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9|回复: 13

浅谈儿童口服抗生素的选择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浅谈儿童口服抗生素的选择
细菌感染,在儿科非常多见,也是就诊率较高的病因之一。所以如何选用口服抗生素,就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诊断正确,选药得当,许多疾病可以不用输液就能治好,大大节省了患者的就诊成本。关于口服抗生素的选药,我想把我总结的一些临床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知道,口服给药永远是最自然的给药途径,有安全,依从性好,给药方便,多次给药便于维持稳态血药浓度等优点,而这些优点,恰恰是儿科所需要的。目前我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愈来愈严重,输液率逐年攀升,这是一件在发达国家看来不可思议而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个现实。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对遏制这种趋势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关于门诊患儿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我们知道,儿科门诊的患儿,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来就诊的为最多,分占就诊率的第一第二位,所以我今天就着重从这两方面的疾病说起。
1、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通常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亦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AURI)”。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90%以上均为病毒感染,而支原体和细菌较为少见。于是许多所谓的“科普报纸、杂志”之类的文章就大肆抨击,说既然大部分为病毒感染,为何还要用抗生素?典型的外行话。病毒感染可以破坏呼吸道黏膜,使其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从而并发混合感染,所以凡是发热超过三天以上,经过常规口服抗病毒药物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不缓解的,肯定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那么主要容易并发那些细菌感染呢?我们通过咽拭子做病原卫生物培养,发现主要是以下几种细菌较为多见: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葡萄球菌,其中学龄儿童链球菌多见,而婴儿以流感嗜血杆菌较为常见。
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和肺炎,我们经过痰培养的统计,主要为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近年由于抗生素使用泛滥,许多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如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鲍蔓不动杆菌等细菌感染亦不少见。
2、消化道感染:包括急性胃炎、胃肠炎、肠炎。我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大肠杆菌、沙门属菌、志贺菌属等,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金葡菌感染性胃肠炎在以前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多见,近年少见。
二、药物选用
综上所述,在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里,除了流感嗜血杆菌、院内获得的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等位革兰氏阴性杆菌外,大部分社区获得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都是革兰氏阳性菌如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在口服抗生素的初选方面,就可以适当的考虑侧重于这方面抗菌谱的药物。
推荐:1、呼吸道感染,广谱青霉素类制剂,推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这组药物目前逐渐成为小儿抗生素口服的主流首选。上海的陆权教授,小儿抗生素专家,在他们门诊初选抗生素,做了青霉素皮试后,如果是阴性,只用这个药物。原因有二:1、鉴于链球菌为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目前为止,还是青霉素类对链球菌有特效,效果优于头孢菌素。甚至对中等耐青霉素的链球菌,只要加大药量,缩短给药时间,仍然是有显著疗效的。2、单药阿莫西林在如此众多耐药菌的围攻下,已经独木难支,所以加入了棒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这就让阿莫西林这个老药焕发出新的活力,抗感染能力提高到可以对抗中等感染甚至以上的感染上来。而且青霉素制剂副作用小,半衰期短,代谢快,肝肾负担小,非常适合用于儿童甚至新生儿。
