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3-28 23:11

外科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误区分析(一)

外科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误区分析(一)
选择药品档次偏高

  □王秋冬

  编者按

  在外科手术中,不同的手术切口对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求也不同。Ⅰ类手术切口是指手术未进入炎症区,也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的清洁伤口也属于Ⅰ类切口。这类手术切口,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临床上仍然经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作者就常见的5大使用误区进行了分析,本版将分期刊载。

  典型病例1:患者男,45岁,近年来反复出现腰部酸痛、下肢麻木发冷、无力、抽搐,并逐渐加重,CT扫描提示为腰椎管狭窄症。药物治疗未见缓解,来院脊柱骨病科住院治疗,于2009年11月5日进行手术。11月4日临时医嘱为头孢地嗪2.0克,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使用。

  用药分析:该患者患有腰椎管狭窄症,没有其他感染存在,其手术切口为Ⅰ类手术切口,不宜使用头孢地嗪为手术预防用药。因该药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档次偏高,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

  典型病例2:患者女,39岁,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左肱骨骨折,来院住院治疗,于2009年11月14日手术治疗。11月13日使用头孢噻肟每次2.0克,每日两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虽然为外伤骨折,但是没有外伤伤口,属于闭合性骨折,其手术切口应属于Ⅰ类手术切口,可使用抗菌药物为预防用药,但此病例选择的头孢噻肟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档次明显偏高。

  典型病例3:患者男,6岁,近段时间左侧腹股沟出现肿块,有轻度肿胀感。随后包块反复出现,休息或平卧后消失,诊断为左侧腹股斜疝,于2009年11月20日手术治疗。术前预防使用头孢哌酮,每次2.0克,每日两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腹股沟斜疝手术属于Ⅰ类手术切口,由于放有补片,可以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是在此选择使用的头孢哌酮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档次偏高。

  典型病例4:患者女,30岁,右侧乳房内有肿块,形态不规则,经期前疼痛加重,伴有胸闷、心烦易怒、月经不调,有时腋下、肩部、上肢、背部也有酸胀感,检查乳房可摸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包块,按压时疼痛加重,诊断为乳腺增生。用药治疗效果不佳,于2009年10月25日手术治疗。术前预防使用头孢曲松注射液,每次2.0克,每天1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患有乳腺增生,需要局部切除,该手术切口属于Ⅰ类手术切口,可以选择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但在此选择使用的头孢曲松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档次偏高,属于用药不当。

(转自临床药师论坛)

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3-28 23:12

外科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误区分析(三)
无指征用药

  □王秋冬

  典型病例1  患者男,58岁,因醉酒摔伤导致左食指闭合性骨折,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从上午9∶15开始,到10∶10结束。术前使用头孢西丁2.0克,加入到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以预防手术感染。

  用药分析  该患者左食指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为55分钟,手术为Ⅰ类切口,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不应该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对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属于无指征用药。

  典型病例2患者女,41岁,两年来,一侧甲状腺肿大、疼痛,伴有胸闷、失眠等症状。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不久后又会复发。经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囊肿,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手术历时1.5小时。术前1日使用头孢孟多每次2.0克,每日2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以预防手术感染。

  用药分析  该患者患有甲状腺囊肿,是良性囊肿,手术为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时间不长,属于Ⅰ类手术切口,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的。该病例并没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指征,在此使用属于用药不当。

  典型病例3患者男,7岁,右侧腹股沟出现肿块,有轻度肿胀感,随后肿块反复出现,休息或平卧后消失,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住院接受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前使用头孢替胺每次2.0克,使用两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以预防手术感染。

  用药分析  该患者患有右侧腹股沟斜疝,在手术中没有使用补片,手术属于洁净手术,手术切口是Ⅰ类切口,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

  典型病例4患者女,46岁,左侧乳房出现肿块,质地坚硬,无疼痛,无压痛,穿刺检查为良性纤维瘤,于10月15日入院治疗,10月17日行左侧乳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历时40分钟。术前使用头孢呋辛1.5克,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以预防手术感染。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乳房纤维瘤,其手术切口属于Ⅰ类切口,为洁净手术,而且手术时间不长,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此病例使用抗菌药物属于无指征用药。
(转自临床药师论坛)

