术中、术后常规采样没有必要,而且增加病人的费用,是为了提高送检率而送检,造成资源的浪费。如同老师所说,我们的这个送检率是指的住院患者治疗用药而言的。 佩服呀 做的好棒 我们还差很远呀 同意3#的意见,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1_14:} 的确是没有必要的,预防用药是不计算送检率的 我们所监测的菌检率是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分母应该是针对治疗用药患者,不包括预防用药患者,我认为清洁手术预防用药者不用也没必要做菌检,怀疑有手术部位感染时是应该采样送检的。 我认为没必要。我计算送检率时只计算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 有症状才采样,无缘无故采啥样啊 1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100%下降到20%以内,甚至骨科都控制在13-19%之间。老实羡慕这个数值了,我们没做到。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已经非常明确提出是治疗患者了,1类切口采样无意义,领导是否看见了商机?{:1_9:} Ⅰ类切口出现红肿痛有分泌物时才采样送检,针对性用药。 同意3楼老师的观点,你们医院做得太好了,我们医院有该送的医生都不送,我还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抓呢?请老师们指导!
本帖最后由 ywd094 于 2013-2-20 15:46 编辑
我院对于抗菌药物专项治理,领导非常重视,一年下来各项指标明显改观,连续半年各项指标都基本达标,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100%下降到20%以内,甚至骨科都控制在13-19%之间。
你们领导具体是如何重视的,分享一下。 冰雪梅 发表于 2013-2-20 17: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院对于抗菌药物专项治理,领导非常重视,一年下来各项指标明显改观,连续半年各项指标都基本达标,I类切口 ...
分享一下我院的实践哈:
整顿之初先是学习各项文件精神,我们统计分析出清洁手术用药现状,每个月通过质控会反馈到每个部门,临床医师有个逐步接受和规范的过程,院方的“一号精神”就是:不是规范用药的,给病人用多少就直接从主管医师手里扣多少。慢慢的就都好了。 上午一打开网页,发现有这么多老师已回复了,看到院感人的敬业啦!谢谢您们!
分享一下我们抗菌药物治理的实践中几点主要的措施:
1、院方对各科制订指标,奖惩落实到位;
2、每次院办会医务科向院长汇报进展情况;
3、每次院周会院长通报各科指标落实情况,执行不力的予以批评,落实好的予以表扬;
4、每周一次的院长查房,由医务科汇报所查科指标落实及病历检查情况,对不合理使用病历予以指出;
5、院感科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及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督查,并每季度一次全院反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给临床医生以信心等。
一年下来,的确看见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未见明显上升(全年I类切口1260例,7例感染,感染率0.56%),有1例个人认为有使用指征而未应用(挤压伤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切口处皮肤有擦伤痕),其他6例感染症状都很轻,经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及换药处理后,很快痊愈。 出现分泌物时才采样送检,针对性用药。无缘无故采样没有必要啊。 污染伤口又有采样的必要吗? 有价值吗?请老师们分享。谢谢! 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考虑,I类切口缝皮前采样、术后换药时采样是不妥当的,
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一下,要知情同意,不能强制别人接受这个措施和费用。
提高手术切口标本送检率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提高而提高?
一般而言,一类切口感染率比较低,有必要常规采样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