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5年后的再一次等级评审,还有院感吗?
现在很多医院为了等级医院检查在忙,这个时候院感特别需要。然而结束后,院感是否还会受到院长的重视,那就未必了!作为多次参加等级医院检查的我,我不仅有点忧患意识了,明天,是否还需要院感这个内容呢?是不是可以分解到其它类别去呢?
假如我们的定位还是那么模糊?
需要,还有大力发展的空间。
应发展三位一体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模式。(院感,感染科和临床微生物)
人才和队伍建设是核心?
对2013年应喜忧参半?给力感染管理吧! 医院感染管理在中国是学科么?2011年,护理学发展为一级学科。
学科一词所对应的英文是discipline,1995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最新版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中解释为“an area of knowledge such as history chemistry,mathematics etc. that is studied at a university”(大学中学习的某一知识领域如历史、化学、数学等)。1997年由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牛津高级英汉词典)定义为“branch of knowledge;subject of instruction”(知识的分支;教学科目)。
可见,对学科一词的解释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学科本身应具有二重含义;第一主要是指知识体系或学术分类,含义较广;第二是指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教学法科目。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学科建设者中的学科既具有第一重含义中的特征,又包含第二重意义,特别指高等学校或研究部门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设立的教学科目。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该标准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规定为“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学科、专业又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二者的差异。学科和专业的构成是不同的。
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
一、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
二、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
三、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
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培养目标即专业活动的意义表达。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状况。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人”的介入,专业活动不可能完成。 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科与专业目标的区别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水平。 个人之见:我相信应该还会有院感,而且也会越来越得到院长们的重视 单独提院感,本来就意义不大,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核心与精髓是体现在医疗与护理具体工作中的,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如果诊疗操作标准、规范,院感率必然就下降,反之必然上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项目的目的在于发现并降低感染在患者、职工、医务人员、合同工(参见“词汇表”中的“合同服务”)、志愿者、学生和探视者之间传播的风险。
由于医疗机构临床服务项目、所服务患者群、地理位置、患者数量和职工数量不同,不同医疗机构感染风险和感染控制工作是不同的。
有效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明确的领导、训练有素的人员、发现和主动控制感染的方法、恰当的规章制度和程序、人员培训和全院协调配合。
康美 发表于 2012-12-29 2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项目的目的在于发现并降低感染在患者、职工、医务人员、合同工(参见“词汇表 ...
详细专业的解释,学习了! 中国的院感和国外先进国家最少有10年以上的差距,
在国外还在进步的今天,无需担忧五年后的明天,院感的发展空间很大。我选择2 "假如5年后的再一次等级评审,还有院感吗? ",我想会有的,不仅有而且内涵会更丰富。我选2. 【经济学课堂】财富人生的5大法则。1.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2.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3.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4.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5.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用到感控的实践,如何? 居安思危,事出有因,客观评价一下目前状况下我们院感人在专业圈子里的生存空间,有这样深思当是好事;但要突出重围,必须得在顶层设计方面加码,有一些强制性措施是好事,但谁来监督执行更是关键,一纸空文的东西,有和没有没啥两样;另外在我们专业圈子里接地气可能更重要,当我们大多数人还处走路步态不稳时期,大家一蜂窝想“健步如飞”起来不现实;高精尖人才呼吁,低普适群体实干,二者不可偏废,若能有效结合或可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1_17:} 我们不要担心院感的发展空间,要担心的是院感人的待遇,这样下去院感人待遇低不受领导重视,领导不支持工作难干没有人愿意学院感,没有人愿意做这项工作。院感人才队伍不能壮大,有关工作不能做或者做不到位,缺少专业的指导者。这是基层存在的严重问题。 楼主提出这个问题,我突然感到我们的工作专业是什么?
老朽 发表于 2012-12-30 09:59 http://bbs.sific.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提出这个问题,我突然感到我们的工作专业是什么?
老朽超版的问题我近来也正在思考。
与欧美感控工作不同,大陆的感控是一个独特的所谓专业,与一般的内外妇儿不同,也与临床、医技、医务、护理都不同,大陆感控几乎与大陆医疗机构内的所有部门、所有专业都有联系,而且还要掌握一般医务人员未掌握的消毒灭菌、建筑布局等有关知识。
而且除了医务部门以外,恐怕没有其他部门能象感控这样对政策文件依赖、掌握程度那样高。
近来在想,感控其实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又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医疗机构,这个视角是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而且可能连院级领导都不可能具备。 大陆感控几乎与大陆医疗机构内的所有部门、所有专业都有联系,而且还要掌握一般医务人员未掌握的消毒灭菌、建筑布局等有关知识。
顶一个,院感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什么知识都要掌握。
感控人员有此担忧,供应室人员还需专业人员,是否下歩都变成工厂化管理了? 缭绕老师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从今年三级医院评审分组看,院感归为护理组,又回到了从前。比如普通病房的空气消毒、门口放置脚垫等已经被我们好不容易矫正的错误做法又被提起!无论是评审还是检查我们仍然希望感控专家针对来给我们指导。 星火 发表于 2012-12-29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需要,还有大力发展的空间。
应发展三位一体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模式。(院感,感染科和临床微生物)
人才 ...
希望将来是您说的三位一体的感控模式!!{:1_14:} 需要,还有大力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