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参与讨论:来自健康报——卫生部:我国严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 建立三级预警机制我国严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本报讯(记者钱峰)卫生部近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外科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和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管理,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分三级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情况,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分三级: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并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只能用于
泌尿系统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择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并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第四代头孢菌素等将特殊管理
通知规定,一些抗菌药物将作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这些抗菌药物包括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甘酰胺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糖肽类与唑酮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利奈唑烷;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http://211.144.158.172/jkb/html/2008-04/09/content_23223.htm
请您也来谈谈,这条新闻将会在全国引起怎样的效应?各地会采取什么措施执行呢?在您的医院里,又将如何落实?是形式化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
[ 本帖最后由 缭绕 于 2008-4-10 23:24 编辑 ]
回复 #1 zhangfh 的帖子
已学习,谢谢及时提供资源。不知正式文件何时能到基层?:ouuyh 这是今天健康报的头版消息,谢谢分享,认真学习!回复 #1 zhangfh 的帖子
盼望层层抓好落实。:handshake 1、预警机制分三级怎样操作规程?
2、氟喹诺酮类药物只能用于泌尿系统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3、第四代头孢菌素等将特殊管理
如何落实政策?:L :L 任重道远! :) 很好很及时的信息,谢谢提供!
氟喹诺酮类药物只能用于泌尿系统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那么即使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手术患者也不能用于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咯? 目前很多医院都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作腹部\肝\胆系统手术的预防用药,我们药师进行干预时,医生说是美国经验.现在好了,我们可以说不了.
回复 #1 zhangfh 的帖子
今天院周会上院长已讲。但不知这样的利好消息到了下面会不会变味?回复 #9 缭绕 的帖子
预警计划还没有见到,这里的三个方面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耐药率超过30%开始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否低了??目前只有少数耐药率低于30%:L .对于没有微生物室的一二级医院如何知道自己的耐药率呢?是否应该考虑区域中心微生物室呢?欢迎讨论!!
卫生部要求:各医疗机构要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中国将严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逐步建立预警机制2008年04月09日
国家卫生部今天透露:该部已通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外科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和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管理,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以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
卫生部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分三级:细菌耐药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细菌耐药率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应慎重经验用药;细菌耐药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细菌耐药率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抗菌药物,应暂停临床应用,并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决定是否恢复使用。
卫生部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择抗菌药物。并规定对第四代头孢菌素等作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
通知强调:医疗机构在使用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关于: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看来,卫生部有动作了。各地卫生厅响应的不知如何?应该说:该项工作的实施,是以药剂科为主。医务、院感、检验为辅。但是关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同仁,会清楚,如果仅靠药剂科,可能工作难度大,临床可操作性也会打折扣。
作为参与者,我们应该提供哪些信息和帮助?如何参与和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实施办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虽然没有成熟的想法,但思考了许多,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比如:
1、以省为单位搞,还是各医院自己搞?
各省、各地、甚至各医院的病原菌分布状况与耐药程度有所不同,所以,以省或省“质控中心”为单位出台指导性文件尚可,但出台操作性文件就值得商榷。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水平?
检验科生化检测,进行室内与室间质控已经开展的比较成熟。据我所知,病原菌检测,尚未开展室间质控。没有合格的检测结果,就谈不上指导临床。各医院的病原菌检测水平如何标准化?如何建立可信度?
3、耐药率的计算?
耐药率我们通常采用:单位时间某病原菌耐药数与检阳数的比。
以标本数、菌株数、病例数统计计算?哪个合适?
以标本数算,有一个病例多标本送检情况;以菌株算,有一个标本检出两种以上微生物的情况,均会有偏倚。所以,如果以病例数算的话:
A菌耐药率%=(耐药A菌病例数 / 标本检出A菌总病例数)*100%;合适吗??
4、工作模式与流程的再造与改变?
如果做耐药率统计,微生物实验室的有些制度就要修订或建立。首先,标本登记的要求就要规范化。不然就是一本糊涂账。等等。
5、仅要求耐药率,那送检率呢?
