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 发表于 2010-1-20 15:46

布病发病县数量10年增加5倍多

专家建议尽快制定国家防控战略

  本报讯(记者郑灵巧)疫情报告数据及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我国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并正在从传统疫区向非疫区蔓延,再度成为国内多地区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崔步云研究员日前提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布病国家防控战略与防控规划,依法展开防疫行动。

  崔步云介绍,布病为布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布病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羊、牛等家畜,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及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给人类。近年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布病疫情得以控制,我国却逐年上升。2009年,我国报告布病发病37104人,超过2008年报告数的33.63%。布病发病县数由1999年的127个,增加到2008年的763个,10年间发病县数增加了5倍多。历史上没有或几十年无布病的省份近年也发现了病例。

  崔步云分析指出,我国布病病人分布于农牧区,漏报率较高,及时规范诊治率低,部分患者转为难以治愈的慢性病人,大幅增加了医疗费用。布病防控涉及人和动物,部门间缺乏合作的防控体系难以防控疫情。

  崔步云建议,尽快制定并实施布病防疫策略,加强部门间有效协调与合作,强化防疫专业队伍力量,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布病。同时加强对布病患者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降低布病危害。尽快对免疫措施进行科学评价,出台布病防控国家战略与规划。依法加强牲畜管理,切实落实检疫、免疫和疫畜淘杀等清除畜间传染源措施。




网络编辑: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10-01-20

舟舟 发表于 2010-1-20 17:52

布病,这个平时很少听到。希望尽快出台布病防控指南,引起大家的重视。

潮水 发表于 2010-1-20 19:04

布病漏报率较高,及时规范诊治率低,部分患者转为难以治愈的慢性病人。现在确实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临床医生很少碰到这类病人,误诊率较高。

星火 发表于 2010-1-20 22:43

本帖最后由 zhangfh 于 2010-1-20 23:54 编辑

回复 2# 舟舟


    牧区和农村比较常见,俗称“懒汉病”,临床遇到过,但很少,可能漏诊多。以前CDC做过监测,还是一项指标。

拙凌 发表于 2010-1-20 23:08

该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感染人群主要是与食品加工及皮毛加工有关,患者的发热表现比较特殊,呈波浪式,称作波浪热。

青霉素 发表于 2010-1-21 11:23

中国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及对策建议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
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畜牧业及相
关产业健康发展、影响经济贸易。传染源主要为患
病的羊、牛、猪等家畜,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呼吸
道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依依 发表于 2010-1-21 13:28

我院以前从没有布病,但这两年每年都有2-3例,确实有增多的趋势。

腊梅 发表于 2010-1-21 15:56

“历史上没有或几十年无布病的省份近年也发现了病例。 ”
这应引起大家重视!
发病有何症状体征?

208 发表于 2013-8-21 09:01

腊梅 发表于 2010-1-21 15: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历史上没有或几十年无布病的省份近年也发现了病例。 ”
这应引起大家重视!
发病有何症状体征?

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
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
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二)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三)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
1.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等。
1.2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盛开 发表于 2021-10-27 14:42

{:1_1:}{:1_1:}{:1_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布病发病县数量10年增加5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