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问题
一个关于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问题: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里面规定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要求是:
3.17.12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3.17.12.1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3.17.12.2 采样方法:用沾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 在被检内窥镜上从镜头至镜身反复涂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到 5ml 含相应中和剂的生理盐水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里面手机这样要求的: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我到底以哪个为标准呢?之前一直是采用第二种的。 我们是以第二个为标准进行采样监测的,因为《内镜消毒操作技术规范》是2004年颁布的,对象更为具体 因为我们觉得一个是内镜表面的消毒效果,一个是内镜内管道的消毒效果,所以我们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监测的。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里面规定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要求采的是内镜的外表面,《内镜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版采的是内镜的内表面。肯定要按《内镜消毒操作技术规范》采样要求监测内镜的内表面清洗消毒情况。谢谢! 一个检测外表,一个是检测内管,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内镜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版)又是专题版、更具体。我们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一个检测外表,一个是检测内管,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回复 4# yhy8562243
同意 一个是内镜表面的清洗消毒效果,一个是内镜内管道的清洗消毒效果,两种方法我们同时监测,并每月进行戊二醛生物监测。 我们执行(2004版)《内镜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的采样要求,也是第二种方法。 我们采用第二种,检测内镜内表面 应严格按照2004版规范实施,因为院感的规范较多,要掌握规范的先后颁布时间,根据最新的没错。 我们执行(2004版)《内镜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的采样要求,也是第二种方法。 看来大家的做法也不很一致,我们两种都做。 应该根据最新版本没错的。{:1_9:} 目前我们两种方法都采纳,因为它是两种不同部位监测方法。 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出台前,我们执行的是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出台后则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执行。 《内镜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版)自实施日起就开始执行新规定了。 xzzbq5855 发表于 2010-8-25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是内镜表面的清洗消毒效果,一个是内镜内管道的清洗消毒效果,两种方法我们同时监测,并每月进行戊二醛 ...
请问您们消毒内镜生物学监测怎么做的啊
关于灭菌物品的生物监测,新的消毒技术规范中未明确,只有物体表面的监测。消毒物品在消毒供应行业标准中有每季度进行3——5件的抽检,由供应室来完成。消毒灭菌剂,新的消毒规范中有监测标准,但未明确频率也就是每季一次,如有特殊感染怀疑与其相关时进行目标性监测。那对于内镜的监测,还未看到新的规范也只能按旧的监测了,消毒镜子每季度一次,灭菌镜子季月一次。同行们对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