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8|回复: 12

你是不是块做科研的料?【转】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帖子,跟大家一起分享!

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里所说的“料”是指“杰出人才”!做科研,只要你愿意,而且你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你就行!但是,你认可在大学有一个教职,只求混一碗饭吃,就是杰出人才吗?如果有人秉持“平平淡淡才是真”,那就不在我今天这个话题的讨论范围内!何况我并不反对将做科研仅仅当做谋生的手段,人人都成精英,可能吗?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想成为顶尖科学家的!
事实上,你是不是杰出人才,不仅别人清楚,自己也很清楚!但是,作为一个学生,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能不能取得突出成就,可不可以成为杰出人才?恐怕不经历过是说不清楚的。俗话说得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的人一辈子未必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结果宝贵的生命就在蹉跎岁月中消磨,充满憧憬的人生也在碌碌无为中蹒跚前行,曾经的踌躇满志终于在一声叹息中灰飞烟灭!
前几天看过一位在美国拼搏的女生的人生轨迹,似乎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一个人随波逐流,关键时刻不知道权衡、抉择,必将一生平庸!在此,特推荐各位网友尤其是男生们看看这篇文章,学学人家女生是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

一个在美留学女博士的七年

什么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块做科研的料?做科研不是指求学中的实验研究,而是工作后的终生职业。你即使读到博士、博士后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做科研,那都还不算太迟,但如果你就要找工作了,还在为去高校、公司、政府部门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抉择,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应该扪心自问,我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吗?我做科研时有独特的思维吗?我在科研过程中有敏锐的眼光吗?我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有超强的能力吗?下面我们就针对这几点具体谈谈。

一、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对于未知世界,人人都是好奇的,而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每个人都有探究神秘事物的欲望。人受教育的过程恰恰把这种“猎奇”的冲动具体化,有的人喜欢数理化,有的人喜欢文史哲,有的人喜欢在物质世界徜徉,有的人喜欢在精神领域徘徊。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如果能顺应某种兴趣,那么这个人就能在自己的爱好上倾注极大的热情,这样的人就有希望把兴趣最终转化为成就。据说陈景润当年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经常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在路上碰上电线杆子还浑然不觉,可见他对这个科学问题是多么感兴趣!
同学们,你目前对科研的感觉很不错吗?你只要空闲下来就会想课题的事吗?你每天上床睡觉以前都为自己当天的进展而兴奋吗?

二、独特的思维
做科研是很严肃的事,但在动手之前,并不排斥“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必须善于从各种“蛛丝马迹”中理出头绪,用科学术语来说就是提出“假说”。假说在没有通过实验证实之前都是空想、臆测,假说谁都会提,但符合逻辑的假说与牵强附会的假说相比,其得出的结论将有天壤之别。孟德尔做豌豆遗传试验时,还没有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但他却能从看似没有关联的豌豆表型中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并创立“独立分离”和“自由组合”两大遗传定律。麦克林托克发现玉米的斑点遗传现象时,根本还没有发现“转座子”,但她却能创造性地提出基因“跳跃”的概念。
同学们,你经常浏览本领域的最新文献吗?你善于将文献报道结果跟自己的实验挂钩吗?你可以将分散在你看过的文献中的重要结果或关键句子串联起来吗?你在本领域已经做出了一些有潜在影响的研究成果吗?

三、敏锐的眼光
在科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偶然现象或料想不到的异常结果,而重大科学发现往往就蕴藏在这些意外事件中。当年弗莱明在一次操作失误的试验中发现,“污染”了青霉菌的地方细菌就不生长,让他从这个偶然现象中捕捉到了灵感,成功地发明了青霉素。由于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培育杂交水稻必须寻找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就凭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高人一筹的眼光,在海南岛犹如“大海捞针”般找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稻,由此开创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新时代!
同学们,你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微变化吗?你会认真查阅文献试图解释特殊结果吗?你曾经从异常现象中悟出科学解释吗?

四、超强的能力
一个学者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要亲自做实验的,有些年长的学者甚至终生都不离开实验室。因此,拥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是科研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从来没有进过实验室的人,一般经过两到三年的摸爬打滚都能成为一把科研好手。如果到了博士及博士后阶段,实验室工作应该驾轻就熟,动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摩尔根是“基因论”的鼻祖,他的团队中的许多人都是学生!摩尔根曾替一位普通动物学教授代课,在班上遇见了斯特蒂文特和布里奇斯。他俩都是年仅十几岁的本科学生,其中斯特蒂文特是个色盲,限制了他发现体色突变的能力,但他工作不到两年就画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的顺序,即“染色体图”。布里奇斯最初只是在摩尔根实验室洗瓶子,当他透过厚厚的玻璃瓶发现一只硃砂眼突变果蝇时,被马上提升为摩尔根的私人助手,因为他的视力非同小可,这种突变常人用显微镜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布里奇斯和斯特蒂文特都是读完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直接在摩尔根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他们长达十七年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哥伦比亚大学数果蝇”。
同学们,你做科研的成功率高吗?遇到科研难点能独立解决吗?你的研究课题离世界前沿的差距仅仅是咫尺之遥吗?你的研究成果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了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块做科研的料!如果不是这样,即使你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被硕士”、“被博士”、“被博士后”,我也劝你果断地放弃,选择一个自己内心真正喜爱的职业,并为之奋斗终生,你“舍”“得”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0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蓝鱼o_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刻保持一种好奇的心,瞄准问题,博览群书,敏捷思维,用批判的眼光去吸取前人的精华,给力自己,陶冶情操,超强能力浑然成,这乃成功的绝技。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鬼才


    鬼才老师总结的好!
“用批判的眼光去吸取精华,保持好奇的心,给力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医院感染控制论坛,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确实,人生轨迹尽在自己掌控,不要好高骛远,只求实实在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7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浓厚的兴趣、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超强的能力真是从事科研必备的,我们可以从比较简单的内容起步,逐步深入,随着你涉猎范围的扩大,知识的积累,对科研内容的敏感性及其思维也会有快速的跟进。至于能力,是多方面的,例如实验室的功夫、统计学功力、文字功力等都是很重要的,还是要具体去做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7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鬼才 于 2011-7-7 10:03 编辑

看上去好像不是做科研的料,但是在现实中一定要有科研才能晋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谷子
不能这样说,没有谁生下来就注定是做科研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往往注意一个小的问题,也能做出大的学问。实践是做科研最好的老师。提出问题的人比解决问题的人更伟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5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浓厚的兴趣、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超强的能力,提出问题的人比解决问题的人更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4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块做科研的料,兴趣和勤奋是必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里所说的“料”是指“杰出人才”!做科研,只要你愿意,而且你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你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未知世界,人人都是好奇的,而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每个人都有探究神秘事物的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机遇、平台缺一不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