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word带链接目录)
中华医学期刊网 2024年11月22日 16:31 北京目 录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原体特点及致病机制(二)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机制 二、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 2.皮损特点:3.自觉症状: (二)特殊临床类型1.眼带状疱疹: 2.耳带状疱疹:3.顿挫型带状疱疹: 4.无疹型带状疱疹:5.复发型带状疱疹: 6.中枢神经系统带状疱疹:7.内脏带状疱疹: 8.泛发型带状疱疹:9.播散型带状疱疹: (三)并发症1.PHN: 2.其他并发症: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二)鉴别诊断 五、治疗(一)系统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2.镇痛治疗: 3.糖皮质激素疗法:4.特殊人群的治疗: (二)中医治疗1.肝胆湿热证: 2.脾虚湿蕴证:3.气滞血瘀证: (三)局部治疗1.物理治疗: 2.外用治疗药物:(四)患者教育 六、预防(一)一般措施 (二)接种疫苗七、总结与展望 共识工作组成员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多见于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国内带状疱疹临床诊疗中存在诊疗不够规范等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在2018年制定了《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近年来,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及预防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增多,在治疗药物的选择、特殊人群及特殊类型带状疱疹的处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等并发症的处置等方面尚存在争议,对疫苗预防接种的认识也有待提升。为此,我们在2018版共识基础上,对近年国内外发表的重要文献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经专家组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希望能更好地指导带状疱疹的临床规范化诊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