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鱼o_0 发表于 2011-3-28 14:01

我评审15份NSFC后标书的感受(转帖)

本帖最后由 鬼才 于 2011-3-31 10:48 编辑

该资料来源于DXY.

虽然近几年都函审自然科学基金,但都只有几项,今年是最多的,达到了15项(14项面上,一项青年),估计是新成立的医学科学部的缘故。这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除去首末页,正反面打印也有180多页(请不要责怪我不环保,眼睛不好使,盯着屏幕时间一长就“泪流满面”了)。审完后有一些感想,与站友们分享。

和许多站友一样,我也有过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准备标书的经历,对于申请人为标书付出的心血感同身受;而且今年我也申请了项目,一样在等待最后的“宣判”。N年以前,我的一份标书被毙,两个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对我影响极大,其中一个建议不予资助,意见总共只有二十余字,没有任何具体内容;另一个专家给了B,列出了标书中的一些不足,意见非常中肯,我获益匪浅。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函审标书,一定要像后一个专家一样,真正为标书负责,即使毙掉,也要让申请人明白具体的理由。

因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标书的,除了特别差的几份,其他标书我至少要精读两遍。在阅读过程中,我还会查阅PubMed和万方,就每一标书选择直接相关的文献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我的评审意见最短的300字,最长的900余字,都有具体的指向。

我的评审建议:15份标书中,2份A(优先资助),4份B(可资助,其中两份建议一年期小额探索资助),9份C(不资助)。总的而言,我的评审标准还是比较宽松的。

致命伤:
1.标书撰写不认真:其中一份标书立项依据只有600余字,而且内容空泛;研究内容更过分,只有六句话,技术方案不分没有任何技术路线的细节。另外一份错别字连篇,严重影响阅读,仅基本信息一页就有8、9个错误,其中摘要中有5个错别字。这样的标书显然是应付科管部门的,评审也比较省事,只看一遍,斩立决。
2.题目和研究内容不相符:毙掉的标书中好几篇是“XXXX机制研究”,但是通篇没有涉及机制研究的内容。机制研究不是做几个PCR,测定几个序列就能解决的,没有详尽的体内外的功能实验,怎敢妄谈机制?此外还有两份“我国XXXX研究”,申请人尽管在三甲医院,可是没有见到与国内同行合作的内容,以一家医院的数据何谈“我国”?
3.去年曾审过的一份标书,我提过几点意见,建议不予资助,今年这份标书几乎未作任何修改又回到了我手中(甚至没有添加该领域一年来的新进展),理所当然地毙掉。你不尊重我的劳动,我又怎么会尊重你的?
4.对相关领域的进展掌握不充分,或者为了凸显原创性,刻意忽略相关文献。有一份标书,第一次读完以后感觉比较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而且技术方案设计很好。随后在PubMed上搜索文献,发现一年前国外已经有实验室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无奈只好忍痛割爱。
5.自我重复:有一份标书,申请人有很好的基础,发表了相关的SCI文章,但是拜读其文章后发现,标书只是其已发表文章的重复,没有体现出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其他问题:
1.立项依据:这个怎么写,见仁见智。有一份标书的立项依据洋洋洒洒近万字,虽说写得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但是有很多内容与所申请课题关系不大,完全可以忽略。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凝练出具体的科学问题或假说。
2.创新和特色:由于基金委强调创新,所以申请人也就想方设法突出这一点。其实NSFC每年资助那么多项目,有5%真正是创新的就相当不错了。我审的标书大部分创新点是“首次在XXX中用XXX研究XXX”,窃以为这已经不是创新了。所以我不太关注这一点。我关注的是标书是否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假说,并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来回答。遗憾的是,大部分标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3.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有的标书把两者混为一谈。我的理解是研究内容是“做什么”,不需要特别详细,而技术方案是“怎么做”,要尽量详实,能够实现研究内容。有的标书为了体现先进性,把一些新的热门技术加上,其实这些技术未必是实现其目的的最佳手段,失分不少。
4.工作基础:这指的是与申请相关的基础。有的标书把不相关的内容(主要是SCI论文)生拉硬扯放进来,感觉很不好。有的还把SCI论文的IF因子注上,更是不合我的胃口;都是这个领域的,知道每个杂志几斤几两,弄这个就是画蛇添足了。我不是唯SCI论者,一个我评议为“优先资助”的标书就没有SCI论文,但是申请人有一些很好的中文文章,标书写得很好,针对临床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设计实验予以解答,这就足够了。
5.研究团队:我一般对于研究团队一项只是浏览,但是其中一份标书的团队9个人里面,有8个是副高以上职称,而且都安排了9个月以上的实验,其中三个更是临床科室的科主任,主任医师,负责分子生物学实验!全世界都知道自然基金干活的是研究生和年轻人,换做是你,你愿意相信这个研究团队吗?

