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手 发表于 2010-5-6 21:50

母亲为验证6岁儿子补心手术有问题开胸鉴定

2010-05-06 05:09:00 来源: 扬子晚报(南京) 
核心提示:去年,常州市民陈女士为验证儿子小雨的心脏手术是否成功,将儿子带到北京进行了“开胸验心脏”,结果证明5年前手术完全失败,医生将心脏封堵器放错了位置,现在小雨能活多久只能听天由命。日前,她已经向法院提出起诉。
    扬子晚报5月6日报道昨日,常州市民陈女士反映,河南张海超为了证明自己患了尘肺病被逼无奈去北京“开胸验肺”,而自己为了验证常州某医院植入儿子小雨(化名)心脏上的“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以下简称封堵器)出了问题,她被迫将当时年仅六岁的小雨也带至北京一家医院做了“开胸验心脏”手术。陈女士说,开胸医生的说法表明,当初植入的封堵器已成了小雨生命中的“不定时炸弹”,儿子能活多久只能听天由命。目前,她已经向法院提出起诉,相关的司法鉴定机构正在对这起医疗纠纷进行司法鉴定。
    补心手术 术后心脏仍有杂音
    昨天上午,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小雨出生于2003年5月1日,今年7岁,正在当地一家小学一年级读书。“孩子一举一动都牵动我的每一根神经。”陈女士称,小雨刚出生一个月后体检时,医生发觉孩子心脏有杂音,惊闻消息后,她就先后前往常州和上海寻医,医生诊断为“先心病室间隔膜部缺损”(单纯性的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大小在0.5厘米。
   “小雨17个月大的时候,我带孩子去常州市儿童医院检查,检查下来医生告诉我小孩必须马上手术治疗。没想到这竟然成为我们整个家庭噩梦的开始!”陈女士说。2004年9月21日,小雨住院,准备进行导管介入治疗,而令陈女士不解的是,就在住院第二天,常州儿童医院以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设备更先进为由,把孩子带到一院进行了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陈女士说,医生告知她,手术很成功。但孩子出院后一个月,复查发现心脏好像又听到轻微的杂音,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就是开胸手术也会可能有残余分流的。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心包组织就会长着将封堵器的缝隙给堵实了,那时这样的情况慢慢就会消失的。陈女士表示,2009年,因为孩子马上要入学了,她带着孩子前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做一次确诊。结果等来了一记惊雷,彩色超声报告上写着封堵器的前方室间隔缺损存在。
    家长担忧 封堵器成了“不定时炸弹”
    陈女士说,她把检查结果告知常州儿童医院医生时,对方仍然不承认有问题,最后要她带孩子去北京安贞医院,那里是全国一个最大的心脏病基地。此话正合她的心意,她立即让对方给开了转院证明,连夜起程带着孩子去了北京安贞医院。
“河南张海超为了尘肺病被逼无奈去北京‘开胸验肺’;而我当时六岁的儿子小雨,也被逼无奈‘开胸验心脏’,验证常州儿童医院当年为孩子介入封堵手术时所植入心脏的封堵器放置的位置到底正确不正确。”陈女士称,2009年4月13日,在手术签字时,她强烈要求医生全程拍下手术过程。陈女士说,医生告诉她,这次修补的这个室间隔缺损,它是一个孤独、单纯性的室间隔缺损。“我认为常州儿童医院介入手术所植入的封堵器并没有放入室间隔缺损位置,等于放错了地方。”陈女士说,如果在手术一年复查时间里医院如实告知,就可以将孩子送往上一级医院开胸取出封堵器修补治疗。结果,封堵器如今成为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查阅记录 植入体内的器械身份不明   
“我们通过手术做好了一个膜部室间隔缺损。这个室间隔缺损部位距离封堵器仅五毫米的距离。”北京安贞医院的医生尤斌称,不知道小雨的心脏当初是两个部位缺损,还是当初常州儿童医院将封堵器放错了位置,具体原因我们也不清楚,但现在封堵器无法取出,一旦取出的话将要损坏周围组织,后果更严重。

陈女士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每天阅读大量医学书籍,法律文书,走访了全国多家大型医疗机构,跪求咨询了多位小儿心胸科医生、专家和教授,了解相关医疗责任问题。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找到医院当初的手术记录发现,手术时植入孩子心脏的封堵器的型号为:“V0403051103”,产品标准:YZB/国0629,注册号国食药监(准)字2003第3770119,而她通过这些信息却无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上找到这个型号。同时,根据常州儿童医院的手术记录, 封堵器的生产厂家是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但在厂家的网站上的型号库中,陈女士表示也没有能够查到这一型号的器械。

