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mira215 发表于 2012-6-19 21:38

检查漏报医院感染病病例有哪些较好的方法?

检查漏报医院感染病病例有哪些较好的方法?

云淡风轻9 发表于 2012-6-19 22:01

    有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两种方法。
    回顾性调查是抽调出院病历,发现漏报,但不具有实际意义;
    前瞻性调查要深入临床科室查看发热病人,微生物室查看病原学培养结果,针对阳性病人做调查,是否感染病例。
    后者更具有实际意义,及时发现感染病例,提出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避免暴发流行的发生。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2-6-19 22:34

除了楼上老师说的发热、病原性检查结果以外,重点关注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较多,慢性病、高龄等易感人群、手术患者。还有频繁更换抗菌药的患者,都应予以高度关注。

星梦78 发表于 2012-6-19 22:45

确实,个人认为检查漏报病例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对于感染预防控制,降低感染而言,检查漏报病例是没有意义的。但在检查漏报过程中强调了院感病例,与医生的交流,加强了医生的院感意识,也给临床医生上一个弦,这对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以及预防爆发流行是有意义的。
因此,个人建议,漏报病例检查还是不要放弃,但不要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重点还是放在一些防控措施的落实,而是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再开展漏报率检查,而且要重视检查后的相关处置,如反馈、培训、教育、引申,而不是只把漏报病例找出来。
至于方法,如果不是作为任务,就不一定很强调方法,只要你觉得最拿手的,最方便的就行。

张志刚 发表于 2012-6-20 00:02

赞同4楼老师所言检查漏报,只是手段,是重点在落实控制措施中发现问题,进而持续改进的过程而已。

张淑敏 发表于 2012-6-20 00:10

通过前瞻性监测可杜绝漏报。

猛虎蔷薇 发表于 2012-6-20 11:08

本帖最后由 alai1222 于 2012-6-20 11:09 编辑

4楼 星梦78 版主 讲得很有道理,只能通过查漏报率去督促临床医生,提高主动报卡意识。
那些大家都轻松。

至于方法:楼上的朋友都说了,可以通过查体温、送检类型、是否进行II期缝合及加强对重点科室的关注,相信会发现不少平时没报或迟报的院感病例。

xiaoling 发表于 2012-6-20 11:33

前瞻性调查有意义,主要监测发热病人、新生儿、高龄、慢性病、住院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基础病多。

小懒猫 发表于 2012-6-20 12:18

   前瞻性调查更具有意义,在我们没有安装医院感染软件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会抽取大概2个小时,去临床科室,查看在架病例,主要还是针对体温升高,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或是一些免疫力底下的患者,来作为重点对象。
   现在有了院感软件,我们可以在疑似病例中根据条件来筛选我们需要查看的病人,这样的工作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还有一个发现漏报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每天都要刷全院的细菌,根据片区分发到各专干手里,专干每天要进行核对,在查看细菌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漏报的医院感染病例!{:1_1:}

张馨镰 发表于 2020-8-23 09:04

谢谢各位老师的分享,学习了{:1_1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检查漏报医院感染病病例有哪些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