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迷思
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0-8-1 14:26 编辑在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一篇他关于医患关系的随感《医患迷思》,推荐给大家,希望会对您有所启迪和帮助。
是什么样力量可以让一个人拿起刀去刺向另一个人?这是我看到“泰安医生刺伤四人”这则新闻后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件事情的真相,我并不轻信目前的报道,或许真正的真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但这似乎并不重要,因为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至少五个人、至少两个家庭,将因此陷入悲痛当中去,他们的生活轨迹将因此而改变,甚至再也不能回到原先的生活了。
这两年的暴力事件何其之多呀。一次次的医生被砍事件,一次次的医院被打砸事件,再加上这一次的医生举刀刺人事件,再加上许多医生护士都遇到过的尚不构成新闻事件的辱骂、推搡等等,医患关系正逐渐充满了暴力和冷漠。而正是这一次次的暴力与冷漠,在普遍缺乏尊重的社会氛围中渐渐蔓延,让每个人(包括医者与患者)的心都包裹了一层冷冰冰、硬邦邦的隔膜,在这隔膜之下便是被压抑着的疲惫、厌倦、冷酷以至于绝望。因此才有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不合作,因此才有了一次次的怀疑、挑衅和辱骂、暴力,而这些伤害,则更加使我们心上的隔膜愈加坚硬,愈加冰冷了。
从医十余年,笔者不谦虚的自认为自己仍然是个好医生。但是在这十多年里,我和病人签署的“拒绝检查协议书”、“自费用药协议书”等免责合同越来越多,我需要考虑的“药费比例”、“医保限额”等非医疗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当要做手术或者有创检查时,我说的车轱辘话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圆滑……可是,当我的解释沟通技巧越来越高时,我分明的感觉到我与病人之间正在逐渐筑起一道无形的隔膜,医患双方小心而默契的对立在隔膜两侧,互相谨慎的试探着交流,心怀顾虑不敢越雷池一步。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并非错误,而且这种对权益的维护是现代法制的必要条件,但当我们失去了医患之间最为重要的信任时,当我们面对病人需要小心翼翼的先考虑保护好自己时,我们就必然会无奈的放弃那些有一定风险,但对病人的诊治却显然有益的诊疗措施。而这种风险,向来都应该是由医生来主动的,甚至是有些骄傲的来挺身而出为病人承担的,因为病人把生命交给医生,信莫大焉!
可现在,医患之间怒目相对了,医患之间拳脚相加了,医患之间举刀相向了……而且,这并不是极少数几个坏蛋的作恶,而是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呢?是体制的老化?是文化的迷失?是社会的浮躁?是人心的不古?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对谁都不好,无论你离这些事件有多远。真的。 读此文,感慨万千,一个医生的真实地心声中蕴涵了多少的无奈与担忧,一方面是医者的良心,另一方面则是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的现实,何去何从的困惑在拷贝着每一个正直人的灵魂。 我们执业环境太差了,经常遇到胡搅蛮缠的病人,希望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说出了医疗行业的现实与无奈。 我们执业环境太差了,经常遇到胡搅蛮缠的病人,希望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保护神 发表于 2010-8-1 11:01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当我们失去了医患之间最为重要的信任时,当我们面对病人需要小心翼翼的先考虑保护好自己时,我们就必然会无奈的放弃那些有一定风险,但对病人的诊治却显然有益的诊疗措施。”
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两败俱伤! 无奈啊…… 回复 4# 小点点
是啊,直面现实,医疗的出路在那,值得全体业界人士深思,曾看过医生哥波子的一篇文章,其中观点有其独到和值得推崇之处。 回复 4# 小点点
曾细读过论坛中那篇《美国护士发错药vs中国护士发错药》,感触良多;一个国家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软实力,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甚至主宰人们看问题、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从不缺大道理,但却少了些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和务实。 迷思点点,疑惑重重,如履薄冰的感觉。 目前的医患关系非常不正常这是肯定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包括医疗鉴定的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 上述诸位老师言之极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之医者,非能“包医百病、起死回生”、甚则能“返老还童”之神人。对发出“包医百病、起死回生、返老还童”要求之人,唯让其另请高明吧{:1_5:}!出现此情况,人与人之间沟通上欠缺,亦重要原因之一。人们间沟通极讲技巧,用之得当可化干戈为玉帛,…。一管之见,请谅解。谢谢!{:1_17:} 舆论啊,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