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cfu/m3 与4CFU/(5min.直径9cm平皿)的换算?(见8楼与12楼)
本帖最后由 茶韵幽香 于 2012-6-11 15:04 编辑2012年《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空气净化卫生标准”要求血液透析中心(室)空气细菌菌落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要求空气细菌菌落数<500cfu/m3
请论坛老师指导:4CFU/(5min.直径9cm平皿)换算为cfu/m3 是多少?
“空气细菌菌落数<500cfu/m3”是根据奥式公式推算出来的,“4CFU/(5min.直径9cm平皿)”这是不用推算的,监测出的数据是多少就是多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计算的方法不同,让化验室按新的计算方法就是了,为什么要换算。看看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上面有的。 相知无距离 发表于 2012-6-11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计算的方法不同,让化验室按新的计算方法就是了,为什么要换算。看看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上面有的。
我是想知道这两个数据对空气的要求标准有差别吗?我关心的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消毒效果。 慎独 发表于 2012-6-11 1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想知道这两个数据对空气的要求标准有差别吗?我关心的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消毒效果。
启用新标准后,是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换算的。有新标准颁布,旧标准与新标准有冲突时,执行新标准。只要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就 能达到消毒效果。{:1_17:} 我院细菌室的人对:4CFU/(5min.直径9cm平皿)?也…………? 红棉花 发表于 2012-6-11 11: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院细菌室的人对:4CFU/(5min.直径9cm平皿)?也…………?
就这个新标准,7月份四川省有专门培训,希望能够得到更详细的解释。 问:4CFU/(5min.直径9cm平皿)换算为cfu/m3 是多少?
答:4乘157等于628
不合格
{:1_12:} 我们才开展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标本室外送检测的,看了新的《消毒技术规范》我也很迷茫,不知道要怎么才算合格,是不是实验室的人员出报告的时候就不换算了,不知道怎么办。好希望有学习班培训一下。
层流手术室就是这样出报告: CFU/(30min.直径9cm平皿),新的消毒技术规范是不是想统一标准.
实验室出报告直接写就是,不用像一前一样按老公式计算了 慎独 发表于 2012-6-11 11:26 http://bbs.sific.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想知道这两个数据对空气的要求标准有差别吗?我关心的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消毒效果。
按照以前的公式,5分钟算下来系数为157,即用平均菌落数乘以157便可换算为cfu/m3,新标准实施后,不需要换算了。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6-11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以前的公式,5分钟算下来系数为157,即用平均菌落数乘以157便可换算为cfu/m3,新标准实施后,不需要 ...
太感谢了,这样157乘以4等于628cfu/m3,也就是说按以前的空气消毒方法合格,现在也能合格,明白了。
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要求空气细菌菌落数<500cfu/m3,测量采用浮游菌法,2012年细菌菌落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采用的是沉降法,而者通过公式换算结果是一致的!
谢谢茶韵幽香版主老师的指教! 收藏了,留给细菌室的人学习.{:1_1:} 树叶儿 发表于 2012-6-11 1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这个新标准,7月份四川省有专门培训,希望能够得到更详细的解释。
新的规范: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然后又说: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请问是您去培训后是怎么说明的!
幽幽空谷 发表于 2012-8-21 2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的规范: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然后又说: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 ...
不好意思,因为没有收到卫生局文件(我们要卫生局发文件才能参加,网上下载的不行),没有去参加这次培训
医院空气卫生学监测中两种报告方式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谷子 于 2012-8-25 21:56 编辑医院空气卫生学监测中两种报告方式的关系
国家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并将于8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中,将采用新的细菌监测结果报告方式,例如“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或“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即cfu/Xmin•直径9cm平皿,其中X为暴露采样时间的分钟数),不再沿用以前的“细菌总数≤200cfu/m3”、或“细菌总数≤500cfu/m3”(即“cfu/m3”)的报告方式。由于不少人不知道这两种报告方式有何内在关系而感到迷惑,这里就此问题做一讨论。
先讨论原来报告“cfu/m3”(即细菌总数/每立方米)的计算方法。此报告方式有一个基本的计算公式为:空气细菌总数cfu/m3=50000N/A•T,式中50000为一系数,N为空气采样培养后实际得到的平皿菌落数,A为平皿面积(cm2),T为暴露采样时间(分钟)。在实际使用中直接用此公式计算结果比较麻烦,因此需要先根据此公式导出相对应的换算因数,这只要将相关数值代入上述公式中的分母,即可获得便于实际应用的换算因数C。
下面以直径9cm平皿、暴露采样时间分别为5、10、15min为例,代入上述公式求得的换算因数分别为C5min=157,C10min=79,C15min=52。实际应用中,由于已知平皿直径为9cm、只是采样时间值(分钟)是以上三种时间值的某一种,故可以直接运用换算因数C而方便的计算出空气细菌总数的“cfu/m3”结果。那么,这两种报告方式有怎样的内在关系呢? 以标准“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为例,这里规定了使用直径为9cm平皿和采样时间为15min,用上述C15min=52换算,即可得知为52×4=208,即“细菌总数≤208cfu/m3”;同理,当标准为“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时,用C5min=157换算,可得知为157×4=628,即“细菌总数≤628cfu/m3”。为什么新的报告方式会规定统一使用直径9cm平皿呢?我的理解是,在原来的报告方式(cfu/m3)中,由于可以使用任意大小直径的平皿,虽然运用上述基本计算公式理论上都是成立的,但实际暴露采样却可因采样平皿的面积大小而带来一定误差,为了避免这种因采样面积(平皿直径)造成的误差而形成某些假象,故而规定统一使用直径9cm平皿。例如,假设你用针孔平皿(如果有的话)采样,用上述基本公式也能够得到监测结果,可这样的结果可靠吗?显然不能,事实上各个实验室都有不同直径的平皿(例如直径6.5cm、7.5cm和9cm),因某些原因各实验室并非都完全统一使用直径9cm平皿,为了避免平皿选用上的随意性而带来误差,也需要统一规定使用直径9cm平皿进行空气采样。《规范》中新的报告方式体现了两方面意义:1.规范统一使用直径9cm平皿进行空气采样;2.用不同的采样时间来体现不同采样点不同的监测标准要求,不需要计算而直接报告,省去了计算中因小数点位数取舍不同造成的计算报告偏差,检测结果更加直观和具有可比性。
解释的很详细,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