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10|回复: 63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PDF完全权限版),免费算了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幻月幽狐 于 2011-12-30 11:42 编辑

已破解卫生部口令限制,完全权限,不限制复制和打印等操作。不设文点,免费分享给大家,斑斑们能多给点文点奖励不。
目 录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 1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 1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 .................................................. 2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 4
四、应急管理 .................................................................. 7
五、临床医学教育 .............................................................. 9
六、科研及其成果推广 ......................................................... 11
第二章 医院服务 .............................................................. 14
一、预约诊疗服务 ............................................................. 14
二、门诊流程管理 ............................................................. 15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 16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 18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 19
六、患者的合法权益 ........................................................... 20
七、投诉管理 ................................................................. 22
八、就诊环境管理 ............................................................. 24
第三章 患者安全 .............................................................. 26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 26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 27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 28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 29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 30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 31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 32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 32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 33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 34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 36
一、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 36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38
三、医疗技术管理 ............................................................. 41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44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46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53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 58
八、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 63
九、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 69
十、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 72
十一、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 75
十二、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77
V
十三、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80
十四、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 82
十五、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 84
十六、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 96
十七、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 104
十八、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 114
十九、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 118
二十、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 126
二十一、介入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132
二十二、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 .............................................. 136
二十三、临床营养管理与持续改进 .............................................. 143
二十四、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 146
二十五、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 149
二十六、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153
二十七、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 157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 163
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 163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 165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 168
四、护理安全管理 ............................................................ 172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 174
第六章 医院管理 ............................................................. 180
一、依法执业 ................................................................ 180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 182
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 184
四、人力资源管理 ............................................................ 185
五、信息与图书管理 .......................................................... 189
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 192
七、医德医风管理 ............................................................ 196
八、后勤保障管理 ............................................................ 198
九、医学装备管理 ............................................................ 204
十、院务公开管理 ............................................................ 209
十一、医院社会评价 .......................................................... 210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 ............................................................................................................... 212
第一节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 213
第二节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 214
第三节 单病种质量指标 ....................................................... 230
第四节 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 241
第五节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 246
第六节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 247

二十、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4.20.1 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
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4.20.1.1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
织,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
【C】
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负责人
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有会议记录或会议
简报。
3.科室有兼职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人员。
4.有上述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
5.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
部门与医院感染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落实。
6.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职责并履行。
【B】符合“C”,并
1.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
开专题会议,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
2.对上级主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调整完善工作计划和内容。
【A】符合“B”,并
1.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
2.无重大医院感染责任事件。
4.20.1.2
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医
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
彻于所有医疗服务中。
【C】
1.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2.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
3.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
4.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
127
【B】符合“C”,并
1.主管部门有计划和相关制度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障医院
感染管理工作落实。
2.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
及缺陷及时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2 年内无重大院内感染暴发责任事件。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pdf

