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暴露后预防性治疗以及免疫预防,感谢!
求丙型肝炎暴露后预防性治疗以及免疫预防措施,感谢! 根据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7.2 接触后的应急处理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
7.2.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7.2.2 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7.2.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7.3 评价源患者
7.3.1 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和叮咬)。
7.3.2 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和艾滋病病毒检测。
7.3.3 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7.3.4 不应检测被废弃的针具或注射器的病毒污染情况。
7.5 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
7.5.1 乙型肝炎病毒(略)
7.5.2 丙型肝炎病毒
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7.6 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
7.6.3 丙型肝炎病毒接触
7.6.3.1 接触4个月~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7.6.3.2 如想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在接触4周~6周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7.6.3.3 通过补充检测,反复确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免疫(Elas)水平
学习了,非常感谢粟版! 谢谢老师,打印学习了 {:1_3:}感谢版主提供详尽的防治丙肝感染措施。及时雨哦! 丙型肝炎暴露后除了局部处理外,没有很好地预防性治疗方法,只有做好监测,密切观察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