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不同危险指数(0,1,2,3) 怎样计算?
在等级医院评审中有一个“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我想问一下,这个手术部位不同危险指数(0,1,2,3) 怎样计算得出的?谢谢了 本帖最后由 东方欲晓 于 2012-11-12 15:27 编辑见《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我干脆贴出来。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C.1 监测对象 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C.2 监测内容
C.2.1 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污染切口)。
C.2.2 手术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C.1),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见表C.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C.2.3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C.3监测方法
C.3.1 宜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也可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宜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C.3.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表C.1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分值
手术时间(h)≤75百分位数0
>75百分位数1
切口清洁度清洁、清洁—污染0
污染1
ASA评分I、II0
III、IV、V1
表C.2ASA评分表
分级 分值 标准
I级 1 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全身性疾病。如全身情况良好的腹股沟疝。
II级 2 有轻度或中度的全身疾病。如轻度糖尿病和贫血,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
III级 3 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如重症糖尿病。
IV级 4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
V级 5 病情危急,属紧急抢救手术。如主动脉瘤破裂等。
C.4 资料分析
C.4.1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式C.1)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
C.4.2 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 (式C.2)
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数
C.4.3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C.4.3.1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100%(式C.3)
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
C.4.3.2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
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例数×100%(式C.4)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手术例数
C.4.3.3 平均危险指数
平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 (式C.5)
手术例数总和
C.4.3.4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的感染专率 (式C.6)
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C.5 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 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 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危险因素
评分标准
分值
手术时间(h)
≤75百分位数
0(未超出3小时)
>75百分位数
1(超出3小时)
切口清洁度
Ⅰ类、Ⅱ类
0
Ⅲ类、Ⅳ类
1
ASA评分
P1、P2
0
P3、P4、P5
1
手术危险指数评分(NNIS评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分)+麻醉ASA 分级( 分)+手术持续时间(分) "0-3分"4级(总分0 分为NNIS1 级,1 分为NNIS2级、2 分为NNIS3 级,3 分为NNIS4 级。 我也对这方面的问题有疑惑,谢谢老师们的讲解,学习了。 再次学习了,谢谢老师的讲解! 感谢老师的讲解,再次学习了。 感谢老师们详细的讲解,学习了! 已学习,已下载,谢谢老师 虽然以前看过,但不曾记得了,今天重温一次,更加清楚了。谢谢老师了。 谢谢老师无私的分享,学习了 请教老师手术时间:≤75百分位数的计算 0(未超出3小时)>75百分位数 1(超出3小时)
这个评分标准是哪个部门规定的?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手术危险指数评分(NNIS评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分)+麻醉ASA 分级( 分)+手术持续时间(分)
"0-3分"4级(总分0 分为NNIS1 级,1 分为NNIS2级、2 分为NNIS3 级,3 分为NNIS4 级。
想请教一下三楼老师,以上两种说法哪个对啊,同时出现在你的帖子里,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老师的讲授还是没有太明白。复制好好学习。感谢各位老师! 感谢老师们详细的讲解,学习了! 感谢老师的讲解,再次学习了。 谢谢老师的详解,下载学习了。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 本帖最后由 lgy860820 于 2013-1-14 11:04 编辑
:≤75百分位数的计算 0(未超出3小时)>75百分位数 1(超出3小时),这个是对所有手术类型的手术时间调查得75百分位数为3小时。但是我们监测的应该是一个本院监测的动态的75百分位数的所监测手术的手术时间。不是具体的3小时,而是随着进一步的调查,持续变化中。 我还是不明白,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1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