建议:
1.NSFC虽然是Peer Review,但和文章投稿不同的,这是一锤子买卖,申请人没有申辩的机会。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标书,写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我这么写能不能说服函审人?”
2.关于立项依据部分的撰写,现在的很多标书这一部分概括起来就像是八股文:“通过XXX,阐述XXX机制,揭示XXX规律,建立XXX体系,为XXX提供依据”。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的语调,这样的表述太虚了;很多标书动辄就“XXX机制研究”,至少我觉得任何“机制研究”都是很大很大很大的课题,真的能搞清楚一个机制,那都是CNS的文章。我觉得这一部分的撰写方式最好是假说驱动(hypothesis driven)的,根据现有国内外进展和自身工作基础,提出明确的假说或科学问题,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问题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具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好,别的专家可能不这么认为,这一点仅供参考。
3.技术路线一定要为科学问题服务,不要什么热就上什么,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4.标书一定要请别人看一下,如同事、同学等(最好专业不要太相近),他们可以客串函审专家,给你挑刺。如果你的标书能让专业不太相近的人看懂,看出价值,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Adler007 发表于 2011-3-28 14:09

谢谢蓝鱼o_0提供的资料! 写标书一定多请高手看看!

hyleaves 发表于 2011-3-28 14:40

对我们青年的工作者来说,这些都是必修课!NSFC需要我们现在就积累经验

楚楚 发表于 2011-3-28 15:04

回复 1# 蓝鱼o_0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一份标书,先打动自己,继而打动函审者。

无影 发表于 2011-3-28 15:45

很好的资料 收藏了 谢谢{:1_17:}

磁湖之春 发表于 2011-3-28 17:04

有立意再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将它变化为文字让专家看懂而且觉得你的立意焊好一样重要,看来写标书的有学问啊!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1-3-28 22:22

回复 1# 蓝鱼o_0

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标书原来是这样被.......{:3_808:}

toto 发表于 2011-3-28 22:55

回复 1# 蓝鱼o_0


    很实用的东东,恭喜你向专家又前进了一大步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3-29 01:07

回复 4# 楚楚

您总结的很对,科研工作就应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我也会以此为训!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3-29 01:11

回复 8# toto


您谬赞了!我也还是个失败者,但是我看到了进步。
起码我写去年些的关于院感的国基标书面上项目(代为撰写),已经得到了一位专家的认可(建议资助)。另外两位专家虽然没有投赞成票,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我提高很多。

我们的弱项就是因为缺乏研究基础。标书的形势、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我们会围绕拓展深化研究基础展开。

落花生 发表于 2011-3-29 06:50

回复 1# 蓝鱼o_0 我的评审建议:15份标书中,2份A(优先资助),4份B(可资助,其中两份建议一年期小额探索资助),9份C(不资助)。
我去年也申请了一项省级基金,是资助或不资助,没有见到如此的回复的。老师的负责精神很让我们感动,回复对于申请者起码是一个鼓励。

落花生 发表于 2011-3-29 06:54

回复 1# 蓝鱼o_0
我没有资格给老师评分,好帖子我顶一下{:5_642:}

鬼才 发表于 2011-3-31 10:51

“标书是否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假说,并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来回答。”这一点对一项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紫云英 发表于 2011-3-31 11:14

蓝鱼老师知识渊博,向您学习……

江边一碗水 发表于 2011-3-31 21:25

回复 1# 蓝鱼o_0


读完很受启发!
相信楼主离中标已经不远了!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3-31 22:00

回复 15# 江边一碗水

谢谢江版的鼓励!
今年我没有申请关于医院感染领域的标书(有很多原因,自身的,单位的政策等等),明年有计划。
已经和一个教授合作,写了两份关于肿瘤研究方面的(原先我是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学生)。报的省自然和霍英东基金,这也是没有办法,职称晋升也是需要一定的硬件材料,和高校合作是条不错的路子,曲线救国,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吧。

我信奉穆里尼奥的一句话“很多工作你应该积极去做,至于成功的结果,那是水到渠成的。”

高山雪莲W 发表于 2011-4-1 22:29

回复 1# 蓝鱼o_0

读后很有启发,敬佩评审者的认真严谨;感谢蓝鱼o_0给我们提供如此好的资料。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4-1 22:57

回复 17# gjwyl

希望你能中标!祝好运!

hbfyygb 发表于 2011-4-1 23:04

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你们这样优秀的老师指引,希望我的工作也跟着进步.

sx2 发表于 2011-6-27 20:07

学习楼主的评审方法,很为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受感染,而且知道了标书的书写方法。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评审15份NSFC后标书的感受(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