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hina 发表于 2010-6-11 02:17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管理中的目标性监测和干预

袁玉华 赵林芳 应可净 叶志弘 骆啸 朱志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市310016
《中华护理杂志》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对2007年3-4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于2007年5月起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时CRBSI发生率进行前瞻性调查。
结果
2007年3-4月中心静脉置管CRBSI感染率为7.5%0(33,4411),2007年5-9月感染率为4.3‰(51/11817),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感染率为2.7‰(88/32086)。
结论
建立专门的管理监控组织,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科室和医院感染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明确CRBSI的诊断标准、建立监测系统、规范操作,并开展系列教育项目和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医院的CRBSI的发生率。

女人花 发表于 2010-6-11 20:39

好象是新开设的版块吧,胡教授真细心,引领感控的精髓——干预。回头找到完整资料,好好学习,指导我院的目标性监测。

星梦78 发表于 2010-6-12 01:26

感染率下降比较明显,主要采取哪些干预措施?

鱼丸 发表于 2010-6-12 15:13

胡教授,能把采取了什么干预措施分享出来吗?效果那么明显,措施一定是很有针对性很到位,很想知道学习借鉴呢。{:1_17:}

toto 发表于 2010-6-14 22:09

干脆全文贴出来好了。

SZXYY68 发表于 2010-6-16 09:02

RE: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管理中的目标性监测和干预

回复 1# icchina


   医院正开展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 正需要这方面的东东,及时雨啊!!!

雪绒花 发表于 2010-6-30 17:02

能把全文发表吗,让大家借鉴

greenmint 发表于 2010-7-2 15:49

干脆全文贴出来好了。{:3_780:}

qhsrmyygrglk 发表于 2010-7-5 14:07

是啊,胡教授最好能把具体的措施也挂上,让我们有个参考。

默默的尘埃 发表于 2010-7-21 10:25

期待胡教授把具体的措施也挂上!

老土 发表于 2010-7-30 11:16

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科室和医院感染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明确CRBSI的诊断标准、建立监测系统、规范操作,并开展系列教育项目和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医院的CRBSI的发生率。

尚善 发表于 2010-8-6 10:24

看来胡教授在着力建立我们自己的干预体系。希望本版块的数据是通过规范的监测得到的,千万别重蹈覆辙。

尚善 发表于 2010-8-6 10:27

希望本版块的数据是通过规范的监测得到的,千万别重蹈覆辙。

张淑敏 发表于 2010-8-8 12:23

希望本版块的数据是通过规范的监测得到的,千万别重蹈覆辙。

张淑敏 发表于 2010-8-8 12:24

是啊,胡教授最好能把具体的措施也挂上,让我们有个参考。

hyleaves 发表于 2010-8-12 17:31

目标性监测 干预评价疑惑

本帖最后由 hyleaves 于 2010-8-12 17:33 编辑

目标性监测,只是比较感染率的变化!具体干预措施的 效果评价如何能 体现出来呢?

altrmyy 发表于 2010-8-12 19:21

我来帮胡教授的忙吧。这是原文的相关因素、监测和干预措施。
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因素分析:分析CRBSI的相关因素。利用因果分析图进行原因分析。从患者、制度、设备、工作人员中找出6个末端因素并进行现场验证,最终确定4个末端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即缺乏相关教育、无定期监测措施、无菌技术执行不严谨、医疗记录不完整。(相关因素因果分析图略)
2.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
2.1 实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目标性监控管理强化组织管理由医务科和医院感染控制科牵头成立质量改进小组。由具有丰富的CVC置管经验、技术熟练的专职静脉治疗护士和院感科护士负责CVC的会诊、培训、指导、资料收集、统计汇总、分析反馈工作.由ICU、麻醉科2名科主任担任顾问。
2.2 确立CRBSI确诊标准有CVC置管史,置管>24h后出现发热等感染表现,体温>38.5℃;导管尖端和血液培养或成对血培养(即分别经CVC导管、对侧肢体外周静脉采血)均培养出同种细菌.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拔管后。体温恢复正常。
2.3 建立监测系统制订CVC每日统计表格、CVC动态护理记录单、CRBSI病例专项调查表;实行病区监控管理负责制;专职静脉治疗护士和院感科护士督促医务人员严格执行CVC规章制度,以及对操作规范进行指导;组建质量改进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必要时召开临时会议),分析CRBSI发生率上升的原因,讨论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
2.4 制订规范诊疗护理常规借鉴200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有关CRBSI预防指南和静脉输液协会的输液实践标准.结合国内临床的实际情况。经院内专家共同讨论,制订系列CVC护理操作流程,即CVC标准化操作和维护流程、经CVC抽取血培养的操作流程、导管尖端培养操作规程、标本送检流程等。
2.5 开展系列教育项目通过授课、在病区张贴教育海报、提供自学材料等方式。进行置管和导管维护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CRBSI诊断标准、标本送检方法、CRBSI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关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流程等。
2.6 现场干预由经过导管置管操作规程培训的观察员。对CVC置管操作进行现场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洗手、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消毒液种类、消毒次数、消毒范围、消毒液有无待干、无菌铺巾大小、固定材料的选择、穿刺次数。从而了解置管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及时纠正不当操作。

altrmyy 发表于 2010-8-12 19:23

原文刊于《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第10期898-899

altrmyy 发表于 2010-8-12 19:27

该期杂志还有2篇有关CRBSI的文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研究进展》,值得一看!

张淑敏 发表于 2010-8-16 10:57

是啊,胡教授最好能把具体的措施也挂上,让我们有个参考。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管理中的目标性监测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