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主张采用哪一种方式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已成为各位同仁关注和探讨的重点,但是应以何种模式开展更能取得成效仍有争议。据我了解目前大多数医院开展目标性监测主要采取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结果监测。首先是在不干预目前临床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认真细致地调查可能的危险因素,调查时间大于6月后再汇总分析调查资料,分析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再进行干预措施落实后的第二周期目标性监测,以此来检验干预措施的落实效果。此种监测方法便于统计学处理,对于干预措施的确定和效果的评价更科学。第二种模式是过程监测。是在开展目标性监测的过程中,专职人员参与到医疗活动过程中,根据目前已了解的干预措施(Bandul),督促医务人员落实干预措施。即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此种监测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成效,但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情况下你主张按哪种模式监测。 两种合用。在调查的6个月中,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对于第二周期的措施落实只进行总结。该总结的总结,该分析的分析。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6个月中发现了那些问题处理了多少等。不知道我的想法可以不?我个人认为应该两种合用,利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见笑了。 我院目前采取第一方法作目标性监测,过程简单,临床医务人员易配合。 我院目前采取第二种模式过程监测方法作目标性监测。 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我认为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工作更规范,便监测、边干预、用数据说话更科学,在监测的同时进行干预可以达到有效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数据。 我感觉你分的太绝对,如果第一种方式也能称为目标性监测,那应该做为你所列第二种目标监测的前期工作。 回复 1# xuzhoulingling嘿嘿……我们正好有一些综合,我们开展目标监测为3个月,的确是在不干预临床工作的前提下,但是我这个人又有一些费事儿,有些东西看不惯就想去管一管,有些时候觉得他们做的不对的地方也会提出来,或是跟他们讨论一下,算是有一个干预吧,只是没有正儿八经地参与到他们医疗活动中去罢了。
如果让我选的话,肯定想最快的那种,但是我们人手不够,就我一个人在做,不把我累死才怪,所以得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方案与计划。 本帖最后由 月宫玉兔 于 2010-4-21 21:50 编辑
第一种方法更具研究性,第二种方法省时、见效快、适于常规监测。 既然已经明确了有效的干预措施,就应该推广,指导医护人员落实。
在监测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监测的目的不为收集数据,而为规范医疗行为。 监测是为了规范和评价医疗行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