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人怎么分析?
患者32岁,曾因右下腹痛疼在外输液治疗,每天二瓶,用药不祥,9月26日8:30入院,门诊wBC14.06,10点寒战,11点急诊手术,为阑尾炎穿孔,腹腔中大量脓液,用纱布吸尽脓液,未用盐水冲洗。29日拔出引流管,10月1日引流管切口出有渗出,放置引流条,10月4日做分泌物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只对亚胺培南敏感,其余全部耐药。为什么培养出的细菌耐药这么多?请教老师帮助分析? 你的意思是为什么这个细菌这么耐药?那原因多咯,而且现在大肠埃希菌在临床上耐药的现象很普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菌的出现。
你还可以再做一次培养看看结果如何? 这个病人32岁,如果是年老患者,有应用抗菌素的历史,但是他年轻。虽然在外输液有2天,每天2瓶,感觉这样的用药不会产生这么严重的耐药吧?所以我不明白了? 看看这个或许对你有帮助-------若细胞同时产生ESBL和质粒型AmpC酶称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β-Lactamase,SSBL),该类菌株的耐药性更强,传播更易,使相应细菌感染的控制更为棘手;酶抑制剂耐药的β-内酰胺酶源于TEM-1、TEM-2型酶。最初定名为“IRT,Inhabitor-resistant TEM β-lactamase”,以后均以TEM系列命名,常见于大肠埃希菌,也见于某些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及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替卡西林联合克拉维酸、舒巴坦的复合制剂耐药,但对他唑巴坦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则高度敏感。
产生耐药的机制有很多,在论坛可以搜索看看。 有待学习,好像这问题比较难,不好一两句话说,原因很多啊! 小点点 发表于 2011-10-10 16: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看这个或许对你有帮助-------若细胞同时产生ESBL和质粒型AmpC酶称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
谢谢点点版主,您太专业了!只有学微生物的人员才能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啊!向您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