许多站友可能会说了,开个口服药还要做个皮试,几多麻烦?目前阿莫西林的提纯已经越来越好了,我们知道,青霉素过敏一般是杂质过敏而不是成分过敏,而我国的青霉素提纯能力差,历来有做皮试的传统,而许多发达国家,由于提纯技术优秀,青霉素是不做皮试的。所以目前香港澳美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剂就拿到了国家颁发的青霉素免试证书,可以不用皮试,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能够做到。
2、年龄段越小,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机会越大,所以如果是一些小婴儿,如果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不退的,可以考虑抗菌谱较为均衡的抗生素,首选二代头孢,如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呋辛等。相信站友们用得比较多的就是礼来公司的希克劳了,但是由于希克劳上市时间较久,使用时间偏长,耐药现象也逐渐增多,感觉“没有以前管用了”。所以可以试着使用头孢丙烯或头孢呋辛酯片(推荐葛兰素史克生产的),会有不错的疗效。
3、一代头孢中的头孢羟氨苄(力欣奇),对革兰氏阳性链球菌的杀灭能力也很强大,且在青霉素酶中稳定,副作用极小,婴儿也可以使用,有分散片,可以溶于奶、水、液性食物中,给药也很方便。
4、大环内脂类的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从抗革兰氏阳性球菌方面来说,克拉霉素要优于阿奇霉素,而从抗支原体方面来说,则阿奇更强一些。但是对于局灶性的感染灶来说,两者都很优秀,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皮肤脓包疖子等。所以如果一个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孩子,可以首选口服阿奇霉素,但我不推荐国产的,首选辉瑞的希舒美。而对于顽固干咳的患儿,或是体温较为顽固的学龄儿童,要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可以首选阿奇霉素,结合止咳化痰的一类中成药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
如果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考虑选用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效果也不错。原理就不赘述了,我以前曾发帖阐述过。常见的用法可以是希克劳+希舒美,可以早晚服用希克劳,中午吃一次阿奇霉素。
5、三代头孢,常见的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等。这类药物一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效果较好,所以在呼吸道感染时一般不选用,多在消化道或泌尿系感染时选用,如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等。我们曾做过比较,用希克劳(头孢克洛)和世福素(头孢克肟)来治疗急性胃肠炎,发现后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前者,而在急性咽扁桃体炎的治疗中,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希克劳还优于世福素,所以三代头孢主张用来口服治疗消化道和泌尿系的感染。也可以用来治疗婴幼儿的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
问题1:要是自己小孩感冒流鼻涕,不发烧就是睡觉有点烦躁,你用药吗?用什么药?为什么?”
答: 这个情况得具体分析。我在帖子里也已提及,儿童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所以在起病初期,仅有感冒流涕,不发热甚至有低到中度的发热,烦躁,都可以不用抗生素。一般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例如利巴韦林,或者中成药,如四季抗病毒合剂、蒲地兰口服液等,同时加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如组胺受体拮抗剂,像扑尔敏一类的,缓解患儿流涕鼻塞的症状。同时嘱多饮水。上述处理三到四天后,如果症状明显缓解下去,就没有必要口服抗生素。但是如果症状不减轻甚至加重,就要考虑合并细菌感染,需要加用抗生素,有条件的话,可以做血常规检查。

问题2:小孩感冒咳嗽,干咳,较频繁,不发烧,咽充血,你用药吗?用什么药?为什么?
答: 干咳要看年龄段,如果是婴幼儿的干咳,往往病毒较为多见,引起干咳的病毒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科萨其病毒。这个时候要尽早合用抗生素,因为一旦出现频繁的咳嗽,往往提示呼吸道黏膜屏障已被破坏,感染有向下蔓延的趋势,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孩子,咽淋巴环发育不全,可能进展为气管炎甚至支气管炎,如果单用抗病毒和对症的药物,很难控制疾病的发展。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毛支炎,往往在72小时内迅速合并细菌感染,所以尽早使用抗生素实有必要。一般选用广谱青霉加酶抑制剂比较好,因为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侵袭都开始日益严重起来,社区获得的细菌感染也大规模的出现耐药现象。而青霉素类抗生素不容易诱导细菌产酶,诱酶能力差,而又加用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说无论从抗菌谱,还是药效学上,都比较理想。而如果是学龄儿童,反复频繁的干咳,则要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在没有条件做MP抗体的地方,可以经验性使用阿奇霉素。
当然,以上治疗要结合止咳化痰的药物治疗。

问题3:往往你不用药,可能病情加重,用药又怕用过了头,你是怎么考虑的?
