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jieww
发表于 2012-10-12 15:24
下载学习了,老师辛苦了
陈方方
发表于 2012-10-12 15:38
学习了,多谢老师,辛苦了。
花语梦
发表于 2012-10-12 15:44
下载学习了,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lyl
发表于 2012-10-12 15:55
路过下载了,谢谢老师分享!
niexin760302
发表于 2012-10-12 15:58
下载学习了,谢谢{:1_14:}
快乐小草
发表于 2012-10-12 16:14
已下载学习,谢谢老师!
yanziym
发表于 2012-10-13 16:33
不错的流程,下载参考学习。谢谢
lvlele
发表于 2012-10-26 23:35
下载下来了,老师您辛苦了
zhyygkb
发表于 2012-10-27 09:15
下载学习,近期等级医院评审需要制定流程,借鉴了,谢谢!
精灵鼠
发表于 2012-10-27 09:34
下载学习了,谢谢分享。
luyunai8
发表于 2012-11-12 13:59
谢谢老师,下载学习了,
bdfygrb
发表于 2012-11-12 14:17
下载收藏了,感谢老师
(福星高照)
发表于 2013-1-18 16:05
下载学习了,老师辛苦了
wmsggk
发表于 2013-1-18 16:14
下载收藏了,感谢老师
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23 10:25
下载收藏了,谢谢老师
遗憾
发表于 2013-2-25 23:20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锐器伤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联系电话:
职业: 医生 护士 护理员 保洁员 检验人员 其他人员
其他既往传染病史:
免疫情况:疫苗注射 是( )否( ),种类( )
暴露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 时 分)
暴露地点: 治疗室 病房 其它( )
暴露方式: 锐器伤(损伤程度:轻、中、重)
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刺伤器具: 针头 缝合针 刀片 剪刀 玻璃 其他
暴露或刺伤具体部位:
暴露源(病人)情况: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住院号
门急诊病人暴露源(病人)
疾病情况:无传染病 乙肝 丙肝 艾滋病 梅毒
不清楚暴露源: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 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经过:
紧急处理情况: 冲洗 挤血 局部消毒 未处理暴露
级别评定(只限HIV暴露):一级 二级 三级
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
有始有终
发表于 2013-2-25 23:28
下载学习了,谢谢分享!!!
遗憾
发表于 2013-2-26 01:17
2012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报告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医院感染分布进行调查,是全面性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检验常规调查资料的准确性,针对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效果…,从而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遂于2012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2年11月 21日0点—2012年11月23日24点期间住院患者 (当日出院、转科 、死亡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调查方法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人员配合 ,采用床旁调查表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前由控感办专职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填写统一表格,由控感办专职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统计工作。
1.3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 2009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本次应调查310例 ,实查 310例,实查率 100%。共查出医院感染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26%(2011年现患率为1.16%)。调查者均发生一次医院感染,感染率居前三位的科室是ICU、脑外科、心内科。社区感染98例,社区感染率为16.01%见表 1。
表 1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
科室 实查例数 医院感染病例
例数 %
心内科 72 4 5.56
呼吸科 23 0 0
内分泌科 29 0 0
消化科 83 0 0
神经科 68 1 1.47
普外科 29 1 3.45
肿瘤科 23 0 0
脑外科 19 3 15.79
骨科 62 3 4.84
中医脑卒中科 60 0 0
妇产科 35 0 0
儿科 20 0 0
新生儿科 2 0 0
耳鼻喉科 17 0 0
眼科 10 0 0
口腔科 5 0 0
肾内科 19 0 0
泌尿外科 12 0 0
心胸外科 17 0 0
ICU 2 1 50.00
皮肤科 4 0 0
急诊科 1 0 0
合计 612 13 2.12
2.2 医院感染、社区感染部位构成比医院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6.16%,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占38.46%,泌尿道及其它感染各占7.69%。社区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37.76%,其次是胆管胆道感染占16.33%,胃肠道感染占13.27%,泌尿道感染占11.22%。见表 2。
表 2 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部位构成比统计表 例(%)
感染分类 感染部位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泌尿道 胃肠道 胆管胆道 腹腔内组织 手术切口 皮肤软组织 血管相关 其他 合计
医院感染例数 5(38.46) 6 1 0 0 0 0 0 0 1 13
