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看宏观:感染学三热点
从微观看宏观:感染学三热点首都医大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 曹 彬 ----------------------------------------------------------------------------------------------------------------------------------------------
感染和临床微生物学是医学中覆盖面最广的学科,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医学专业像“感染性疾病科”那样,能吸引如此众多的不同专业的临床医生、科学家。今年举行的第18届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年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中“最吸引眼球”的有以下几个研究。
“超级细菌” 带来严峻考验
去年国内媒体报道了在美国出现的“超级细菌Superbug”,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超级细菌”实际上指的是致病力和毒力都很强的“社区获得性MRSA”。美国的DELow教授报告说,目前美国ICU病房中MRSA比例高达63%。更加严重的是,现在发现和医疗机构无关的健康人也可以发生MRSA感染称为社区MRSA(CA-MRSA)。CA-MRSA主要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和中耳炎,但是也可以引起更严重的感染,如坏死性肺炎和菌血症。以前,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的首选药物,但是现在发现万古霉素治疗失败的例子越来越多。西班牙的MA Dominguez教授介绍说:区分二者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CA-MRSA也可以播散到医院环境中。控制CA-MRSA的播散已经成为欧洲的紧迫问题。
预防性抗真菌 引发激烈争论
由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和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成为本次大会的热点问题。丹麦的Paul Verweij教授评价了不同的诊断方法对于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作用,特别强调了先发治疗的临床应用。
捷克的Z Razil等通过研究发现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诊断真菌感染的阳性预测值只有16%,而如果结合葡聚糖实验(G实验),阳性预测值则增加到66%。因此,作者的结论是:对于怀疑真菌感染患者,结合G实验可以降低GM实验的假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针对ICU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来自英国和瑞士的学者展开激烈的辩论。正方观点是:ICU患者一旦发生念珠菌血症,病死率高达40%,而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效、安全的药物问世,而且多个研究证明抗真菌预防治疗可以降低ICU念珠菌血症的发生率,Meta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反方观点是:虽然ICU念珠菌血症发病率在增加,但总发病率仍很低,只占1%~5%左右。广泛使用预防抗真菌药将增加真菌耐药和药物不良反应。
器官移植后感染 受到高度关注
西班牙的P Munoz教授介绍了实体器官移植后结核病的防治问题。从结核病的发病机制看,结核菌复燃占91.5%,获得新的结核菌感染比例只有8.5%。器官移植后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免疫抑制治疗、器官功能衰竭、基础病严重、存在其他病原学感染。移植前胸片异常、PPD阳性的患者主张预防治疗。
美国的N Singh教授介绍了器官移植后CMV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随着CMV预防治疗的普及,到上世纪90年代,CMV急性感染的病死率接近0。但是,现在出现的新问题是,随着预防抗病毒治疗停止,出现迟发CMV感染,并导致移植病人的病死率增加。
链 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辉教授的报告,对我国九家教学医院分离的197株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的耐药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qnr和 aac(6')-lb-cr两种基因突变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王明贵教授报告了从一名门诊急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分离出的一株奇异变形杆菌,该菌株携带可转移的pHS9质粒,通过对该质粒的深入研究,第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对喹诺酮的耐药基因qnrC。
最后一个是笔者进行的报告。我们的研究发现,从2003至2007年北京朝阳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院内感染逐渐增加,VRE分离率在6%~7%左右;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透析和万古霉素的使用是VRE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006年前以单克隆的vanB粪肠球流行为主;2006和2007年VRE的主要流行株演变成多克隆的vanA屎肠球。危险因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院内感染控制意义重大。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8-08-12 从《从微观看宏观:感染学三热点》一文,折射出院内感染控制及微生物检验之重要性。感谢鱼禾草版主老师提供阅读资料!:look :ok ICU 中粪肠球中介、 耐药 渐渐少于 耐药的屎肠球 。稳可信的“功 ”不可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