答: 一般来说,儿童口服抗生素往往不至于“用过了头”。因为大部分口服抗生素只能治疗中等程度的感染(中南大学抗生素专家韩秀华语,我深然之)。所以并不很“猛烈”,只是存在一个选用合理的问题。而如何选用,我已经在帖子里阐述,这里不多赘述。那么那种情况下需要口服抗生素呢?在没有血常规检测的基层卫生院,我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两点:1、病程。如果这个患儿从呼吸道感染发生至就诊时间超过5天以上,并且症状还很明显,如发热,咳嗽咳痰……可以一来就使用口服抗生素。2、看患儿精神状态。这一点很重要,许多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往往患儿精神状态较好,感染中毒症状不重,常表现为骤起高热,热退后,甚至发热时仍然精神状况很好,这个时候可以不选用抗生素。但是如果是在较为贫穷,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患儿起病时精神较差,则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较大,建议起病初就可以经验性的使用抗生素。
当然,有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有两个特殊的类型,患儿也会出现精神差,一个就是腺病毒引起的咽结合膜热,一个就是科萨其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这两个疾病如果查血常规,往往还伴有中性粒细胞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且较容易合并细菌感染,患儿有乏力,纳差,精神差的症状,我个人建议可以加用口服抗生素。现象1:在一些发达国家,孩子病了医生是不主张首选抗生素的,对于一般常见的发热,只会让患儿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让家长尽量使用物理方法降温。而我国却首选抗生素迅速消炎降温,甚至在孩子还没有送到医院时,心急如焚的妈妈早已自行让孩子服用药物了。
答: 可能撰文作者并不了解国体差异吧。首先发达国家的环境因素就要比发展中国家好得多。温哥华,光脚上街走一天不会沾灰尘你信吗?为什么许多在国外长大的中国孩子一回国就频繁上呼吸道感染,频繁哮喘发作?这和环境有很大关系。另外,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高,所以病毒性疾病较多,而发展中和落后国家,许多地区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细菌性感染的疾病还是占很大比例。另外最新的细菌“世界地图”显示,亚洲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已经远远高于欧美国家,中国尤其严重。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耐药已达到93%。当然和以前的滥用抗生素有关,积重难返导致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欧美国家那样的方法去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虽然无奈,但现实就是如此。
现象2:实际上,适合儿童服用的比较安全的抗生素只有青霉素和红霉素两大类?
答: 这句话更没有依据。事实上,自从70年代头孢母核被提纯后,就发现头孢菌素类无论在过敏反应,还是肝肾代谢方面,都优于青霉素类制剂,再加上许多耐酸头孢菌素的发明,使口服头孢菌素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并治愈了许多感染性疾病。而大环,有胞内浓度高,半衰期长(二代大环)的特点,如果使用不得当,反而很容易引起肝酶异常,肝脏损伤。这就是为什么阿奇霉素在儿科经常喜欢“吃三停四”的原因了。但我并不是说头孢菌素就一定好,也要分析具体情况,我已经在帖子里阐述了,就不多赘述了。
现象3:医生嘱咐的一天吃三回药,不等于早、中、晚饭后各一次,而是每8小时服用一次。如果两次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太高,从而导致神经或肝肾功能损伤;而间隔太远,血液中药物浓度不够,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就会减弱,同样会产生耐药性
答:事实上,这句话也是似是而非的话,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和废话差不多。抗生素的给药间隔,比较严格的一般是静脉制剂,因为静脉制剂直接给药入血,不经过肝脏首过,其代谢完全受药物半衰期、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所以需要根据药物情况来定,比如从药效学来说,有较强后续效应的氨基糖苷类和奎诺酮类抗生素,虽然半衰期并不长,但是后效作用强,所以一天只需给一次药物,为了避免他们的毒性,可以分次给,比如BID,但绝对不需要Q8或Q12这样来给。可惜,这些药物儿童慎用或禁用。
而口服抗生素,能够较为规律的给药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不能,比如许多孩子因为上学,上幼儿园的原因,服药不是那么刻板规律,但并不一定就疗效很差。因为口服抗生素在体内的代谢要较为复杂一些,且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如果细心的同行,经常翻看药物方单的(我就有这样的习惯)会发现在口服抗生素的说明里往往会有如下注释:儿童用药每次XXmg/Kg,每天2到三次……等等。
问题:要知道在农村辉瑞的希舒美至少要40元,国产的阿奇霉素才几块钱,为什么要首选辉瑞的希舒美?病人用希舒美这麽高级的药,以后用其他的药,效果会有什么影响?比如说耐药,升级用药,更换用药!