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3-28 23:14

本帖最后由 fjzzzyyygk 于 2010-3-28 23:18 编辑

外科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误区分析(四)
预防用药时间偏长




  □王秋冬

  典型病例1患者男,71岁,5天前遭遇车祸,致使右股骨干闭合性骨折。11月1日接受手术治疗,内置钢板固定,10月31日使用头孢孟多注射液每次2.0克,每天两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至11月10日停止用药。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外伤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口属于Ⅰ类切口。由于内置钢板,属于异物植入术,可以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但是根据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Ⅰ类切口手术确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总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该患者使用抗菌药共计11天,属于超时间用药。

  典型病例2患者女,42岁,因意外摔伤导致腰椎骨折,11月10日入院治疗,11月14日行手术内固定。手术当日预防使用头孢替安注射液2.0克,每日两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至11月20日停止用药。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外伤导致腰椎骨折,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因为使用内固定物,可以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但是根据规定,此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一般为术前使用1次,最多48小时内停药。该患者连续使用6天,用药时间过长。

  典型病例3患者女,38岁,左侧乳房胀痛,乳头溢液,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减少,诊断为乳腺增生,给予手术治疗。11月15日手术切除部分乳腺组织,11月14日使用头孢呋辛注射液,每次1.5克,每天2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1月25日停止用药。

  用药分析该患者患有乳腺增生,无感染存在,其手术切口属于Ⅰ类切口,为洁净无污染手术,竟然使用抗菌药物11天,用药时明显太长。

  典型病例4患者女,49岁,甲状腺左叶增大,右叶大小尚可;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实质内探及多个回声,成囊性,彩超显示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大并囊性变。住院后给予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治疗。9月15日手术,手术时间较长,超过3小时。手术当日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孟多注射液,每次2.0克,每天两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9月22日停药。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因为患者手术时间超过3个小时,可以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但使用时间应该采用术前使用1次,术中可追加1次的方法,使用时间不应该超过48小时,而该患者使用抗菌药达7天,属于超时间用药。
(转自临床药师论坛)

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3-28 23:14

本帖最后由 fjzzzyyygk 于 2010-3-28 23:18 编辑

外科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误区分析(五)

预防用药剂量偏大



  □王秋冬

  典型病例患者女,42岁,3年前出现手麻木、腰酸、头晕、记忆力下降、颈项僵硬,有时伴有恶心、呕吐;CT颈部扫描显示为颈椎增生,需手术治疗。手术前1天使用头孢替安每次3.0克,每日两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接受颈椎手术,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预防感染。而在此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安,不但违反了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的“对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而且用药剂量偏大。按照规定该药每次剂量不应该超过2.0克,在此每次使用3.0克明显属于超剂量用药。

  典型病例2患者男,49岁,因意外挤压导致上肢闭合性骨折,入院当日进行了急诊手术,手术后使用头孢孟多2.5克,一日使用两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外伤导致的骨折,但是没有外伤伤口,属于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为预防用药。在此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不但有违上述通知中的“一般骨科手术预防用药应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的要求,而且使用剂量达2.5克也属于超剂量用药,该药预防用药剂量每次不应超过2.0克。

  典型病例3患者女,42岁。1年前患者发现左侧颈部肿大,有疼痛感,伴胸闷,经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术后使用头孢西丁注射液每次3.0克,一日两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接受甲状腺手术,其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如果预防用药,按照规定,应该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在此选择了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不符合规定要求。况且,该药使用时,每次剂量以1~2克为宜,该患者每次使用达3.0克,明显超量。
(转自临床药师论坛)

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3-28 23:19

外科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误区分析(二)

不恰当选用喹诺酮类药物


  □王秋冬

  典型病例1患者男,56岁,外出活动时意外摔伤上肢,导致上肢骨折,活动明显异常,住入创伤上肢病区接受手术治疗。术前使用葡萄糖依诺沙星注射液每次0.2克(100毫升),每日两次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意外摔伤导致上肢骨折,没有外伤伤口,手术切口属于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可以选择使用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但该病例选择使用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葡萄糖依诺沙星注射液,违反了2009年卫生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的要求,通知明确指出,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啶,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因此属于用药不当。

  典型病例2患者女,42岁,左侧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糜烂,左腋窝淋巴结肿大。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切除。围手术期使用氧氟沙星注射液0.2克(100毫升),每日两次,静脉滴注,以预防感染。