2.01 MB, 下载次数: 1498, 下载积分: 金币 -2 枚

点评

把有关院感的内容全部粘贴出来,以便组织广大会员对条款进行解读,共同打造一个热贴,如何?呵呵  发表于 2011-12-30 12:02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金币 +10 文点 +5 收起 理由
楚楚 + 10 + 10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有免费的下载,你还要文点干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4.20.1 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4.20.1.1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
【C】
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负责人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有会议记录或会议简报。
3.科室有兼职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人员。
4.有上述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
5.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部门与医院感染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落实。
6.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职责并履行。
【B】符合“C”,并
1.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
2.对上级主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调整完善工作计划和内容。
【A】符合“B”,并
1.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
2.无重大医院感染责任事件。
4.20.1.2
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彻于所有医疗服务中。
【C】
1.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2.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
3.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
4.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
【B】符合“C”,并
1.主管部门有计划和相关制度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
2.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缺陷及时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2 年内无重大院内感染暴发责任事件。
【B】符合“C”,并
1.主管部门有计划和相关制度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
2.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缺陷及时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2 年内无重大院内感染暴发责任事件。
4.20.2 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4.20.2.1
有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实施全员培训。
【C】
1.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
2.有培训责任部门,根据不同人员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等培训内容,并有考核。
3.相关人员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B】符合“C”,并
落实培训计划,有完善的培训、考试及考核管理,相关资料完整。
【A】符合“B”,并
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培训后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达到岗位要求。
4.20.3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4.20.3.1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
【C】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2.有医院监测计划,有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的目录/清单范围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
3.每年开展现患病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
4.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监测《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有记录。
5.医院感染监控覆盖全部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
【B】符合“C”,并
1.有医院感染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有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分析,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
2.主管部门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追踪和分析、总结与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A】符合“B”,并
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其结果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取得效果。
4.20.3.2
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
【C】
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
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128
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3.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
4.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
【B】符合“C”,并
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
2.主管部门对科室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A】符合“B”,并
1.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年手术量、切口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
2.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有效。
3.医院信息系统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取得效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毛豆豆 + 6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4.20.3.3
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C】
1.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2.有多种形式与渠道,使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信息。
3.有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处置预案控制的有效措施。
4.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5.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100%
【B】符合“C”,并
1.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指挥系统、重点科室、重点人员情况制定各类演练的脚本,并进行演练。
2.有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效果评价报告,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相关资料可查询。
3.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信息核查机制。
【A】符合“B”,并
1.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上报流程及处置预案及时更新修订。
2.有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和成效进行追踪。
4.20.4 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4.20.4.1
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
【C】
1.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有记录。
2.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安置的位置、手卫生用品等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3.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
【B】符合“C”,并
有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洗手方法正确率≥95%。
129
4.20.5 有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
4.20.5.1
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
【C】
1.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2.有对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等。
3.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4.有落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控制措施。
【B】符合“C”,并
1.有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到医务人员,并方便查询。
2.有主管部门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监管情况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有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
2.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满足临床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以及同源性分析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4.20.5.2
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
【C】
1.有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在多重耐药菌管理方面的协作机制,并有具体落实方案。
2.微生物室定期为临床提供耐药菌的趋势与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B】符合“C”,并
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学部门、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2.各部门信息通报渠道畅通,有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效,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相关信息快捷获得。
2.至少每季度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4.20.5.3
有预防多重耐药感染措施培训。(★)
【C】
对临床医护人员和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的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
【B】符合“C”,并
有相关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相关资料可查询。
130
【A】符合“B”,并
除达到“B”要求外,还应有对培训效果的追踪总结,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有效。
4.20.6 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20.6.1
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
【C】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
2.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3.有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4.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有记录。
5.相关人知晓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原则并落实。
【B】符合“C”,并
1.有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定期公布,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
2.主管部门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对科室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A】符合“B”,并
1.有信息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效。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追踪与成效评价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4.20.6.2
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各重点部门应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
【C】
1.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并定期(至少每季度)进行反馈。
2.各重点部门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
【B】符合“C”,并
1.有上述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
2.主管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有干预措施。
【A】符合“B”,并
有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并有成效。
4.20.6.3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范。
【C】
1.有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
2.有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应用时间等)。
3.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
【B】符合“C”,并
1.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参照第七章第三节)
2.科室要对落实情况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
3.主管部门与药事管理组织,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有整改。
131
【A】符合“B”,并
有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全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均符合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4.20.7 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
4.20.7.1
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
【C】
1.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2.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
3.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落实措施,并执行。
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
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落实。
【B】符合“C”,并
1.有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对消毒与隔离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所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符合国家规定。
4.20.7.2
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
【C】
1.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
2.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
3.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
4.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性等进行监测。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有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剂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有总结、反馈,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药剂科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记录。
4.20.7.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
【C】
1.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2.有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有监测的程序与规范,判定标准。
3.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知晓相关规范并执行
【B】符合“C”,并
1.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到位,并有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
2.主管部门对落实情况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132
【A】符合“B”,并
1.消毒供应中心物流管理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
2.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达到相关规范,灭菌合格率100%。
4.20.8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4.20.8.1
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 S / 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C】
1.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2.有监测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保证信息质量,保存原始记录文件。
【B】符合“C”,并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至少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有会议记录或简报,定期(至少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对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提出预警和改进诊疗流程等建议。
【A】符合“B”,并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真实、准确、完整,能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0.8.2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
【C】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
【B】符合“C”,并
有指定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信息经过审核,保障真实、准确。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将本单位的监测结果与省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发布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比较分析,促进医院感染感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4.1 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3.4.1.1
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C】
1.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
2.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置有效、齐全、使用便捷。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有对手卫生设备和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医院全员手卫生依从性≥95%。
3.4.2 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30
3.4.2.1
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C】
1.对医务人员提供手卫生培训。
2.有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的宣教、图示。
3.手术室、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达100%。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90%。
【A】符合“B”,并
1 不断提高洗手正确率,洗手正确率≥95%。