答: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也是许多医生的疑惑。就是,我一开始就使用了档次高的药,以后还如何选药?其实这种观念有一定的误区。因为耐药是细菌耐药,而不是人耐药,如果觉得进口的药物就是高档的药物的话,那国外的病人岂不早就无药可用了?
导致细菌耐药的,并不是使用高档药,而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的机理无外乎以下几方面:1、天然耐药,也就是说,这种细菌本身的结构就导致某类抗生素不能进入胞内。如耐泰能的阴沟肠杆菌,大部分的肠球菌对普通β内酰胺抗生素天然耐药。2、主动泵出,也就是说,细菌在长期和抗生素的斗争当中,形成了一种将进入胞内的抗生素迅速泵出胞外的机制。3、产生β内酰胺酶,如青霉素酶,AMPC酶,ESBLS酶,碳青霉烯酶等……除第一种情况外,后两种情况都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尤其是最后一种。而诱导细菌产酶最厉害的抗生素,并不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而是头孢菌素类,尤其以三代头孢为甚,所以如实有必要,否则不要一来就选用三代头孢,尤其是⑸浼痢H绻?豢?季脱《砸┪铮?呐乱豢?几腥镜氖悄鸵┚?部梢园阉?孟拢?换岵??院蟆拔抟┛捎谩钡牡夭健?
我在临床上就见过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孩子由于院内感染,感染了一些较为挠头的耐药菌,比如产ESBLS株的肺炎克雷伯菌,在使用美洛培南(美平)后迅速好转。出院后很长时间,在社区又获得了感染,来门诊用普通的抗生素很快就治好了,并没有出现“无药可用”的窘况。可见使用什么药物,是看你感染了什么样的细菌而决定的。
而青霉素类制剂和大环内脂类制剂往往不容易诱导细菌产酶,所以一般不会诱导细菌耐药。尤其大环,是属于抑菌剂而非杀菌剂。并且,进口的希舒美和国产的阿奇霉素从代数上来看,同属二代大环,所以档次是一样的。而相反的,由于国产的药物在提纯方面技术陋于进口药物,导致国产的阿奇霉素抗感染效果不确切,(国货,叫我怎么说你才好?皮革奶、假疫苗……唉……)在似抗非抗的环境下,反而更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这就是所谓的最小防突变浓度了。从而导致病情迁延,提高医疗成本。就好像问一个人:你是愿意一次花100块钱三天就看好病呢?还是每天花10块钱30天把病看好?一样的道理。
再看价格,你说希舒美一盒40多,确切的说是48元一盒,规格为0.1X6袋,对于体重较小的幼儿来说,甚至够服两个疗程,平均一天8块钱。我觉得这个价格哪怕较为贫困的地区也是能够接受的。只是说,这类较为贵重的进口药,往往进不了小县城乃至乡镇(一没回扣二没推广,早就被那些国产的杂牌抗生素给挤跑了。都是医生,你懂的)。这是体制问题而非药物问题。
阿奇霉素引发的耐药菌远比青霉素及头孢菌素为少,且阿奇霉素七十年代就研发成熟,也是个老药,对于局灶性的感染效果很好。所以对于比较局灶的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甲状腺炎,皮肤脓包疖子等,推荐使用。
三天后症状不减轻反而加重的情况下,多半要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当然一些特殊的病毒感染到第三第四天刚好进入极期,比如麻疹,也会出现症状加重,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合并患儿出现细胞免疫低下,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也可以适当的加用抗生素的。因为这个时候还不加用抗生素,如果病程真的迁延,并合并了细菌感染,家属会发疯的。这就是中国,您懂的。  
关于阿克的使用时间,抑或是许多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的疑问。这个问题,也许许多临床医生没有很透彻的研究过。比如,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说,为什么有的疾病使用3天,有的疾病使用5~7天,而有的疾病又使用10~14天?这个使用时间到底是基于什么依据?好的,那我就重点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抗生素的用药时间主要基于两个方面:1、药物自身的特点2、细菌的繁殖特性。就许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言,属于短半衰期,后效应弱的抗生素,所以用药的间隔时间很重要,除此之外,还基于细菌的繁殖特性。一般来说,如果通过体外培养皿的培养,给予最优越条件,无干涉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致病菌都约为20~30分钟分裂一次,繁衍出下一代,是以等比数列递增的。照此计算,一个单体细菌过6~8小时之后,可以繁殖到近600万个左右。然而这是理想情况,事实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体外的培养皿培养,也受到诸多掣肘:死亡细菌的有害物质的破坏,营养物质的耗竭等等,都会让细菌的繁殖迅速衰减下来。所以细菌的生长大致分为四期:1、初生期2、对数期(快速增长期)3、稳定期4、衰亡期。所以一种细菌在培养皿中从发展到衰亡,大约需要18~24个小时。