  用药分析该患者患有乳腺恶性肿瘤,未发现其他感染情况,接受左则乳房切除手术,该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而在此选择使用的氧氟沙星注射液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这不符合卫生部用药规范的要求,属于用药不当。

  典型病例3患者男,45岁,3年来胸闷、心悸、怕热、多汗、失眠、乏力,颈部不时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囊肿,需要手术治疗。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克(100毫升)静脉注射,以预防感染。

  用药分析该患者患有甲状腺囊肿,没有感染存在,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该手术切口分类为Ⅰ类切口,不应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预防感染,因为该药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典型病例4患者男,5岁,右侧腹股沟出现肿块,有轻度肿胀感,随后包块反复出现,休息或平卧后消失,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住入普外一区接受注射治疗。手术前使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每次0.2克,每天两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儿童,行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由于术中使用补片,按照规定可以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但是在此选择使用的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此为不合理用药。
(转自临床药师论坛)

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3-28 23:20

回复 5# fjzzzyyygk

存在问题尚有:病例1:骨折患者一般应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因为该类药物对骨痂的生长有影响;
    病例4:5岁儿童应禁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对未成年儿童发育有潜在危害。

小雨点儿 发表于 2010-3-29 08:23

我觉得临床医生并不是不了解卫生部、国家的相关文件,明知故犯?

grk304 发表于 2010-3-29 09:38

本帖最后由 grk304 于 2010-3-29 11:26 编辑

我觉得误区一中所列病例中,都没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两例骨科的病例如果需要做内固定的话,可以在术中应用一到两次。普外的乳腺手术,根本不需要抗菌药物预防!也就不存在选药档次的问题了。

蓝衣 发表于 2010-3-29 09:44

对外科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的问题,我觉得它不是什么误区,而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但没办法避免,因为它和临床的效益有关。谁不知道,抗菌素的利润很大啊!
我在查抗生素时,也和临床主任、医生多次沟通,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不过我们术前一天不用的,而是术前半小时用的。
对手术I类切口,往往是手术越大,用药越时间越长、用药档次越高,因为医生怕感染(其实这才是一个误区,以为用药越好、使用时间越长才不会感染)。

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3-29 23:43

回复 9# 蓝衣

抗菌药物使用既有利益驱使的问题,又有对自己操作缺乏信心等原因,导致出现使用档次偏高、时间偏长的状况!

cdh19628 发表于 2010-4-9 11:00

很好的教育材料,已下载学习,同时发给临床以示启发教育,谢谢老师!

明月松间照 发表于 2010-4-12 21:39

即使是Ⅰ类切口,术前用一次就算无指征用药吗?现在有多少医院能杜绝此类的这种无指征用药?

天鹅 发表于 2010-5-10 16:18

抗生素的管理的确是个难题,不过卫生部的文件有没有循证学依据?我们担负不了发生感染的责任啊!何况还有利益在里头。

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5-10 17:48

即使是Ⅰ类切口,术前用一次就算无指征用药吗?现在有多少医院能杜绝此类的这种无指征用药?
明月松间照 发表于 2010-4-12 21:39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虽然不提倡使用,但是术前用一次也并非不行.毕竟只是不提倡,且术中的各种情况或所处的条件等有诸多不同和变化,不能搞一刀切!

明月松间照 发表于 2010-5-10 20:22

回复 14# fjzzzyyygk


    “不能搞一刀切”,深有同感!

gemao 发表于 2010-5-18 19:48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儿童,行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由于术中使用补片,按照规定可以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但是在此选择使用的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此为不合理用药。

5岁儿童腹股沟疝使用补片也不对。儿童一般使用高位结扎就能达到治疗效果,长大后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强,效果稳定。而使用补片后,随着年龄增长,补片会萎缩,原有缺损依然暴露,而且补片造成的疤痕可能会影响生殖股神经的发育,成年后会出现持久的腹股沟区域疼痛,严重者有性功能障碍。
过度医疗太吓人了。

海内知己 发表于 2010-5-18 21:25

回复 16# gemao

是的,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过度医疗嫌疑{:1_9:}

XWW1115 发表于 2010-5-20 15:28

我很赞赏fjzzzyyygk版主的说法。

xyqing 发表于 2010-6-21 11:11

我也赞赏fjzzzyyygk版主的说法。

zyt1997 发表于 2010-7-28 14:51

很难管理好,我院骨科手术预防用药都在术后5-7天。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外科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误区分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