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鲍曼”还是“鲍氏”不动杆菌呢?
在阅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了个有意思的现象,临床中大家常规称为鲍曼不动杆菌,而该杂志都常规称为鲍氏不动杆菌。我的困惑就来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存在困惑,就自己先探索一下答案吧1.百度:查询“鲍氏不动杆菌”,解释中提到:又称为“鲍曼不动杆菌”;而查询“鲍曼不动杆菌”,解释中未提到“鲍氏不动杆菌”,原因何在呢?
2.查询中国知网:按照主题查询,输入“鲍曼不动杆菌”,显示3037条记录;而输入“鲍氏不动杆菌”,显示1403条,并且杂志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就有676条。为什么偏偏主要是该杂志要搞特例呢?
请教同仁中的专家学者,是否有同样的发现呢?或者是否有更好的解释呢?
也有同样的困惑,没有去深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上都称鲍氏不动杆菌。 在看书的过程中是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不会过多的去追究,理解上差不多就可以了。 临床习惯叫鲍曼不动杆菌,个别杂志叫鲍氏不动杆菌也对。
个人习惯而己。
我认为翻译外来词汇可以有点差别的,毕竟只是音译,所以,都对。 我记得有人说过“鲍曼不动杆菌”“鲍氏不动杆菌”的差别是细菌室检测仪器or抗菌纸片不同,好像一个国产一个国外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上称鲍氏不动杆菌是不是更认可这一种检测呢?
期待专家确认. 我看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科书上写到,不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不动杆菌属为一群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不能运动的杆菌,临床标本中常能分离到的菌种名称有:醋酸钙不动杆菌、洛非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琼氏不动杆菌、约翰不动杆菌。我们很习惯的叫鲍曼不动杆菌。 规范的名称应该是:鲍曼不动杆菌! 应该统一,应该规范, 可能是该杂志的编辑等惯用鲍氏吧, 洛非不动杆菌是鲍氏不动杆菌吗?急需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