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发现(诊断)、报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消毒措施、接触隔离措施、手卫生措施等,如有哪位老师知道,请告知。谢谢! 就是耐药菌的控制措施,应遵守多重耐药菌的发现、报告、隔离、消毒、手卫生、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太了解。 "非结合分枝杆菌"是什么菌啊?麻烦哪位高手告诉我啊,怎么找不到啊!!! 回复 1# lwc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改为核 老师:不是我写错了,我 是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上面写的,当时我也以为写错了,专门看清楚了,才写的。 非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属于条件致病菌,毒力较弱。但常规抗结核药物多难奏效!临床处理教棘手! 按照卫生部的通知,预防肺结核分支杆菌,重视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处理,对消毒液和医疗用水的规范化管理,无菌操作、手卫生等,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管理。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发现(诊断)、报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消毒措施、接触隔离措施、手卫生措施等,"这是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的内容,请问谁有啊? 回复 8# YHY1168
这是我整理的一份,请多提宝贵意见{:1_17:}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如何发现(诊断):
1、医师在接诊新入院感染病人后,常规送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区别耐药菌是患者来时既有还是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3、根据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可考虑对高危病人进行筛查。
4、MRSA暴发时,应考虑对工作人员进行筛查。
5、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
如何报告:
1、临床医师及时追踪检验结果并24小时内上报感染管理科
2、微生物室发现应及时将MRSA的检测结果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预防和控制MRSA的传播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手卫生措施:工作人员接触感染或定植病人后要加强手卫生管理,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严格执行我院《手卫生制度》。
二、接触隔离措施:
1、单间隔离,无条件时进行床旁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病历及病人床头有醒目的接触隔离标识,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以防止交叉传播。
3、限制探视,探视人员进入和离开时洗手或手消毒。
4、执行有飞溅物操作时(如伤口冲洗、吸痰、插管),护理气管切开病人和有分泌物喷溅可能时,以及在很可能受到严重定植源(如烧伤创面)传播的环境中工作时,应使用隔离衣和护目镜。
5、解除隔离的依据:病人连续2次病原学检测结果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
6、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三、消毒措施:
1、医疗用品相对固定,用后严格消毒、灭菌。
2、病人的任何物品从病人房间移出后,在转至医院的另一区域或用于其他病人前,均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消毒。设备仪器等推荐使用1:100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3、每天进行环境清洁消毒:室内物表、设备设施表面使用1:100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1:50含氯消毒剂擦拭,每班一次。抹布专用,用后消毒干燥保存。出现或者疑似感染暴发时,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必须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和经验治疗效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五、其它措施:
1、病人的各类标本密闭运送。
2、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运送。
3、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
注:除筛查之外,其他措施同样适用于其它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包括: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R-AB)等。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如何发现:发现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即刻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尤其是发生聚集性病例(3例以上)时,应高度重视。
如何报告:发生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伤口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依据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消毒灭菌工作:
一、手术器械、器具及其它侵入性医疗用品:
1、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
2、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不得重复使用。
4、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5、禁止临床科室自行处理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二、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
参照我院《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
1、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湿化装置使用无菌水。
2、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和溶媒等开启后注明时间。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不得共用溶媒和输注药液。
4、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符合规定。
5、加强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
6、使用的消毒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它侵入性诊疗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手卫生措施:参照我院《手卫生制度》执行。 非常感谢,这正是我急需的,很有条理性,写的很好{:1_1:} 。 谢谢楼上的各位老师,这正是我需要的。 上个月院感质控中心来院检查,问医生MRSA你是如何发现的?如何报告?该采取哪些措施?那个不满意啊 非常感谢阳光老师,谢谢!我已经复制了!谢谢! 我院制定的非结合杆菌控制措施,请多提宝贵意见。
非结核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发现(诊断):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报告(细菌培养),
二、报告: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立即向科主任和感染管理科报告,属于医院感染的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积极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出现暴发、流行趋势时,立即执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蔓延。
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四、接触隔离标识:在病人病历夹、一览表及床头卡左下角粘贴“蓝色三角”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五、消毒隔离措施:出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时,应采取以下消毒隔离措施:
1.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护目镜。完成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等并认真进行手卫生。
3.查房或治疗时应将感染病人留在最后进行,不得将病人带入换药室进行换药和诊疗。
4.重复使用的诊疗用品按照去污染-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禁止将带有病人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直接带入治疗室或换药室,应就地消毒。换药后的敷料严禁带入换药室,应立即密封后送交医疗废物暂存点,不得在病区内长时间放置,以防污染周围环境。
5.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相对固定医生护士,所有诊疗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6.非急诊用诊疗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后方能用于他人。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8.如病人需离开病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并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及时清洁、消毒或灭菌,防止感染的扩散。
9.病室环境须每天清洁消毒。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每天清洁消毒,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抹布、拖布单独使用,使用后须进行消毒处理。
10.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六、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及排泄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我是基层医院,刚开始进行耐药菌监测,呵呵!很多的知识都学习了,十分感谢!!鲍曼不动杆菌的预防控制措施是否与以上老师们所教的差不离??请指教!!!{:1_1:} 谢谢以上老师无私奉献,下载学习了 多谢老师,认真学习中。{:1_17:}{:1_17:} 谢谢老师!已下载,认真学习中。 谢谢阳光 和zhang001 两位老师!
各位也可以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本院实际具体可行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