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普笔记2024-12-20】找茬儿(十一)|中医拔罐器的感控管理同样不可忽视
本帖最后由 nionline 于 2024-12-24 16:40 编辑作者:杨玉杰(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责编:蓝雪0816
近年来,国内外已报道多例拔罐后引起感染的个案及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传统中医感染风险意识较为薄弱,部分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拔罐器具普遍存在清洁消毒不规范或者未消毒拔罐器反复使用等状况,存在交叉感染隐患,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健康后果。
拔罐器处置现状
目前,相当一部分医院拔罐器的清洗消毒与管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见问题如下:
[*]拔罐器配置数量不多,每次用后消毒想都别想;
[*]拔罐器接触完整皮肤,反复使用又奈何?一人一用一消毒,简直多此一举;
[*]每天工作结束,使用酒精湿巾擦拭一遍;
[*]每天工作结束,诊室洗手池流动水下冲洗;
[*]使用后直接投入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然后捞出擦干即用;
[*]就诊患者太多,来不及消毒,简单擦拭,即给下一位患者使用;
[*]拔罐器清洗消毒设施配置不全;
[*]拔罐器具的清洗、消毒、干燥及存放全部在诊疗区域完成。
您的医院存在以上哪种情况呢?赶快实地检查一下!
“以案”说法,规范拔罐器消毒
1.案例分享
2023年8月7日,卫生综合监督执法人员对某中医诊所检查,发现该中医诊所为患者进行了拔罐治疗,但是对重复使用的拔罐器未进行清洗消毒。随后,该案件立案调查。调查询问中,该诊所负责人宋某某不知道重复使用的罐类还需要消毒。作为医护工作者,感控意识薄弱。
2.行政处罚
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该中医诊所未按要求对重复使用的拔罐器具进行清洗消毒等行为,做出罚款4000元的行政处罚。
3.整改建议
结合该中医诊所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卫生监督员建议:设置拔罐器专用清洗水池及专用的密闭消毒容器;配齐配全罐具清洗工具,包括清洗刷、医用酶洗液、滤水篮筐等;配备含氯消毒剂等。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要求接触皮肤的罐具应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确保患者安全。
因此,中医科门诊及中医诊所等医疗机构使用的拔罐器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未执行者或者执行不到位者就是“违规”行为。感控工作自始至终要坚守底线,底线不可越,红线不可碰,否则终究要付出代价的。
规范消毒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拔罐器按照以下的程序清洗消毒才算“合规”:
[*]预处理:拔罐器使用后,应及时去除表面明显的血渍、污渍、油渍等。
[*]冲洗:工作人员穿好相应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帽子、防水围裙、防护面屏等,先使用流动水冲洗,去除拔罐器表面残留的污物。禁止在洗手池进行冲洗,应在拔罐器洗消间进行冲洗。
[*]洗涤:将拔罐器完全浸没于医用清洗剂中,浸泡时间及浓度参照说明书,再进行刷洗拔罐器各部位。注意应配齐清洗刷、医用酶洗液、滤水篮筐等,清洗刷等用具应每次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消毒:使用带盖的专用消毒容器配置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配置后首先检测有效氯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放入拔罐器,拔罐器切忌叠放,且应确保所有拔罐器均应浸泡消毒液液面以下。浸泡消毒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果有明显血液、体液污染时宜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
[*]干燥:宜选择干燥设备对拔罐器进行干燥,也可在操作台采用洁净低纤维絮状软布擦拭、压力气枪或95%乙醇干燥。
[*]存放:消毒干燥后的拔罐器,及时放置无菌橱内进行存放,禁止长时间暴露于洗消环境中,避免二次污染。
中医拔罐器的清洗消毒不是随随便便洗唰唰那么简单,拔罐器的洗消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完成,且应事先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学习,掌握正确的清洗、消毒操作技能,方可上岗。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毋庸置疑。另外,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医疗机构应制定中医复用器具使用管理制度与清洗消毒操作流程。最后,还需提醒拔罐操作者动作轻柔,严格控制拔罐时间和压力,防止出现水泡及皮肤破溃等并发症,增加罐具污染风险。
参考文献
温晓雪,刘建芳,朱萍,等.中医拔罐器具清洁与消毒技术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4):5756-5760.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中医复用诊疗器具清洗消毒和灭菌技术规范T/GDNSA-004-2024.
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来稿请注明SIFIC科普笔记投稿)
感谢老师分享,医院拔罐消毒这块确实监管有待加强!
页:
[1]