没有送检率的基础支持,仅要求耐药率是“空中楼阁”。试想,低的送检率统计出的“耐药率”结果,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少?如何提高送检率,又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6、医院抗菌药物品种的结构调整?
“细菌耐药率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抗菌药物,应暂停临床应用”。不用,意味着停止采购。这是药剂科的任务。其实,这个理念,10年前我在药剂科时就有。抗生素专家很早就建议,医院的抗菌药物采购要有战略眼光,为遏制耐药性的进程,对同类药物,应该采取“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停用一批”的轮回策略。药剂科据此制定采购计划,轮回时间表,一般根据本院耐药菌分布状况,变迁趋势,3-5年修订一次,交药事委员会审议执行。今后各医院今后谁来做本院耐药菌分布、变迁趋势调查?
7、耐药菌:
耐药率统计,除了个别极特别的MRO s,一般是指该细菌对某一个/类药物耐药,通常还有敏感药物可以选择。一般检验报告会指出:哪些药物耐药,哪些敏感,供医生参考。耐药率50%,必须以菌培结果指导用药。那耐药率50%以什么病原菌来界定??常见病原菌吗?还是本院检出的常见病原菌?不解。本院检出的常见病原菌, 又如何界定?使用28法则可以吗?值得讨论。
暂时有此想法,拿来听听大家的看法。希望大家的意见,对我们今后实施此项工作,提供捷径,少走弯路。
[ 本帖最后由 缭绕 于 2008-4-11 12:52 编辑 ]
回复 #10 zhangfh 的帖子
不好意思,昨天晚上才看中央台新闻,了解到此信息。刚才发帖后,才看到本贴。回复内容,请版主合并吧。
[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08-4-11 13:09 编辑 ]
回复 #1 zhangfh 的帖子
我的看法,前期应该先做的三件事:卫生部建立三级预警机制 的初衷是为了 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 。耐药率是指南针。
1、开展本院微生物分布与变迁,和耐药现状的调查应该是基础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首要工作。没有这些资料,什么也谈不上。了解了实地病原菌分布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预防。同时,无论是对预防,还是治疗用药,今后都有帮助。
2、医院组织拟定工作计划。谁牵头制定实施计划?如何分工?应该会议讨论决定。大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群策群力,才能完成。
3、技术与业务问题,各地“质控中心”积极参与,搜集信息,动作起来,给医院提供指导与支持。
回复 #12 胡杨 的帖子
我很赞同!要落实这些工作,重视微生物室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 抗生素分级管理可不是现在才出来啊,再严的管理又能怎样?落实了吗?
一般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估计是真到了没药可用的后抗 生素时代才会有人想起这玩意啊!:Q :(
还是少说多做吧!
医生同志笔下留情啊!为了不久的将来还有药可用啊!
回复 #16 youkaixian 的帖子
医徳与合理用药应该有关系,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如何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联系一起呢??回复 #1 zhangfh 的帖子
假如从上到下真能这样执行,拿出具体落实措施,那该多好!耐药率超过30%如何确认?
卫生部最近下达的文件中,提及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素要预警,这是很好的措施.但是,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素如何确认?例如,我院药敏统计发现,头孢他啶对肺克耐药率为16%,对大肠杆菌耐药率为28%,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为70%,对产气肠杆菌耐药率为58%,这种情况如何确认其是否为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素?请专家指导。谢谢! 几点看法:1、卫生部已于4月15日对此正式发文,卫办医发〔2008〕48号。虽然正式文件尚未下发,但我院已据此调整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我院领导对此事的跟进速度还是挺快的。
2、仔细看了《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与《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的预防用药选择是一样的,估计是从这儿来的。
3、根据文件要求,“氟喹诺酮类药物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那么,今后临床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预防用药,我们在进行管理时就有据可依了,只是过敏患者的可选药物更少了。
4、卫生部网上,《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2006-2007年度报告》为何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呢?期待能早日看到报告内容。
[ 本帖最后由 yinganna 于 2008-4-22 21:37 编辑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