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判定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
规律血透5年,头晕乏力4小时于2024年12月26日入院,体温36.5,呼吸音粗,未及干湿啰音。2024年3月19日因肺部感染住院,好转后出院。2025年2月13日ct两肺散在性症,肺间质改变两侧胸膜炎。3月19日中午血透过程中突然恶心呕吐,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大汗淋漓,血氧86,对症出来后返病房,17:20测量体温38.7,咳嗽,咳黄痰,双肺湿啰音,白细胞15.9,降钙素原1.27,对比2月23日ct,两肺炎性病灶增多,左侧为主,给予抗炎治疗依据不足,没有培养 2月13日到3月19日之间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有无改善,是否进行过相关检查,如果己明显改善,炎症指标正常,又出现此症状,则是院感 如果考虑误吸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属于院内感染。 以下为deepseek分析,仅供参考
根据提供的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判定标准,该病例符合**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的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判定依据(参照我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时间标准
患者于 2024年12月26日入院,2025年3月19日在血透过程中出现新发感染症状(发热、咳黄痰、肺部湿啰音),距离入院已超过48小时,符合医院感染的时间定义。
感染部位与临床表现
肺部感染证据:
症状:发热(38.7℃)、咳嗽、咳黄痰、双肺湿啰音、血氧下降(86%)。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15.9×10⁹/L)、降钙素原升高(1.27 ng/mL,提示细菌感染)。
影像学变化:对比2025年2月23日CT,两肺炎性病灶增多(左侧为主),提示感染进展。
排除社区感染与潜伏期感染
患者2024年3月曾因肺部感染住院,但已好转出院,2025年2月13日CT仅提示陈旧性病变(散在炎症、间质改变),无急性感染证据。
本次感染为住院期间新发,与既往感染无直接关联,且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均提示急性加重。
可能的感染途径
血透相关风险:血透过程中突发呕吐可能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属院内感染高危因素。
免疫力低下:长期血透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院内感染。
结论
根据上述标准,患者2025年3月19日发生的肺部感染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需按院内感染流程上报,并针对性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如覆盖院内常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注:最终确诊需结合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但现有临床证据已高度支持医院感染。 2024年3月肺部感染跟此次2025年感染没有任何关系,不算既往史。2025年2月的感染也以间质性改变为主,无特别,此次2025年3月份患者发热,血象高,肺部有湿罗音,咳黄痰,影像学有改变,必然的下呼吸道感染。即使2025年2月份这次算肺部感染了,3月份仍然是院内感染。 2025年2月13日ct两肺散在性症,肺间质改变两侧胸膜炎:体温正常,炎症指标正常,也没有症状,不属于感染。
3月19日恶心呕吐后“体温38.7,咳嗽,咳黄痰,双肺湿啰音,白细胞15.9,降钙素原1.27,对比2月23日ct,两肺炎性病灶增多”:医院感染——吸入性肺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