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镇院士:中国发在SCI上的论文85%是垃圾
8月30日,中山大学教授许跃生曾在广州论坛专家集体访谈会上,痛批国内学术界“唯SCI论英雄”,认为其“毒害”了国内许多发文量不够的优秀教师。昨日(9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钟世镇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的新闻发布会上,“隔空”声援许跃生,称我国发表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世界著名的一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上的论文,有用的不到15%,大批都是垃圾论文。新快报记者了解,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许跃生日前在广州论坛专家集体访谈会上吐槽:“现在的大学老师没有两三篇SCI,没有达到一定的影响因子,想评职称是没门的。我们太过于看重国外这种评价体系了,太在乎一个老师SCI论文的数量。SCI在中国已演变成一个(学术)毒瘤!”许跃生指出,如果这种评价体系不改变,大学老师等就不敢到企业做发明,就会遏制企业的创新发展。
昨日,钟世镇院士在“神桥”新闻发布会上,也就SCI问题提出批评。钟世镇表示,现在不断强调转化医学,是因为发现科技界最近几年有点“崇洋媚外”,评价科研结果一定用SCI,要在SCI中发表论文才算数,在中国发表的不算。“实际上,我们用SCI对外交流是对的,我们要跟国际接轨,但过多的就不对了。我们目前在SCI上的论文,在全世界中已经是排行第二了,仅次于美国,总数相差不远。”
“但是,我们发表在SCI上有用的论文却寥寥无几,15%都不够,另外85%都是垃圾论文——就是发表一篇论文,有点创新,讲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有了个试验数据,那就说是创新了。”钟世镇说,我们大声疾呼要搞转化医学,就是希望任何的学术研究都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这点而言,“神桥”是我们国家转换医学中非常鲜明的成就。
没办法,晋职称需要论文,甭管你业务再好,如果你没有论文是晋不上职称的。所以造就了时下论文的泛滥和越来越多的出版社。 是啊,什么都需要论文,其实临床的我们心里都明白:有几篇真正的论文呢!{:1_12:} 嘿嘿,这一时无法改变,因为技术人员的评价机制没法改变。就像都知道高考不能代表一个人能力,但没有人敢也能改变。 强力声援,这是很烦、很形式化的一件事。 我们心里都明白:有几篇真正的论文呢!都是花钱请别人写,晋升职务吧了。 没办法,晋职称需要论文,甭管你业务再好,如果你没有论文是晋不上职称的。所以造就了时下论文的泛滥和越来越多的出版社。 现在有些论文的质量确实????。谢谢! 制度使然,为了职称而论文,无奈之举。 在权术代替学术时下的中国的今天,又有什么是真实的?! 深有同感,为我们当今的学术风气和职称评审体制感到悲哀 积极推进转化医学是促进医学进步的一大法宝。我们的感染控制工作应以加强实际应用为主。把循证感控中得到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是建设与发展感控学科的一个方向。 我觉得感控不但要把循证感控中得到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还应把职业道德理念建设用在感染控制的培训教育中!! 这一时无法改变,因为技术人员的评价机制没法改变。就像都知道高考不能代表一个人能力,但没有人敢也能改变。
因为这是目前唯一还算公平的事。否则,更是凭关系了!
这个是否有点偏激呢??!!! 楼主转帖所言不虚,本人部分表示认同。
就像对待高考一样,其一锤定音的弊端早已被大家说的耳熟能详了。不过,反过来,如果不是高考,农家弟子拼爹拼娘还能拼得过谁?谁能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来代替高考呢?
同样的,如果不是论文、课题之类的稍微硬一点的东西作为晋升的依据,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可以替代的方法吗?那么多行当,那么多专业人员,怎么比较呢?
我想,如果真的是废除目前的普遍实行的晋升考核体系,我们做院感的,晋职称估计将更难喽!!!普通医务人员将更难喽!!!
哈哈,说这些都是扯来玩的,每人心里都有杆秤,一切都是浮云,心平气和的看待吧!
严重同意,SCI都快被中国人给发烂了。唯论文论确实受不了 16楼的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我就觉得高考是有其一锤定音的弊端,但谁也不能否认,高考是公平的。 全国基本所有搞学术的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可究竟谁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几年,哪怕十几年这种状况是依然存在的。 无法改变的现实,最关键一点,还需自己慎独,不为物质利益所困,老老实实做学问。真才实学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的良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