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集让您备感困惑或无奈的“钦差大臣”的检查意见!
每年我们都要接待许多次相关检查,从检查活动的组织方来说,不管是卫生行政部门还是质控部门,还是卫生监督部门,组织检查无疑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然而,由于日常工作纷繁复杂,检查条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再加上检查条款科学性和操作性不强,这无疑对“钦差大臣”——检查专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被检查方,一方面希望成绩得到肯定,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检查使工作真正得到促进。为了今后更好地发挥“钦差大臣”的重要使命,从今天开始,利用一周的时间有奖征集让您备感困惑或无奈的“钦差大臣”的检查意见,要求内容具体。本SIFIC将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点评。为了奖励大家为中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每位参与者将奖励20个金币、20经验值。如果提供的信息,能够发现有违循证证据的条款,每一个条款奖文点5。本贴不得跟贴发与本主题无关的贴子,否则予以删除,请大家配合。
温馨提示:希望大家提供具体的内容,而不是泛泛而谈,谢谢!
在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中,对医疗废物包装袋的标识标记好像都不重视。因为我走访过的医院有一大半都是没有按照2008年的新标准执行的。是专家不知道还是认为不重要?全国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在用红色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 医院感染专家与护理专家在某些认知方面不一致,尤其是新的医院感染规范出台后,困惑 志愿者 发表于 2012-3-8 0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医院感染专家与护理专家在某些认知方面不一致,尤其是新的医院感染规范出台后,困惑
可以介绍更具体一点的内容?比如是对哪项检查条款或是新规范中哪条规定有争议? wxmsl 发表于 2012-3-8 09: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中,对医疗废物包装袋的标识标记好像都不重视。因为我走访过的医院有一大半都是没有按照 ...
哎,你不能怪专家啊,砖家都会说啊,大医院改起来快,小医院呢,检查的时候会说之前定的没用完,都要考虑经济利益啊,而且砖家也只能指出,没办法天天盯着他屁股后面看啊{:1_7:}.
SMAP鸡包纸 发表于 2012-3-8 0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哎,你不能怪专家啊,砖家都会说啊,大医院改起来快,小医院呢,检查的时候会说之前定的没用完,都要考虑 ...
不规范的不代表便宜!医院的黑你应该懂,虽然你身在日本! 我觉得不管哪个部门的“钦差大臣”下来检查或指导,每次不应该兴师动众的提前几个月就通知,那样每次“钦差大臣”看到的都不全是实际情况。如果真得要改变什么,应该各个省的专家互相检查,当然应根据中国实情,可以跟院感科主任先交谈(每家医院院感科领导肯定对自已医院的风险环节都一清二楚),再检查,然后根据医院实际能指导医院做最有效的改进,根本没必要一一照检查的条款很死板的检查(因为每家医院就应付你检查就大大失去检查的意义,我想就我们院感这工作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要自觉自愿、实实在在落实得,并不是一次或二次的行为。)另外,我想说得是,其实专家们对医院的一些情况还是了解的,譬如擦手纸,很多医院都是检查人员一走,这些本来是必须的消费品就消失了,这不是我们院感人员所能解决得,是不是应该由行政部门或国家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来保证呢?个人观点。 关于检查,条款项目都非常多,但具体到每家医院各有各的难处,特别是硬件方面的欠缺不是院感主任能说了算的,但有些行政领导比如卫生局长之类的,逮着院感主任训,是不是有点冤啊 我觉得院感检查在大医院情况还好,各项措施也基本能落实,在我去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医院检查情况就多了,希望有这些医院的检查细则。在检查中的问题罗列一下:
1.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粗,落实不到位,领导不够重视;
2.现在病人都往大医院跑,住院病人少得可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基本无;
3.局限于实验室检查条件,无法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查,甚至无法做环境监测;
4.供应室 清洗消毒灭菌条件简陋,无法严格做到三个规范标准要求;
5.病人少,手术病人更少,手术室经常闲置,偶尔来个手术,带来更多的问题(器械、消毒、一次性材料等);
