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袖工作服细菌污染量相当
本帖最后由 sunlight 于 2011-2-22 13:07 编辑长短袖工作服细菌污染量相当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 日期:2011-02-18由于普遍认为长袖工作服的袖口会携带更多细菌,最近英国的政府机构制订了一些准则,禁止医师穿白大褂和长袖工作服以减少医院内细菌的传播。但是,近日发表在《医院医学杂志》( J Hosp Med) 上的一篇最新研究表明,经过一天8小时的工作后,长袖与短袖工作服上的细菌污染情况没有什么区别,穿戴两种工作服的人员手腕上的污染情况也没有区别。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一组研究人员决定评估长袖工作服会导致更多污染这一假设的准确性,他们随机挑选了丹佛健康中心(Denver Health)的100名医师穿上新洗净的短袖制服或者他们经常穿的长袖白大褂,然后对这些工作服进行测试。“我们很惊奇地发现,长袖和短袖工作服的污染情况没有什么统计差异,”研究小组组长、医学博士Marisha Burden说道。“我们还发现,在穿上新洗净的工作服后几小时内,这些工作服上就出现了细菌污染。”
研究人员要求50名医师从早上开始工作时就穿上标准的、刚洗干净的短袖制服,而身穿通常的长袖白大褂的50名医师则在沾染培养菌之前才知道实验日期,以确保他们没有更换或者清洗他们的白大褂。研究人员从医师们的手腕处、袖口处和口袋处收集细菌培养物。从两种制服上获取的菌群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研究人员还发现,虽然刚洗净的制服在穿上之前几乎是无菌的,在8小时后统计的细菌中,有将近50%在制服穿过3个小时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在结束一天八小时的工作后,我们发现没有数据可以支持长袖白大褂比短袖制服受到更多污染的论点。我们的数据不支持摒弃每日更换的白大褂的要求,也不支持卫生保健工作者不许穿长袖工作服的要求。”Burden博士总结道。
相关链接:Newly cleaned physician uniforms and infrequently washed white coats have similar rates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fter an 8-hour workda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published online: 10 FEB 2011 DOI: 10.1002/jhm.864
临床一线工作离开工作区后,脱掉工作服,应作一项强制性的规定。目前白大褂的细菌污染情况十分严重! 本来袖口、口袋口均是容易污染的地方,如果每天换工作服当然更好。上述研究提示:最好半天更换。 有条件最好是每天更换工作服,不过按照目前的国情来讲是不现实的! 一直都想给院长提个意见,穿工作衣不准来办公区,什么科室的人都穿着工作衣来回走,多少细菌都留在了办公室! 提示大家勤换工作服,限制穿工作服的活动区域 我院消毒隔离制度已经规定: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回复 7# 玉儿
那么执行情况如何呢? {:1_9:}去年院感质控老师来我院检查时就专门提出我们口腔科医生穿短袖工作服是不符合职业防护要求的。我也去管理了N多次。。。但是执行还是有问题。。。这样看来似乎穿长和短都可以?谢谢老师提供这样的好资料。问好。 请问上述参与发言的诸位老师:您的工作服是长袖的,还是短袖的?工作服更换频率如何?
本院工作服有长袖〔冬装〕、短袖〔夏装〕两种。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工作服,多为周一上午。{:1_17:} 我院消毒隔离制度ye规定: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执行还可以,但是仍有学生新来的这方面意识差,所以隔一段时间要培训一次。 我曾经对我院ICU医生护士的工作服进行过致病菌的筛查,但可惜的是虽然他们的工作服都很“脏”,但却没有分离到如鲍曼、铜绿或者金葡菌等致病菌,只不过都是些棒状杆菌、芽孢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环境细菌。说明导致ICU PDR鲍曼、PDR铜绿和MRSA肆虐的原因可能不是工作服,倒是频繁的从他们的手上分离到鲍曼、MRSA等危险细菌——即使他们洗手并且涂上“快速手消”后仍然能分离到。 每半天更换工作服中国国情难以实现,我们常规一周更好两次。 我们虽有规定,但穿着工作服到处跑的现象屡禁不止,无奈。 我以前似乎看到过一篇报道:ICU工作人员穿长袖和短袖对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影响,和巴斑不同的是:研究者在工作人员长袖的袖口周围培养出了耐药菌,故结论是:提倡在ICU工作的人员穿短袖,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此篇文章暂时找不到了,等找到和大家共享哈 有请#12巴斯德之徒和#15桃子妖妖两位老师,分别详谈各自对工作服(袖囗)采样全过程,行吗?{:1_12:}{:1_17:} 仔细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的肺腑之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