评分

参与人数 1 +4 金币 +6 文点 +2 收起 理由
星梦78 + 4 + 6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与人分享,无限快乐。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的东西了,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您,很好的文件,受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网站上的东西本来就是可以免费下载的,如果能把文件都变成WORD文档就好了,因为除了了第二十条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外,在其他相关的科室和部门内容中都或多或少的参杂着院感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处有牛人呀!!佩服老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word方便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下载学习,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明年也开始三甲复审,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学习了,谢谢!希望我们能顺利通过评审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LZ,这真是及时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下载学习,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节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一、解读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将针对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重点环节的目标性监测,列入对医院感染监控的评价指标,重点是三级医院和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病床数在500张以上),旨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内涵质量,为推动持续改进提供方向与目标。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改进: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的指数来评价不同的风险指数手术发生感染的情况。
按每季、每年,统计医院感染的基本监测指标,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
【监测指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院所有ICU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下降。
设置理由: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机械通气一个频繁发生的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资源的消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极大,很大程度上反映所在科室的医疗和护理质量。
呼吸机相关肺炎定义: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胸部X线症状及实验室依据。
分子: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计算公式: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1000
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二)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指标名称: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院所有ICU或使用导尿管较多的科室使用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下降。
设置理由:
由留置导尿管所导致的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但经常会被忽视。注意无菌操作和尽早拔除不需要的导尿管是降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定义: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留置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分子: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使用导尿管患者中的泌尿系感染人数。
分母: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患者使用导尿管的总日数。
计算公式:
留置导尿管患者中泌尿系感染人数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1000
所有患者使用导尿管的总日数

(三)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指标名称: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院ICU或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较多的科室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下降。
设置理由:中心静脉置管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但也给感染打开了通道。置管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无菌操作和管理是预防和降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临床上必须给予密切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不断改进相关措施持续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出现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分子: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
分母: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所有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总导管日数。
计算公式:
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1000
所有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总日数

