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hina 发表于 2012-9-16 23:29

中国感控,亟需重视发展“亚专业”!

感控是一门学科,一门牵涉面非常广的学科。
近年来,我在考虑,中国感控进一步发展,需要做什么?
发展“亚专业”,是一个方向!
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发现国际大牌专家都有自己的亚专业。
感控需要多面手甚至全才,样样都熟悉精通,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感控作为一门学科,需要深入研究,而资源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今天,在广州与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的领导,表达了我的这个观点,他们非常赞同。
我们每一位感控同道,应该思考一下,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同时,应该明确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是什么?
每一位可以规划1-3个亚专业领域,您今后发表的论文、讲课培训,尽量限制在这个领域。
把时间让出来,密切追踪国际、国内,这个领域的发展状况。

天师 发表于 2012-9-16 23:34

非常赞同胡教授观点,根据自己专业和特长,要专而精!坐上沙发了呵呵

icchina 发表于 2012-9-16 23:42

目前我国感控专家,兴趣点或研究领域,重叠的非常多。
好多省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的主任,您能告诉我,谁谁的在哪个领域特别精通?
比如:中国感控专家数量,已经积累不少了吧,但是您能说出哪几位感控专家对气源性感染的防控精通?哪几位专家对水源性感染的防控比较精通?哪几位专家对血源性感染防控精通?
有谁在专门研究医疗机构的消毒问题?有谁在专门研究医疗废物?有谁在专门研究MRSA感染防控、艰难梭菌感染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有谁在专门研究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有谁在专门研究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问题?
我这里说的专门研究,应该是在过去若干年中,他在这个领域中发表论文至少10篇以上,甚至百篇。

icchina 发表于 2012-9-16 23:52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启动。
有非常专业特色的感控专家,应该优先考虑吸收进入学会,推动中国感控学科的发展。

细雨润竹 发表于 2012-9-17 00:03

1、目前基层现状:感控人大多处在有责无权甚至是有责无职的境地,困境中挣扎制约了人的思维和科研能力。
2、思路决定出路:尊重和威望是靠自尊迎得,教授的亚专业论令我深思而且汗颜,自省本我之前所为,大多精力放在完成好日常事务以及“助人为乐(管闲事)”方面,而且以此为荣,忽视对本专业知识积累同时的总结、提高和科研创新,以致主攻方向不明确,文章少的可怜{:1_10:}

桂花香 发表于 2012-9-17 00:21

感控团队的建设!
像教授说在某个亚专业方面的专家确实不多,反省自己,也是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了日常的琐事,没有能够专心主攻某个领域,是该好好思考发展的方向了。

感染戈壁 发表于 2012-9-17 00:23

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方向!!

肥皂 发表于 2012-9-17 07:35

老师们,你们好!很羡慕你们都有自己的专业和方向,我是护士出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管理经历,从事感控短短一年(普通科员),但感触很深!我也想过今后选择什么方向对我来说都有困难,我该怎么办?不过目前我暂时给自己的定位是踏实做好感控基础工作——收集资料、做好监测、督查和指导临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等等。不过老师,好像没人涉及感控教育这个领域哦。

细菌耐药 发表于 2012-9-17 07:51

非常赞同胡教授的提议,亚专业的定位,对于感控专家的自身发展和感控团队的发展都非常有好处,有帮助。

细菌耐药 发表于 2012-9-17 07:56

展望未来,如果选择好了自己的亚专业,以及注意同一单位不同人员不要重叠亚专业,多年之后,你在这个亚专业领域将更有发言权,或许也将更容易发表高水平论文了,更容易拿到课题和成果了。

小白天使 发表于 2012-9-17 08:08

很想做好感控工作,但我们这里是基层医院,条件所限,没有技术支持的研究。。。

yangguocun535 发表于 2012-9-17 08:11

赞同老师的观点。但是,在基层医院不可能。在大的三级医院,有时间,有条件,自己的职称已经正高,有一定的经验。等等。这样,就有机会参加各种会议。

马车 发表于 2012-9-17 08:19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经常与本省同行建议,每个人应该由自己的专长,发挥自己应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不行。当有一天,同行说起,***在本地区院感某一方面绝对无人匹敌(也可能不这样说,表达的同样的意思),那么***应该是该地区响当当的专家了。大家努力吧!

月光依旧 发表于 2012-9-17 08:28

教授说的太对了!一定有所侧重。一个内科大夫,被安排做院感,立马就要懂得消毒、懂得供应室、懂得灭菌器、懂得医疗垃圾,。但是,院感发展极不平衡,甚至在一些所谓的三级医院,就2个人。

shanesteven 发表于 2012-9-17 08:30

非常赞同,我觉得从深度上扩展应该从致病力的分子生物学入手,从宽度上扩展可以从循证医学上入手。循证医学现在国内各个领域都很流行,但分子生物学研究却很少有人进行。{:1_1:}

孟6386 发表于 2012-9-17 08:31

马车 发表于 2012-9-17 0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经常与本省同行建议,每个人应该由自己的专长,发挥自己 ...

二级医院只能跟着三能医院前进。

wney 发表于 2012-9-17 09:02

个人认为二级医院确实存在专业发展瓶颈,比如:医院收治病员相对简单;外出培训接受再教育机会少;信息化建设基本没有等,专职人员大量的时间花在下科室查阅病例、目标性监测工作及重点部门管理等。
但是胡教授的提议给院感人以指引,我们得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专业主攻。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2-9-17 09:10

icchina 发表于 2012-9-16 2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我国感控专家,兴趣点或研究领域,重叠的非常多。
好多省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的主任,您能告诉我,谁谁 ...

非常赞同教授的观点!
其实之前教授在专业委员会之下所建的学组已经是“亚专业“的雏形,已经体现出学有专攻的思路!
感控学科涉猎范畴广阔,要想我国感控发展更快,各感控专家找准定位深”钻“深'研"是发展的必然!

千锤百炼 发表于 2012-9-17 09:49

非常赞同胡教授的观点,一个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出现亚专业。现在就前瞻性地考虑到亚专业的问题,十分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

乔-乔 发表于 2012-9-17 11:27

十分赞同教授之观点,这是院感人值得思考和关注而恰恰是被忽略和忽视的问题!
一直以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就被认为是消毒隔离,以至于现在还是有些医院决策层领导们仍然是这样的认识,尤其在基层医院更甚。所以,在院感人员配置、学历、专业、层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可想而知。
教授的《中国的感控,需要顶层设计》,院感人听了心潮澎湃,要落在实处,路还很漫长!
院感人需要自省、自强,只有自己强大了,说话才有分量,在医院才有地位。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到医院运行中的所有环节,如果自己对哪个领域(亚专业)十分精通,那么没有哪个科主任、、护士长不把你当回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感控,亟需重视发展“亚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