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longnv
发表于 2011-4-9 14:42
回复 17# 月亮蒙胧
曾有医生抱怨:都化脓了,细菌培养竟然无细菌生长,微生物室的水平忒差了。后来我看他留的标本,的的确确是一包脓,我问他:您认为脓里面能培养出细菌?他说:都感染了当然有细菌了。在他换药时留了两个标本,结果一个有菌生长,一个无菌生长,看到结果他恍然大悟:脓里面的细菌都死掉了当然培养不出来{:1_9:}
hcheng
发表于 2011-4-9 15:31
标本规范采集还真是个问题{:1_1:}
jkh20030324
发表于 2011-4-9 16:00
"脓里面能培养出细菌?脓里面的细菌都死掉了当然培养不出来"
很好的现场培训学习机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桂花酿
发表于 2011-4-9 18:00
看了楼上各位老师的观点,学了不少东西。
鬼才
发表于 2011-4-9 20:24
做院感工作就要善于开动脑筋,善于沟通,才能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所在,使问题得到解决。
天上流云
发表于 2011-4-9 20:39
我们医院也一楼老师存在的类似问题,细菌室标本培养阳性率低,明明有感染,培养结果却什么菌也没有时培养 。按楼上老师的做法去做,联合现场办公。
月亮蒙胧
发表于 2011-4-11 11:44
回复 21# xiaolongnv
谢谢斑竹提醒呀,其实我关注此病人就是从第一次标本的送检结果那天起的,每一次培养出胞曼不动杆菌,事隔5天第二次结果铜绿假单胞,细菌室不同意了,说标本采样是否有问题呀?我就去科室了解情况了,情况是这样的:第一次是主管医生采样,方法基本是正确的;但第二次是转科医生采样,方法是打开敷料就取分泌物集中的部位了。事隔3天第三次培养霉菌,又到医生不同意了,{:1_2:}我只能把他们集中起来查房、采样了,结果今天出来了:涂片偶见G-菌,培养结果阴性。头大!!{:1_10:}
老师们再给支支招{:1_17:}
月亮蒙胧
发表于 2011-4-11 12:03
传不上图片{:1_4:}技术不过关了,没文化真可怕!
昊爱无限
发表于 2011-4-11 14:16
回复 29# 月亮蒙胧
1、点击“回复”或者“编辑”,然后再次点击“高级模式”
[
2、点击“图片”然后通过“浏览”,选择您要上传的图片(如桌面“未命名2)
3、选择”上传“该图片,并选择“点击插入”
zdm
发表于 2011-4-11 15:05
我也不会上传照片,谢谢昊love无限老师的指点。
xiaolongnv
发表于 2011-4-11 16:36
回复 27# 月亮蒙胧
前前后后历时一个多星期,随着抗菌药物治疗,或许感染得到控制,很难再培养出最初的病原菌。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有些事无所谓绝对的“对”和“错”,关键是通过这件事能够规范一些事情,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多从自身找原因,院感科要做好调和。
月亮蒙胧
发表于 2011-4-11 21:13
回复 29# 昊love无限
谢谢美女超版,我收藏并学习了,这次暂不发图片了,小龙女老师说得对,不在此事纠结了,关键是该科医生这几天的标本在细菌培养前先做涂片检查了。谢谢了!
二进制
发表于 2011-4-12 05:06
本帖最后由 二进制 于 2011-4-12 05:20 编辑
第一次主管医生与第二次转科医生、第三次…采样有何不同处?对于细菌培养检查,取材正确亦极重要,然后才轮到细菌培养前涂片检查;若频频送来的都是不合格标本,后来涂片全为白费之功。{:1_2:}{:1_14:}
27楼月亮蒙胧老师提及的:“涂片偶见G-菌,培养结果阴性。”问题,涂片偶见到的G-菌,也许是经已被之前使用抗菌素杀死尚未溶化菌体残骸;或也许贵细菌室所使用培养基及其培养环境不合适其生长之缘故。{:1_14:}
花好月圆2014
发表于 2011-4-12 08:16
{:1_3:}看得真有趣,我院的阳性率也低,只是各部门没互相闹意见。
缓缓轻风
发表于 2011-4-12 08:27
本帖最后由 轻风 于 2011-4-12 08:32 编辑
回复 1# 月亮蒙胧
我很欣赏你的工作方法,能够号召这么多部门与你联动,效果真好,效率很高,学习了,值得推广。医院感染控制是多学科、部门共同参与才能有成效。记得我才做院感时,跟院长到外科查房,医生们是一片声讨微生物实验室的声音,基本就是脓渍不长菌,遇到切口感染送检耽误时间,没有结果,还是要按照经验来用药;积极去找微生物实验室沟通时,又被埋怨了一通,后来自己通过培训学习,了解,掌握了基本的采样方法,微生物实验室规范送标本的要求,下发科室,并请专家就标本的留取进行全员培训,(我一直认为,标本的留取是关键,采样不到位,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就有偏差,接下来......全是错误的方向下进行一系列的错误的判断、治疗措施等),后来再去查房时与外科医生们交流,有时是要亲自去采样的,效果很好,院长也对我们院感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月亮蒙胧
发表于 2011-4-12 09:16
谢谢老师们的关注,感动呀!{:1_4:}本不想就此事再纠结了,但今天又看到二进制老师、轻风老师的回贴,发现自己发此贴受益非浅,得到那么多老师们的指导,也一改我平常看帖不敢回贴的习惯(水平有限),医院感染控制是多学科、部门共同参与才能有成效。院感科很多时候又充当起协调角色,经过这些年,我发现全院培训比不起科室培训效果,科室培训比不起日常现场培训或同一层次人群(住院医师或护士)培训,翻书找学习不如到论坛学习........
江南布衣
发表于 2011-4-12 09:31
非常好的现场沟通方法。此次等级医院复审,我们也是联合医务、护理一起深入病房解决实际问题,受到很好的效果。有些重要的问题分管院长也参与。
fd_daisy
发表于 2011-4-12 09:52
确实院感工作沟通协调很重要,看了各位老师的回帖,感受颇深{:1_17:}{:1_17:}
开心豆
发表于 2011-4-12 10:57
有哪位热心老师能将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贴贴啊?包括:尿标本、痰标本、伤口标本等,最好有出处,谢谢啊.
关心主流
发表于 2011-4-12 12:32
很棒的管理经验,学习了!可是我们如何才拥有您这样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