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蝴蝶 发表于 2010-12-14 10:38

关于ICU耐药菌感染监测的困惑

各位老师,我看到最新一期医学论坛报刊登短讯,提出“医源感染增加ICU患者死亡率,但耐药菌株所致效果与敏感菌株相当”。
    “欧洲多国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医源性血流感染和肺炎显著增加ICU患者死亡率,其中肺炎可增加患者在ICU停留时间;当患者感染了常见耐药菌株时,该类菌株对死亡和ICU停留时间的附加影响相对较小。
   研究者根据欧洲医源相关感染监测标准方案,前瞻性收集了10个欧洲国家、119699例ICU患者资料,以评估由于在ICU发生血流感染和肺炎对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
       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及金葡菌四种耐药菌株所致肺炎、血流感染相关的总死亡HR为1.2(95%CI为1.1~1.4)和1.2(95%CI为0.9~1.5)。感染耐药菌株并不显著延长患者ICU停留时间,与感染上述四种微生物的耐药菌株相比,感染敏感菌株所致肺炎、血流感染相关事件(出院、死亡或生存)的HR分别为1.05(95%CI为0.97~1.13)和1.02(95%CI为0.98~1.17)。”
    目前我们医院开展ICU目标性监测,其中也有对其耐药菌感染上报及防控的监督工作,但是看了这篇报道,我有点茫然了,既然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效果相当,那监督耐药菌还有什么意义吗?请各位老师指教。

星火 发表于 2010-12-14 10:49

回复 1# 红蝴蝶


    感染患者培养出了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程度很高,临床医生束手无策,但这些耐药的药品中很多用于临床治疗是有效的。真正的原因是这株铜绿假单胞菌并非真正的致病菌,而只是定植菌。真正的致病菌的敏感性较高,从而出现临床上“感染却被控制了”的情况。 考虑污染和定植的耐药菌的存在,致病菌被扩大?

星火 发表于 2010-12-14 10:53

回复 2# zhangfh(星火)


    丁香园liyil3:药敏实验研究的是MIC和血药浓度的关系,用于全身性血流感染,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对于局部组织的感染,要结合各药物在该组织所能达到的浓度。按照楼主的说法“目前CLSI还没有对局部感染的药敏判断标准。”,不知道楼主想出什么好办法可以去模拟体内的状态?而且,同样的药物在不同人中相同的组织所能达到的药物浓度应该是不一样的,你定下来这个标准是否能具有特定的指导效果?所以从这一点看,临床医师应该结合感染部位、药敏结果、病人免疫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如果一个药敏实验就能解决临床中感染治疗的所有问题,那以后搞抗感染就不需要临床医师了,微生物室就可以了。药敏判断结合PK/PD,这是大的趋势,但是,我个人认为,即使在定标准的时候考虑了PK/PD,体外药敏判断标准也不可能就能对所有的感染治疗迎刃而解。
无菌腔道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临床参考意义,但是一些开放性腔道如呼吸道、开放性的伤口,培养结果只能是作为参考,不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培养及药敏结果和临床不符是非常正常的,各临床微生物室在日常工作中就要让临床医师树立正确的观念,检查更多的是辅助,如何改变策略,应该是考验临床医师的知识和水平的最好办法。

ICU的耐药菌监测的意义大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ICU耐药菌感染监测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