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院发生疑似院感暴发事处置总结分析报告
关于小儿泌尿外科病区诺如病毒感染暴发事件的总结报告一、事件概述:2025年2月10日,我院小儿泌尿外科病区发生一起诺如病毒疑似感染聚集事件。当日住院患儿总数60余人,7名患儿于晨间相继出现低热(体温37.5-38.2℃)、呕吐(单日呕吐频次3-5次)等症状。经院感科现场调查并结合近期社区诺如病毒流行趋势,初步判定为院感暴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应急处置过程
1. 初期响应(2月10日)
病例隔离:将7名有症状的患儿转入单独病房,其余患儿实施床旁隔离。
病区管控:暂停新患儿收治,限制家属探视频次,划定污染区与清洁区通道。
多学科协作:由儿内科(外请三甲医院专家)、感染科及院感科组成专家组,制定抗病毒及补液治疗方案。
2. 强化防控(2月10-12日)
环境消杀:每日3次含氯消毒剂(1000mg/L)擦拭高频接触表面,患儿呕吐物按"覆盖-静置-清除"标准化处理。
人员防护:医护人员执行二级防护,家属发放医用外科口罩并开展手卫生宣教。
监测追踪:对61名住院患儿及13名工作人员实施症状日报,未发现新发病例。
3. 解除管控(2月13日)末次病例出现72小时后,所有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经院感科评估后解除隔离。
三、流行病学分析
1. 感染源推测:首例患儿(床号53)于入院前3日曾有社区腹泻接触史,潜伏期与诺如病毒(12-48小时)吻合。
2. 传播途径:初期未严格分区处理呕吐物,可能导致气溶胶传播;患儿家属手卫生依从性不足。
3. 易感人群:住院患儿普遍存在术后免疫力低下,且未接种诺如病毒疫苗。
四、经验与改进措施
1. 系统层面
修订《儿科病区呕吐物处理流程》,病区增配消毒湿巾。
通过密切监测"院感预警信息化平台",有发热、腹泻症状会自动触发预警。
2. 培训层面
开展医护人员诺如病毒防控实操演练,重点强化气溶胶防护技能。
制作多元化患者宣教视频,提升家属手卫生及口罩佩戴依从性。
3. 设施层面
储备单间隔离病房至总床位数的10%,确保应急隔离能力。
五、后续跟进
1. 对7名感染患儿持续随访2周,未发现后遗症。
2. 院感科将于1个月内完成全院各病区环境微生物采样复查。 这7名患儿都是院内感染吗?
第一个患者是带入的还是院内感染?
环境微生物采样有用吗? 仅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老师见谅。
1.呕吐物及排泄物均需含氯消毒剂处置。
2.整个流程结束没有见到加强通风。
3.诺如病毒对酒精、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病区增配消毒湿巾意义不大,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流动水洗手。
4.环境卫生学有必要采样吗?持续一个月?
hj881221 发表于 2025-3-3 16:13
仅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老师见谅。
1.呕吐物及排泄物均需含氯消毒剂处置。
2.整个流程结束没有见到加强通风 ...
老师意见提的很好,三人行必有我师{:1_17:} 感谢分享,都是很好的学习案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