(四)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指标名称: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手术的患者或部分种类手术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下降。
设置理由:根据不同的手术风险评估类别与指数,来评价不同手术风险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更公正、更客观,对象明确,有利于持续改进。
方法介绍与操作用表,详見附件1、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度、Ⅲ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分子: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某种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数。
分母: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某种手术的总例数。
计算公式:
指定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数
某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100
指定感染风险指数手术总例数
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类别”下列的要求分列记录:
(1)0 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1) 浅层组织手术。
2) 深部组织手术。
3) 器官手术。
4) 腔隙内手术。
(2)Ⅰ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1) 浅层组织手术。
2) 深部组织手术。
3) 器官手术。
4) 腔隙内手术。
(3)Ⅱ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1) 浅层组织手术。
2) 深部组织手术。
3) 器官手术。
4) 腔隙内手术。
(4)Ⅲ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1) 浅层组织手术。
2) 深部组织手术。
3) 器官手术。
4) 腔隙内手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院感相关的其它部份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1.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1.3.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C】
1.有专门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2.有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
3.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4.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5.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6.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7.依照规定为特定对象(如结核病、艾滋病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B】符合“C”,并
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登记完整,传染病报告、诊疗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
十、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4.10.1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设立疾病预防控制专职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规范传染病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4.10.1.1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C】
1.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且职责明确。
(1)有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职能部门。
(2)有感染性疾病科。
(3)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4)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
2.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完善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
3.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4.承担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5.开展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
【B】符合“C”,并
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知晓并遵守相关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A】符合“B”,并
有职能部门间协调机制和协调流程,共同支持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10.2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接诊传染病感染者或传染病患者。成立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
4.10.2.1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C】
1.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基本符合规范,人员完全符合规范。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独立挂号收费、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各自的候诊区和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
(2)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规定并公示。
(4)有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执行。
(5)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具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能力,具有临床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应用、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专业知识,接受过内科学训练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
【B】符合“C”,并
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规范、设备设施完全符合相关规范,有独立的检验、放射检查室、药房。
【A】符合“B”,并
感染性疾病科人员配置、梯队结构合理,满足工作需要,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 。
4.10.2.2对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C】
1.有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岗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至少包括:
(1)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
(2)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处理和防护等内容。
2.落实培训计划,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不合格人员实行离岗再培训。
【B】符合“C”,并
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
【A】符合“B”,并
根据新颁布或修订的规章规范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
4.10.2.3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报告疫情,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有关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以及相关控制传播措施。
【C】
1.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2.执行“首诊负责制”, 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及时报告疫情,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
3.有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
【B】符合“C”,并
1.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疾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的流程。
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落实控制传染病传播措施。
3.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A】符合“B”,并
1.传染病报告及时,感染性疾病管理规范,无因管理问题导致传染病播散。
2.感染性疾病救治专家组参与区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协助指导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救治。
4.10.3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
4.10.3.1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
【C】
1.有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
2. 医务人员使用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 配置完整、充足,便于医务人员获取和使用。
3.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B】符合“C”,并
1.有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处置流程明确,并组织演练。
2.有职业暴露的完整登记、处置、随访等资料,并根据案例或阶段分析改进职业防护工作。
3.有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A】符合“B”,并
1.相关人员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100%。
2.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
4.10.3.2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C】
1.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制定医院医疗废物(包括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
2.各类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符合相关规范。
3.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医疗废物、污水处理人员知晓相关规定并能严格遵照执行。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履行监管,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A】符合“B”,并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符合规范,监测合格,资料完整,通过环保部门评估。
4.10.4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10.4.1有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规范,实行网络直报。
【C】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
2.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
3.有专门部门及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
4.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核对以及奖惩等相关制度并组织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有关规定。
5.传染病报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医务人员。
6.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汇总登记、核对以及监管等工作。
【B】符合“C”,并
1.落实传染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
2.传染病网络信息管理符合相关规定,明确疫情查询、使用权限,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传染病信息。
3.主管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履行监管,对存在问题与缺陷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传染病报告率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4.10.5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4.10.5.1 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传染病处置演练。
【C】
1.有全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计划。
2.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
(1)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操作规范。
(2)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疫情报告、预防。
(3)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4)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B】符合“C”,并
根据传染病疫情,适时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根据演练总结改进传染病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A】符合“B”,并
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
传染病处置流程知晓率100%。
4.10.5.2 开展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咨询。
【C】
1.采用多种形式向公众开展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咨询。
2.针对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开展预防教育咨询、患者教育和随访。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随访率。
【B】符合“C”,并
1.有完整的教育、咨询资料。
2.有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咨询效果评价。
【A】符合“B”,并
有根据教育效果评价持续改进健康宣传和健康促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