构成比(%) 46.16 7.69 0 0 0 0 0 0 7.69 100
社区感染例数 10 37 11 13 16 3 0 1 0 7 98
构成比(%) 10.2 37.76 11.22 13.27 16.33 3.06 0 1.02 0 7.14 100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612例,其中180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日使用率 29.4%,其中一联率54.5%,二联率45%,三联率0.5%。治疗性用药占58.3%,预防性用药占36.1%,治疗+预防用药占5.6%。见表 3。
表 3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构成比(%)
科室 调查
例数 抗菌药物使用 使用目的 联合用药
预防 治疗 预防+治疗 Ⅰ联 Ⅱ联 Ⅲ联
例
数 使用
率% 例
数 % 例数 % 细菌学培养例数 % 例
数 % 例
数 % 例
数 % 例
数 %
心内科 72 8 11.1 0 0 8 100 4 50.0 0 0 8 100 0 0 0 0
呼吸科 23 20 87.0 0 0 20 100 9 45 0 0 2 10.0 18 90.0 0 0
内分泌科 29 4 13.8 0 0 4 100 1 25.0 0 0 2 50.0 2 50.0 0 0
消化科 83 9 10.8 1 11.1 8 88.9 0 0 0 0 4 44.4 5 55.6 0 0
神经科 68 1 1.5 0 0 1 100 1 100 0 0 0 0 0 0 1 100
普外科 29 20 69.0 2 10 17 85 0 0 1 5 13 65 7 35 0 0
肿瘤科 23 6 26.1 4 66.7 2 33.3 0 0 0 0 2 33.3 4 66.7 0 0
脑外科 19 5 26.3 0 0 4 80.0 2 40 1 20.0 3 60.0 2 40.0 0 0
骨科 62 35 56.5 25 71.4 6 17.2 1 10 4 11.4 29 82.9 6 17.1 0 0
中医科 2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脑卒中科 35 2 5.7 0 0 2 100 0 0 0 0 1 50.0 1 50.0 0 0
妇产科 35 24 68.6 24 100 0 0 0 0 0 0 1 4.2 23 95.8 0 0
儿科 20 18 90.0 0 0 18 100 0 0 0 0 16 88.9 2 11.1 0 0
新生儿科 2 2 100 1 50 0 0 0 0 1 50 2 100 0 0 0 0
耳鼻喉科 17 5 29.4 1 20 2 40.0 0 0 2 40.0 4 80.0 1 20.0 0 0
眼科 10 3 30.0 1 33.3 2 66.7 0 0 0 0 2 66.7 1 33.3 0 0
口腔科 5 1 20.0 1 100 0 0 0 0 0 0 0 0 1 20.0 0 0
肾内科 19 4 21.1 1 25.0 3 75.0 3 100 0 0 3 75.0 1 25.0 0 0
泌尿外科 12 8 66.7 4 50.0 3 37.5 2 50.0 1 12.5 3 37.5 5 62.5 0 0
心胸外科 17 3 17.6 0 0 3 100 1 33.3 0 0 2 66.7 1 33.3 0 0
ICU 2 2 100 0 0 2 100 2 100 0 0 1 50.0 1 50.0 0 0
皮肤科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急诊科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612 180 29.4 65 36.1 105 58.3 26 22.6 10 5.6 98 54.5 81 45 1 0.5
表4我院2011年于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治疗用
药率% 预防用
药率% 预防+治疗用
药使用率% Ⅰ联使用率% Ⅱ联使用率% Ⅲ联使用率%
2011年 58.3 36.1 5.6 54.5 45 0.5
2010年 61.5 37 1.5 59.9 40.1 0
2.4 抗菌药物应用 本次调查612例住院患者 ,其中180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共使用了18种抗菌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最高,其次头孢替唑。抗菌药物使用居前 5位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唑、头孢他啶、甲硝唑、奥硝唑。
2.5 病原学检查 本次调查治疗性用药115例住院患者,其中26例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率 22.6%,其中ICU、神经科、肾内科达100%,心内科、泌尿外科达50%。共检出病原菌26例,其中大肠埃希菌5株 ,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其他菌株13株。13例医院感染病例送检 6例,病原学送检率46.2%,送检阳性6例,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土生克雷伯菌、草绿色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2例肺炎克雷伯菌。见表5
表5 病原学检测情况
病原体 菌株数 下呼吸道 泌尿道 胃肠道 腹腔内组织 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 0 0 0 0 0 0 0 0 0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0 0 0 0 0 0 0 0 0
粪肠球菌 0 0 0 0 0 0 0 0 0
屎肠球菌 0 0 0 0 0 0 0 0 0
肺炎链球菌 0 0 0 0 0 0 0 0 0
大肠埃希菌 5 0 5 0 0 0 0 0 0
肺炎克雷伯菌 2 2 0 0 0 0 0 0 0
铜绿假单胞菌 2 1 0 0 0 0 0 1 0
鲍曼不动杆菌 1 1 0 0 0 0 0 0 0
其他菌属 16 13 0 0 0 0 0 1 2
合计 26 17 5 0 0 0 0 2 2
2.6 手术情况统计 本次调查手术患者108 例,其中一类切口42例,二类切口58例,三类切口8例。手术后肺炎5例,占手术患者的4.6%。其中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5例,占一类切口的35.71%。见表6
表6 手术情况
科室 手术例数 一类切口 %
二类切口 %
三类切口 %
普外科 16 2 12.5 10 62.5 4 25
肿瘤科 11 5 45.46 6 54.54 0 0.0
脑外科 7 7 100.0 0 0.0 0 0.0
骨科 34 19 55.88 11 32.35 4 11.77
妇产科 21 0 0.0 21 100.0 0 0.0
耳鼻喉科 5 0 0.0 5 100.0 0 0.0
眼科 7 7 100.0 0 0.0 0 0.0