-院方意见

等待权威鉴定
   一切走法律程序
    现在封堵器成为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如果强行手术取出,孩子就下不了手术台,不取出孩子的生命只能听天由命,这个封堵器将要伴随孩子的一生,孩子能活到什么时候则要看孩子的造化了。去年7月,在常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她已诉讼到了法院,希望常州天宁区法院公开调查结果,公开审理此案。
   “对方已经起诉到法院,有什么问题去法院。”昨天上午,常州儿童医院医务科的印科长解释说,封堵器是否放错了位置,权威的鉴定机构正在鉴定,医院也已经通过律师走司法程序。至于封堵器的产品型号、发票以及医院的对与错一切将听法院的。
   负责此次医疗鉴定的北京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的张海东主任称,这一事件正在鉴定过程中,具体结果还没有出来。
   受理此案的常州天宁区法院少年庭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因为陈女士申请了一个过错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前,法院暂未开庭,也不便发表意见。

xiaolongnv 发表于 2010-5-6 23:50

回复 1# 三把手

医疗技术和管理存在这么多问题,何谈医疗安全?草菅人命{:1_5:}令人发指{:1_5:}
很佩服这位母亲,为了证明手术是否成功竟让7岁的孩子遭受二次手术的痛苦{:1_6:}我做不到。这位母亲一定不是凡人。

蓝衣 发表于 2010-5-8 14:03

又一位母亲的心在滴血。悲哉!看完后感觉心情很沉重。
现在临床上的植入物越来越多,所以就要大力加强监管力度。
说白了,还是利益驱使的结果。

潮水 发表于 2010-5-8 14:26

医患关系的恶化是无数的小错误积累的,希望这家医院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kaixinguo 发表于 2010-5-8 15:47

无语了!医患关系的恶化,何止是无数小错误造成的?!
社会环境、政策、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可否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吧?!

三把手 发表于 2010-5-8 21:08

确实 医疗安全要警钟长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呀!

lisa天使 发表于 2010-5-8 21:19

这位母亲的法律意识很强,他提出了一个过错鉴定,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明显加强,希望这样的错误不再发生,给患者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春花秋月 发表于 2010-5-8 21:21

为这位坚强的母亲感到悲哀,孩子的生命是颗定时炸弹,却因人为因素造成。为什么在利益面前,一些人的良知能泯灭呢?医患关系的恶化,仅仅是小错误造成的?!

guoli2008 发表于 2010-5-10 11:43

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于适应症的选择是比较严格的,对于手术医生的技术也是比较严格的,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一项比较新的技术,有它成熟的时期,医生在应用时首先适应症应选合适,如果手术中出现了问题,应该正视现实,尽早把问题处理,如果当时发现封堵器的位置不对,在导管不能取出时,完全可以开胸取出,同时采用手术的方法将缺损修补好,因为在放置封堵器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像这个病例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手术医生采取的方法不合适,看样子,诚信不光是从商的人要遵循的啊。

cdh19628 发表于 2010-5-11 18:03

呼唤社会良知,母亲的心在滴血。悲哉!

星火 发表于 2010-5-11 21:08

医疗,信任危机何时了?{:1_4:}

珠珠 发表于 2010-5-20 11:27

医患关系的恶化是无数的小错误积累的, 为这位坚强的母亲感到悲哀。

秋霜 发表于 2010-5-23 19:42

隐患关系紧张,很大一部分因素由于医院体制造成,医院要创收、医生要养家糊口,不得不做很多违心的医疗行为,导致患者不信任,恶性循环

沧海一粟 发表于 2010-5-24 12:55

回复 1# 三把手

怎么到5年之后才证明补心手术有问题啊?这么长时间,发现有问题应该及早处理的,这样也能够挽回孩子的生命或健康啊!

jianfeng917 发表于 2010-6-10 22:47

可怜天下父母心,伟大的母亲!

三把手 发表于 2010-6-11 19:41

今天我遇到了一位在陶瓷厂工作了十年的患者,某医院诊断了肺结核,治疗了3个月效果不好,胸片看不是典型的结核病,患者也担心是尘肺,可是如何拿到诊断却成为了大难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亲为验证6岁儿子补心手术有问题开胸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