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新的消毒技术规范、与新的净化规范,大家都有什么疑问啊?
size=4] 关于紫外线30W新灯管的强度要达到180uw,可在实际监测中只能达到100uw左右,同行们这是我的理解对吗?还有关于洁净手术部的空气监测,从每月的监测改为每季监测,遇更换过滤网或维修后、还有遇疑感染时随时监测,但每年每个房间均要监测一次,先与同行们交流,再好好看看必须得自己吃透,再进行培训与修改管理监测相关的制度。
有奖征集:关于两个新版的规范,大家还看出与以往的规范有什么不同,如何执行?——缭绕
讨论:关于新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及空气净化规范的疑问都来这儿说说!
就是过去的环境分类监测,新的没看到分类,标准判断也改为,只是非洁净的小于或等于4CFU/15min。普通的监测小于或等于4CFU/5min,看来又得改院感监测制度了。我的理解对吗?先仔细学习,吃透标准,在讨论。 哪位老师有两个新行业标准,传上来学习一下。谢啦 我是边学边讨论,就说万福金安产品吧,我院已经用了几年了,一直也在监测消毒效果,在感染杂志上也介绍,可就是没看到专项编入进规范中,只是介绍到含氯消毒剂,还不如酸性氧化电位水呢。 回复1#
卫生部网站4月17日出台只是一个通告,没有具体内容? 新规范出台后肯定有改动的,制度自然要更新。 LIYIFAN 发表于 2012-4-20 16: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1#
卫生部网站4月17日出台只是一个通告,没有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在卫生部网站的卫生标准栏内有发布 都整理出来了,可以放心不载,不带病毒的洁净高清版本。
广西人民的贡献-----纯WORD版带目录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纯WORD版带目录 正在学习,新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不少,也更该了不少。 赞同小点点老师的观点。 对两个新的规范,再学习。感染有的地方较模糊,有的地方不明了,干院感需要更明确最好。 新的消毒技术规范“紫外线30W新灯管的强度要达到180uw”是指高强度的。 各位老师请赐教: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上关于空气和消毒液监测结果判定只说明菌落数,与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不同的是未注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是否可认定从8月份开始就不需要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监测了? 夏荷 发表于 2012-4-25 0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的消毒技术规范“紫外线30W新灯管的强度要达到180uw”是指高强度的。
那我们现在的紫外线灯管强度都达不到。 对《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粗略读了一下,有些问题想请教各位前辈:
1、是否2012.8.1以后就不按照GB15982-1995标准再按环境类别评价标准,而是以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洁净手术部(室)GB50333进行评价呢,也不必按公式计算出染菌量了呢?
2、是否仅用每季度对行标之8.1文中所罗列的感染高风险部门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而不必对其他部门进行常规监测呢?
请老师们为我解惑,再次感谢! 请问新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是什么关系,能够取代后者吗?
LIYIFAN 发表于 2012-4-20 16: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1#
卫生部网站4月17日出台只是一个通告,没有具体内容?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wsbz/index.htm,在行业标准板块内。 新标准里的
12.1.1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2.1.1.1.2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逐步涂擦,共2次。
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都要求2次,平时临床中都是1次的,你们也是吗?
两个规范的紫外线注意事项的擦拭一个是用酒精湿布,一个是75-80的酒精看的就模糊了,已经是第三次学了。前一段的培训还说紫外线的使用时间,过去是不超一千小时,后又有概念在超过使用限制一千小时时,在强度达标,还可以使用,但要增加强度监测频率,究竟超过使用时间还能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