口腔科 1 0 0.0 1 100.0 0 0.0
泌尿外科 3 0 0.0 3 100.0 0 0.0
心胸外科 3 2 66.67 1 33.33 0 0.0
合计 108 42 38.89 58 53.70 8 7.41
3讨 论
3.1医院感染现患率本次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中,医院感染现患率 2.12%,低于2010年全国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现患率2.94%。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全国发病率与横断面调查相比较,亦基本一致。社区感染率为16.01%。
3.2医院感染部位本调查中呼吸系统感染居首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气管插管后空气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而直接吸入气管,使呼吸道粘膜分泌及纤毛运动功能障碍,加之无菌操作不严、吸痰过频 ,使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痰引流不畅而助长呼吸道异常菌群的生长。(2)手术后患者抵抗力低下,长期卧床容易导致手术后肺部感染。(3)说明室内通风和空气消毒不到位,呼吸道和接触隔离做得不到位。
3.3本次调查中,医院感染率最高是重症监护病房(ICU)(50%)。在近几年的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中,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由于患者危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较多等原因使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应严格各项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空气清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合理使用抗菌素,缩短住ICU日数,合理调配。
3.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4%。达到了卫生部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0%的标准,并且明显低于2010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40.3%。使用抗菌药物的180人中,治疗使用率、预防使用率均低于2010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比率.其中一联用药于2010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联用药比率接近.说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以单剂用药占绝大多数,联合用药者较少,比较合理。我院根据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培训,并且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或不定期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并将意见反馈给临床科室,对不合理用荮者按医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处罚制度处罚,从而促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本次所做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表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做得较好。以后应加强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的管理,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术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杜绝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3. 5此次调查亦发现 115例治疗用药者在应用抗生素前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者26人,为22.6%,其中13例医院感染病例中,6例做了细菌检查,送检率为46.2%,检出细菌5例,阳性率100%,我院临床细菌标本送检率低于卫生部30%的要求,说明多数临床医生经验性用药较为普遍,根据药敏试验用药者不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6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 、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应用的日渐增多,多种侵袭性操作技术的开展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逐渐增加,必须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
(1)加强原发病的治疗 ,缩短住院时间,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临床科室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做好病原菌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
(3)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增强医院感染意识,特别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这是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实施的措施。
(4)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网络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一感染办一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pingpinganan
发表于 2013-6-1 11:55
下载学习了,谢谢分享!
天时说爱你
发表于 2013-6-5 05:45
流程图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很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