而进入体内的细菌,繁衍方式又有所不同,除了以上因素外,还和宿主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比如轻微的浅部感染,如咽喉炎症、皮肤疖肿等,细菌的繁殖曲线近似体外培养,但由于宿主的各种免疫系统的介入,其发展规模远不如体外培养,一般一个衰亡周期大约是24小时左右,而抗生素的使用,一般覆盖细菌的两到三个衰亡周期,也就是2~3天,一般3天,这样就可以让绝大多数细菌进入G0期,从而治愈感染,避免反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轻度的呼吸道细菌感染用药一般只用3天左右的缘故。而这些感染,往往是由机会致病菌感染所导致,比如长期在口腔里定殖的链球菌,嗜血杆菌等。
而深部的感染,比如败血症,比如肺炎,细菌的繁殖又有所不同,这和菌群的迁徙有很大关系。这就和细菌感染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了。我们都知道,决定一个感染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细菌三个方面加宿主的一个方面,就是:细菌的数量、毒力、侵袭力和宿主的免疫能力。比如败血症,当大量的细菌入侵宿主,或是轻微感染没有得到控制而导致细菌大量繁殖的时候,皮肤黏膜屏障被进一步破坏、免疫受到抑制和削弱的时候,致病微生物可以自局部侵入血循环,进入血循环后,在生长、增殖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毒素,造成机体受损,进而激活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6、8(IL-1,IL-6,IL-8),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激活补体系统、凝血系统、血管舒缓素、缓激肽等系统,造成更为广泛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这个时候细菌会在各个淋巴系统里躲避,休养生息,甚至潜伏感染,长期排毒,比如著名的“伤寒玛丽”。所以这个时候就主张抗生素“重锤猛击”——即大剂量,足疗程,一般覆盖细菌的5~8倍衰亡周期为好。这就是为什么深部感染,严重的感染主张使用抗生素7~10天甚至更久的缘故。
所以总而言之,根据病情的不同,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是不同的。而药品说明书只是说了较为普遍的情况,一般是轻~中度的感染,所以用药3~5天足够了。但是不要忘了药品方单的说明里还有一句“或尊医嘱”。
而关于阿奇霉素,为什么吃三停四,就和药代动力学有关了,作为二代大环,其抗菌谱和红霉素基本一致,但对多种G-菌,厌氧菌及衣原体支原体亦有较强抗菌作用,具有组织穿透力强,胞内浓度高的特点,与β内酰胺抗生素不同的是,具有很长的半衰期,约为2~3日,所以连续口服三天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持续五个半衰,所以刚好大约为一周时间。所以吃三天足够了,多余几天不是不可以吃,而是吃进去也并不是一定能加强抗菌能力,除了浪费,还加重肝肾负担。所以主张吃三停四。
第二个问题,关于三唑氮核苷的使用,病毒唑这个药也是一个短半衰期的药物,所以一天当中需要多次给药,但是一般主张口服7天,前提条件是这七天病情不加重并逐渐减轻的条件下。而如果只服三天就症状就消失,完全可以停药的。因为我们知道,病毒感染大多为自限性疾病,服药只是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既然症状都减轻了,就没有必要继续服下去,多喝水,休息,吃点VC之类的也就可以了。
第三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里回答过了。
第四个问题,如果不按疗程服药细菌是否会产生耐药?是的,有可能会产生耐药。因为如果病情较重,而疗程不足,很可能让残余的细菌产生耐药机制,并通过细菌的质粒传给子二代,于是产生耐药和病情反复。所以我说过,为什么要根据病情选择使用的时间,这一点可以参看徐秀华教授的讲座,我见有战友帖了一个在这里。
第五个问题就提得非常好了。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并不是说要让大家滥用抗生素,如果大家按照这个思路来读我这个帖子,就大错特错了。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在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如何选择而已。仅是我自己个人的经验。我所在的医院,地处市中心,大城市里的孩子又相对娇气,一生病家属就大呼小叫的,如果医生不给开点他们所说的所谓“消炎药”,如果症状加重,就会兴师问罪而来,所以大城市里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极为普遍。所以我才本着“能不用药就不用,需要用药尽量口服不输液”的原则来写此帖的。
