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30|回复: 11

[原创] 感控培训班“充分互动形式”,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7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3年前,我参加美国SHEA/CDC联合举办的感控培训班。课堂的那种充分互动的模式,至今记忆留心。https://bbs.sific.com.cn/thread-16655-1-3.html
之后两年,我在两个特色培训班(《感染控制与医院流行病学》《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上,多次进行实践,大家反应都非常好。这几天在无锡的培训班上也有类似反馈。

通过有引导的讨论,各地感控实战的经验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体会到什么叫同伴学习和经验分享。
我讲了很多次感染暴发的处置步骤,发现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效果最好。
由此想到,我国感控培训班的教育模式,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进行改革了?
总体而言,培训班,有知识培训,也有能力培训,对于后者是不是应该多采样充分互动形式呢?而不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培训班采样满堂灌,这样与感控会议有什么区别呢?

经常说中国学生是“高分低能”,我想陈旧的教育模式是基本原因。
为什么很多创新思维、技术革新,来自于美国?他们从小就开展互动的教学模式!

中国的感控培训,如何避免高分低能?如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大家关注培训方法,关注充分互动的教学模式!并勇于在今后自己的培训岗位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

欢迎对感控培训的教学模式进行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mj1203 于 2011-11-27 04:21 编辑

非常赞同胡老师的互动教学模式。
至于应该如何互动,说点自己的想法,如有不妥,敬请畅言。
1、国内的很多会议和培训班,多数是一言堂的灌输方式,有的讲者甚至就是照着幻灯片把课件朗读一遍,这种效果不大好。专家授课之后,仅有很短或根本没有互动的时间。但有时安排一点儿时间,因为听者的水平不同,提出的问题深浅就有很大的差别,也有的问题会耽误大家宝贵的时间,变成简单的答疑。
2、今后的培训班,参加者可以针对培训的内容,带着问题去,报道后把问题条交给相关人员,专家授课前有些准备,讲课前可以有选择地读几个大家的提问,听课时,大家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听课之后,讨论的会更加热烈,印象更深刻,收获会更大。
3、如果是初、中级的培训班,我想因为时间的关系,多数人还是希望多聆听专家的讲座吧。当然,如果安排一些贴近大家实际工作的内容来讨论,效果也会更佳。
4、如果是高级培训班,可以多安排一些互动的时间,促进大家的学习与交流,共同提高。
5、在平时的工作中,锻炼一种互动的思维模式,我平时工作中的体会是,每次下科室前,都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准备,从心理上抱着学习的态度,把督查变成沟通,把知识变成能力,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相互之间都会得到提高。
6、在单位局域网下发的培训通知里面,同时留几个问题,告诉大家带着工作中的疑惑,培训时一起讨论,把单位的培训也变成互动的模式。
相信在胡老师的带领下,培训班和论坛一定会越办越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无极紫晶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to 于 2011-11-27 04:23 编辑

       每次看到教授的帖子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教授的跳跃性思维,创新性的理念,对专业的热情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都是我不断学习的榜样!听过不少教授热情洋溢的讲课,但马上的厦门培训班才将是我第一次参加教授主办的专题培训班!本打算推荐检验科的同志参加教授无锡的培训班的,结果阴差阳错地变成了我去参加厦门流行病学的专题培训班,因为专业原因,对于培训班的课程专题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很是期待,耳熟能详的专业,在胡教授的带领下的专家组们是怎样讲解的,希望观摩一些好的经验回去对自己今后的讲课模式也进行相应的改进!
       也看到论坛里以往的教授专题培训班的一些照片,和部分课件,通过这些对教授采取的互动形式可窥见一斑,互动可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就像每次教授年会的专家答疑一样,一样估计也很受欢迎吧!再加上一些案例分析,引导大家的实践技能,这在院感应该是个全新的模式,值得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感控培训班的教育模式,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进行改革了?】
    关键是教材的编写,要符合中国特色的教材,要有系统的引导,最好的教材是执行最新的国际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形式非常好,记得住,印象深,不打瞌睡,但对老师要求高,希望有更多的老师采用这种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fh(星火) 于 2011-11-27 08:26 编辑

现场调查,解惑答疑是一些与国际接轨的研讨会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知识的积累需要在平时,技能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技能的培养和更新。期待新的培训模式应用到感控的师资和技能的提高中,缩短与国际的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2楼老师的观点,
初级班或者基础班等,以普及知识为主的,互动时间可稍短些;
中高级班,应以问题为牵引,多些互动交流,多些思考分析,多些经验分享...对授课者、主持人有挑战性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动方式一定是记忆最深刻的。但就是要像zhaomj1203会员所说,分层次,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比较初级的问题上。但这个问题对胡教授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因为胡教授不可能办初级班,他要办一定就是高级培训班。
前两年与澳大利亚做项目时,他们就明确要求必须在培训时有多长时间的互动。包括:你问我答、学员自己动手(采样、无菌操作、手卫生等)、学员上台讲课(包括写教案、列大纲、板书等)等多种方式。通过在陕西咸阳市、西藏拉萨市两个地方的实践,效果真是不错。因为这些人回去还要给下面的人讲课,只有让他上台操练一下,他才会更用心地听讲。不但要学习讲课内容,还要学习老师讲课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还有就是熟悉本地学员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设计课程时会更加有针对性,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教授的课生动形象,互动是我们加深了印象。有机会一定再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2楼老师的观点,我们是基层医院,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每年的年会带着很多问题都找不到机会问,如果能互动当然是最好的培训模式。期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能强化和巩固学员们所学的知识,并促使学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地钻研。不过互动式教学要求学员事先预习教材,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点。中国的感控培训引进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件好事,值得推广。今年四月份海南省就举办了一期互动式感控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过要办好互动式培训班,授课老师是十分辛苦的,要考虑到学员所提出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互动式有教学。在我的求学经历中,正因为当年老师严格要求我进行动手操作,才使我在今天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好的动手能力,能促使大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