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菌耐药变迁的问题
同一种细菌,比如铜绿或鲍曼不动杆菌,在icu监测到的就远远比普通病房里的耐药性高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或特治星,舒普深之类的在10年前对鲍曼不动杆菌可以说是很敏感的,而现在呢,耐药率却如此高?{:5_570:}
期望论坛里的高手们能帮我解除这两个困扰我的问题!谢谢!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另外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需2年时间。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传播速度。
引用徐教授的观点:
徐英春教授:某种抗菌药出现过度的使用,这实际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因为一种药物如果过度地依赖于它,一定会出现耐药,而且耐药速度会相对地上升越来越快。对于抗菌药物的寿命来讲,说明已经在缩短。它的生命周期,比如说10年,一个抗菌药物最好大概也为10年,10年过后,一般它已经失去了很多活性或者它的地位在下降,这个药物大家过度地使用,就会导致它的耐药速度上升得更快,实际上生命周期在缩短。过度地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其它的情况,甚至影响到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这种现象更不好,本身耐药的抗菌药导致其它药物耐药。比如说现在已经看到的超广谱酶的问题,由于我们过度地使用三代头孢菌素,这不但导致三代头孢的耐药,还会引起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同时可能会影响到第四代头孢菌素,所以不能过度地使用某一类药物。所以为什么有时候提倡多样化地使用抗菌药物,这个多样化的抗菌药物不是指一个品牌、一个结构、好多商品名的药物,实际上它是一种药物。所以提倡针对某种细菌、某种类型的感染,能多样化使用抗菌药很重要,并不是说就只使用三代头孢,就只治疗大肠杆菌感染、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就只使用三代头孢加甲硝唑去联合,总是这样的方式联合治疗,时间久了一定会有问题。所以不要单一、过量地使用某种抗菌药物,特别对一个医疗单位、医疗机构,经常这样过度地使用这样一个搭档、组合、或某种药物,这实际上是不好的,更容易选择耐药性。
很好的思考。目前面对超级细菌的威胁,预防和控制感染需要循证的指南和实践! zhangfh(星火) 发表于 2011-12-2 19: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引用徐教授的观点:
徐英春教授:某种抗菌药出现过度的使用,这实际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因为一种药物如果过 ...
那么现在的抗生素管理中,把抗生素的品种限制的那么少,依上述理论岂不会让一种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更高,缩短了它的使用寿命呢?{:1_17:}(不好意思,我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 1、在ICU的患者都是重患,其中一部分患者原本就有慢性疾病的基础,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等,多年反复发作,往往经常应用抗菌药物,这种病人的标本培养出的细菌,耐药性相对就高。但也要注意一下ICU的患者是否有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而这需要多做病原学的检查来证实。
2、“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或特治星、舒普深之类的在10年前对鲍曼不动杆菌可以说是很敏感的,而现在的耐药率却如此高。”这也说明随着抗菌药物长期的、广泛的、甚至不合理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也正是卫生部今年开始对抗菌药物实行专项整治的原因。 ICU使用的药物比普通科室的档次要高的多、使用时间长、种类用的多,当然容易产生耐药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