许久以前我国著名中医大家扁鹊就曾说过“若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由于农村里的孩子,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让他们没有锦衣玉食,反而让他们的免疫系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与塑造。当年我念书的时候,免疫学教授曾给我们看了一张电子显微镜的片子,是扫描电镜的,非常形象,所以至今印象深刻。就是一张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在秋冬季体内巨噬细胞形态的对比图。在电镜下,常受饿受寒的村里孩子的巨噬细胞如同巨大的章鱼一般,长出许多伪足,蓄势待发。而锦衣玉食的城里孩子的巨噬细胞却连三四个伪足都没有,如同一个懒洋洋的晒太阳的老头。所以许多城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属们,生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结果反而导致了孩子多病的体质,这是谁之过呢?
每次我跟病儿家属解释说:“您孩子骤起的高热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不用吃药,多喝温开水,吃点VC银翘片就好了,几块钱一包,药店都有卖的。”家属从来都是很怀疑的看着我,然后说:“医生,都烧到39°多了,不挂水成吗?还是给挂点水吧……要不您给开店好的消炎药?”我无语,然后说:“隔壁是专家号,你把我的号退了,挂专家看吧,我真不知道给你开什么药……”为此曾多次被患者家属投诉。
谁之过?但是我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虽千万人,吾往矣!

点评

说得太好,儿科用药思路就应该按您说的。  发表于 2012-2-1 09:20

评分

参与人数 2 +3 金币 +2 文点 +2 收起 理由
乔-乔 + 2 赞一个!
小敏鱼飞 + 2 很给力!说得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2-1-2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很适用。想请教一下:孩子高烧易出现惊厥,很害怕,所以家长都想者要静点降温,有好办法处理此问题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到一点新知识,谢谢大自然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超过38~39度,可以使用一些物理降温。静注降温很多情况下加入地米的功劳。可以在口服溶液中加入一些地米也有类似的效果。本身很多感冒在病毒和细菌复合作用下,有一个自然的病理过程,也是儿童免疫力增长的过程,尽可能不改变自身建设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科降温首选口服药,泰诺林、美林是儿科医生最常用的较为安全和有效的药,静点不能降温,除非加入激素强行降温,但容易掩盖病情,用的好没事,用的不好容易造成感染的扩散,尤其是结核病及某些麻疹等传染病,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建议多用口服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静脉输液!至于惊厥,儿科常见的是高热惊厥,多有家族遗传史,一旦发生,持续时间短,以后可在家备用相关抗惊厥药预防,最担心的就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果发生,预后不良,但这靠静点也是根本无法预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5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xinanw 发表于 2012-1-24 19:19
不超过38~39度,可以使用一些物理降温。静注降温很多情况下加入地米的功劳。可以在口服溶液中加入一些地米 ...

谢谢您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hbfyygb 发表于 2012-1-24 21:23
儿科降温首选口服药,泰诺林、美林是儿科医生最常用的较为安全和有效的药,静点不能降温,除非加入激素强行 ...

学到了一些儿科的常用处理方法。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xinanw 老师提供学习资料。但,对中成药应用治疗,遵循中医理论基础为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心坎去了,都是医院存在的普遍现象和问题,很难做到少开抗菌药物。儿科医师也是最小心谨慎的,孩子都一个,宝贝得不得了,家长紧张,总希望最短时间最快治好孩子的病,其它的就不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子真好,下载,保存,N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用,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6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保存,细细学习及琢磨老师总结的经验,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