6.医疗废物管理漏洞很多,因为有许多社区服务点很分散,不能保证100%按要求处理。
。。。。。。。。 医院有检查时使用利器盒,平时没有用,无奈,都在考虑经济利益。 困惑1:有些新的理念与现行规范、制度冲突,如ICU应该说手卫生是第一位的,如果不做操作可以只做手卫生、着工作服即可,而不需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但有些检查人员不这么认为;还有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从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出发,是应该作为生活垃圾处理,但在急诊抢救室,为了使空间宽敞一些,我们原本只摆放医疗垃圾桶,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就当医疗垃圾处理,可专家们认为医疗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并在大会上反馈 由疾控部门组织的检测采样,卫生洗手后检出32000cfu,,结果报卫生监督后遭到罚款处理。
尽管本人提出了一些质疑,但卫监仍是一罚了事,并没真正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经历过的困惑。 钦差大臣和当前的感控前沿意见相左。所以也引发一个思考,培训同步性做的还不充分。第二,督查者理解也不够。
遇到的问题,有这样:
1.检查手卫生时,无论什么都要先刷手,再用外科ABHR。没有充分考虑到刷手带来的皮肤刺激,反而导致依从性降低;另外洗手的指征理解也不到位,只有出现明显污物时,才先洗手后用ABHR;
2.锐气先毁形,再放入锐气盒。这大大增加了锐器损伤的发生。我们每次培训几乎都会遇到基层人员这样提问,他们也倍感无奈,下去检查的人会质疑他们:为什么不毁形。
3.供应中心的建设地点问题。别的省尚不清楚,江苏省在2010年CSSD验收标准明确提出,建在地下的供应中心一律不允许发证。但是验收的时候,总是通过或者照旧使用。
天亮 发表于 2012-3-8 1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不管哪个部门的“钦差大臣”下来检查或指导,每次不应该兴师动众的提前几个月就通知,那样每次“钦差 ...
非常同意天亮的意见——我每次总想通过检查专家的指导,改进自己平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遗憾的是多半时间是护理专家代查院感,所以收效不大!
前几年就有一个“钦差大臣”问我们医务人员泡手的盆子放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个护士长也不太知道新的手卫生理念,就告诉她放在开水房,我听了哑然失笑——当时在外地进修,回院后听说的。 我们这里很多院感专职人员的感觉:对于卫生监督人员的指导检查很无奈,他们都是信息落后于院感,他们每次都是必查医疗废物,好多实际问题问他们也不予回答。如上次我们检验科用过的试管放在黄色垃圾袋内,他们找到了,大发雷霆,说应该放锐器盒,我查了卫生部医疗废物分类也是要求玻璃试管放锐器盒。询问多家医院没有这样执行的,大家感觉虽然试管是带血的用过的但目前的真空采血管都有泡沫的托架,放在上面不会一般造成损伤,要全放锐器盒的确很浪费,大家怎么认为?是怎么做的? 困惑的是卫生行政部门对新的规范掌握甚少,在一次产科质量检查时竟然对无纺布效期半年提出异议,给提供规范时还要反馈效期问题有待商榷,无奈! 有专家检查无菌物品存放间时说,一次性注射器或输液器均要拆外包装,我们说已拆了外盒呀,她们要求里面小盒也拆,昏死,那每个规格的仙女散花似的散放,怎么发临床 蓝鱼o_0 发表于 2012-3-8 15: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钦差大臣和当前的感控前沿意见相左。所以也引发一个思考,培训同步性做的还不充分。第二,督查者理解也不够 ...
现在早已不实施锐器毁形 我看到的困惑:
1、医废这个婆婆妈说应该红袋装,那个婆婆妈说应黄袋装,近期好像说红袋的渐少。
2、原包装500ml碘伏与酒精开启后多少天应弃用,许多来院专家都说不清。
3、本月环保局交付我院的新的医废转运三联单上没有损伤性医废的记录处,询问环保局回答损伤性医废医院自行备本登记,我晕,损伤性医废是医废为何不写入医废转运三联单上。
4、ICU无陪护,管理耐药菌患者时光翻身要三名护士,查房多名医生应参与查体以提高医技,老师们有无好办法如何做好隔离衣的穿戴。 其实,检查的最终目的是督促、提高,而不是流于形式。我个人的一点困惑和想法:
1、上级CDC来我院检查采样,多次询问,半年多也无反馈意见,说是没有反馈就是合格。
2、被检查时,询问专家指导依据,专家回答没有明确的出处,过后我们自己也没有查出很明确的指导意见。
3、监督部门检查,没有很具体的统一质控标准。
个人的一点想法:在每年检查组检查之后,如果能召集一下各单位院感负责人的座谈会,大家面对面地互相交流一下,应该对工作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吧。比如:能针对一些具体管理情况,让做的好的医院,给大家做一些经验介绍;针对各医院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以便我们日后更好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