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各位老师,在23版《医院感染监测标准》中,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切口类型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那么如阑尾炎并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这样的的感染切口也会发生切口感染,“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是否和病案一样理解,“清洁-污染切口“”包括Ⅱ、Ⅲ类切口,“污染切口”为Ⅳ类切口,是否还有别的理解?NNIS评分75百分位手术时间应如何确定,是用本院的手术时间来确定吗?如不是,应如何获取
一、院感的手术部位分类和病案首页上的分类不一样。院感分:Ⅰ类切口(清洁手术)、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污染手术)、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
那么《医院感染监测标准》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为什么只要求监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呢?
Ⅳ类切口也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什么不需要监测呢?
因为院感科人员没有那么多,所有的手术都监测的话肯定来不及。根据风险评估,监测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比监测Ⅳ类切口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二、75百分位手术时间:不同医院不同手术都不一样的,根据自己医院的手术时间来确定。
院感的切口分类与病案首页的切口分类依据标准不同,概念不一样。
阑尾炎并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这样的的感染切口也会发生切口感染。 NNIS评分75百分位手术时间的确定涉及到统计学中的百分位数概念。可以由信息系统抓取。
也可以人工收集并整理数据:收集一定数量的同类型手术时间数据,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确定75百分位数:在排列好的手术时间数据中,找到第75百分位数位置对应的时间值,即为该类型手术的75百分位数。
不同医院、不同类型的手术,其75百分位数不同。 今天一早就看到老师的指导,真心感谢各位老师 “Ⅳ类切口也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什么不需要监测呢?
因为院感科人员没有那么多,所有的手术都监测的话肯定来不及。根据风险评估,监测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比监测Ⅳ类切口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吴老师,我清楚了 一、院感的手术部位分类和病案首页上的分类不一样。院感分:Ⅰ类切口(清洁手术)、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污染手术)、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
二、有条件Ⅳ类切口感染监测也是可以做的呀。 因为院感科人员没有那么多,所有的手术都监测的话肯定来不及。根据风险评估,监测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比监测Ⅳ类切口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我清楚了,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